顏靚
【摘要】英語語法學習是對于外語學習者非常重要。關于學習方法的爭論,顯性語法教學和隱性語法教學的爭論就是其中的一種。目前為止,中外學者已經(jīng)實施大量的實驗??v觀這些實驗,這些實驗以第二語言的居多,并且不是在真實的課堂環(huán)境中的。因此該篇文章選取英語作為外語來展開實驗,在真實的英語課堂環(huán)境中,選取不定式結構作為語法項目,高職高專學生作為研究對象,來對比顯性教學和隱性教學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顯性教學 隱性教學
一、顯隱性教學的定義
顯性教學指的是教師要讓學生意識到學習的內容,因此老師需要將所要教授的知識系統(tǒng),通過概念解釋、講解規(guī)則、舉例說明的方式系統(tǒng)地、有次序地教授給學生,從而達到教學目的。顯性教學強調教學目標以及老師的主導地位。隱形教學強調學生自我領悟和主動學習,而是通過一定的情境或語境讓學生歸納或領悟所教授的知識,老師不直接地去講解知識系統(tǒng)。
目前國內外有大量實驗研究顯隱性教學效果的研究,然后這些研究一般針對第二語言的研究,并且有限的研究是在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中。因此本文選取英語在中國的外語的環(huán)境下,在真實的語言課堂中,探討顯性教學和隱形教學的效果。
二、實驗設計
1.實驗問題。基于以上的理論,我們在大一學生的課堂上講授不定式結構,假設是:在教授不定式結構語法項目時,顯性教學效果要優(yōu)于隱形教學的效果。
2.實驗方法。本論文的語法項目為不定式結構,學生是高職高專大一學生,分別為(7)班和(8)班。(7)班是實驗班,(8)班是控制班。實驗持續(xù)將近一個月,包括三個階段:實驗前、實驗中和實驗后。實驗前,老師對兩個班級的學生進行了前測和問卷調查,前測是考查受試者的英語基礎,問卷調查是調查學生對語法學習的看法。在實驗過程中,在實驗班,老師采用顯性教學方法講解不定式語法結構,而控制班采用隱性方法教授不定式語法結構。實驗后,受試者接受后測和問卷調查,問卷調查是檢測受試者對語法學習的態(tài)度以及對顯隱性語法教學方法的看法。
3.實驗工具。測量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本文采用調查問卷的定性分析,了解學生對于的綜合英語水平。其次,本文采用統(tǒng)計分析軟件來分析前測和后測的結果,主要是兩個指標,平均分和樣本的T檢驗。
4.教學模式。在(7)班,老師采用的是顯性教學,顯性教學分為四個步驟。第一次老師介紹句子結構和不定式結構的概念。第二步老師解釋不定式結構的語法作用,包括主語、狀語、賓語等等。在這個階段,老師引導學生關注語法規(guī)則,并且包含不定式結構的相應的例子。然后老師播放一個含有不定式結構的生動的視頻。在這個階段,老師強調不定式結構的各種時態(tài)下的表達。最后老師帶領學生做練習和進行口語操練。在此過程中,學生主要關注不定式結構的構成以及用法。
(8)班學生采用隱形教學學習不定式結構。教學過程也分為四個過程。首先老師給學生分發(fā)包含不定式結構的故事,讓他們閱讀和理解。然后老師設置一些問題讓學生回答,問題涉及到不定式結構的理解。其次,老師解釋故事的內容幫助學生的內化并引導學生復述故事。最后老師要求學生背誦含有不定式結構的句子。在整個教學中,學生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故事的理解以及記憶。
5.實驗結果分析。
從表1 可以看出,兩個班級的前測分值都很低,這表明他們對不定式結構對很陌生。表2的均值差值表明兩個班的英語水平相當。表3采用顯性教學的班級的成績比采用隱形教學的班級的成績要好。但是通過前后的問卷調查發(fā)現(xiàn)普遍同學對單純的語法講解是不感興趣的。但是通過故事的方法讓學生意識到語法的結構,然后通過講解的方式能夠彌補隱形教學的不足。
因此對于中國高職的大一的學生學習英語不定式結構而言,本文說明了顯性語法教學和隱性語法教學方法不是獨立的關系,而是互補的關系。隱性語法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英語語法的興趣和動機,受試者不喜歡老師顯性教學的填鴨式教學,因此顯性教學也是很有必要的。大一學生已經(jīng)有一定英語基礎,顯性語法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將注意力集中于不定式結構的規(guī)則項目上面,這樣節(jié)省時間并且富有成效,因而顯性教學方法使規(guī)則更加直白易懂。因此老師選取一定的材料先進行隱形教學,之后再進行顯性教學,這樣效果是最好的。
總而言之,英語作為一門外語,本文揭示了在大學環(huán)境中老師課前老師需了解學生,選取合適的教學材料,課堂上綜合利用兩種教學方法才能使教學效果達到最優(yōu)化。
參考文獻:
[1]McDonough,S.2009.Applied Linguistics in Language Education.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北京公司.325-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