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布卓瑪
摘 要:有效教學是指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在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方面獲得明顯且全面的協(xié)調發(fā)展。在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質量,關注教學過程的設計、實施、反思與改進,從而更有效地促進教師的專業(yè)成長和學生的發(fā)展,促進教學有效性的提高。
關鍵詞:高中歷史;課堂有效性;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36-014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6.097
新課改以來,為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許多學校和教師把構建歷史高效課堂作為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在新課程改革下,高中歷史課堂究竟應以什么樣的姿態(tài)才是最有效的課堂教學方式?為此,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對構建高中歷史高效課堂的幾點淺薄認識。
一、優(yōu)化教學目標,確立“三維目標”意識
為每一節(jié)課確立切合實際的教學目標,盡量做到準確而具體地加以描述,使每一節(jié)課都有明確清晰的教學目標,這是實現(xiàn)高效課堂教學的前提。根據(jù)學生身心特點及認知規(guī)律,分層次確定教學目標,做到既有總的目標,又有教學課時目標,如知識儲備、情感體驗、能力培養(yǎng)等方面的目標。目標要明確具體,要恰當、完整,要注重學科能力的培養(yǎng),加大對學生的情感教育、審美教育等。課堂教學要講究效益與公平,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個性全面發(fā)展的人才,為學生學會學習與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真正確立并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并同時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做到既注重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引導學生進行有深度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又注重教師的適時點拔、引領、拓展、提升。教育的基本理念“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體現(xiàn)在教學過程中,最根本的就是充分彰顯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而學生積極、有效地參與教學活動,是實現(xiàn)自主性的最主要指標。當然學生有效的參與不只是行動上的呼應,更重要的是思維的同步、情感的共鳴,同時這里的“參與度”不僅僅是學生個體參與的深度和有效程度,也是學生參與的廣度,真正自主高效的參與應該是全員參與、全程參與、主動參與。在教學活動的設計上,教師不應該墨守成規(guī),教學過程應該波瀾起伏,環(huán)環(huán)相扣,新穎獨特,經(jīng)常給學生新鮮感。教學方式上,善于使用各種教學方法和手段來實現(xiàn)實效的歷史課堂。
三、借助多種教學手段,輔助教材內容的理解。
在本節(jié)課中,我一方面在課堂中以分組的形式讓學生去對比討論新舊三民主義的異同,另一方面我也借助其他輔助性手段帶領學生更好地走進這一段歷史。課下我們播放了影片《辛亥革命》,比較直觀地給學生展示了革命黨人為了爭取和捍衛(wèi)民主共和所做出的努力與犧牲,更好地感受其指導思想三民主義的重要性以及在現(xiàn)實中其不足之處,深刻地領悟了新三民主義提出的背景和必要性。在多種手段的配合下,使學生更能直面歷史,感同身受,把理論與史實結合,更好地理解三民主義的內涵和價值。
原教育部部長陳至立指出:“要深刻認識現(xiàn)代教育技術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及其應用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充分認識現(xiàn)代教育技術是現(xiàn)代的科學技術和社會發(fā)展對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的要求。”尤其是在歷史教學中,多媒體教學手段可以很好地將圖片聲音影像資料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合理地運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我們的課堂氛圍,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對于歷史學習的興趣,從而提高課堂的有效性。但多媒體的使用只是我們教學中的一個輔助手段,不能代替教師,更不能代替學生。所以恰到好處的運用會給我們的課堂增色不少。當然,我們還有很多手段可以借鑒使用,比如辯論的形式,學生自己分組講述都是可以調動學生熱情的方法。
四、課堂練習與布置作業(yè)的層次性
課堂練習能對學生的學習起到鞏固、發(fā)展、深化知識的作用。課堂練習時,教師要精選內容,設置分層練習題,考慮分層指導時間。題目應具有彈性、可攀性,“跳一跳”夠得著。通過課堂練習使三個層次的學生都學有所獲、思有所進,同步發(fā)展。課堂練習題的設計,要注意層次性,即設計出三個不同層次的練習題,其中基本要求一致,習題技巧分三個層次,分別與三個層次學生的水平相適應。
課后布置作業(yè)是歷史教學必不可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教師選擇作業(yè)題時,要適當擴大習題跨度。分層次布置的作業(yè),可分必做題、選做題、思考題等幾種,必做題和選做題結合。
教師要根據(jù)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能力,有的放矢地布置不同的課后作業(yè),作業(yè)量與難易程度要與不同層次。
五、及時進行教學反思,促進教學效率提升
蘇格拉底說“沒有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過的生活。”同樣,沒有反思的教學是不完整的教學。教學反思是有效課堂教學中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及時進行教學反思,總結教學中的有效經(jīng)驗,找出教學中的不足之處并采取措施,可以避免同樣的錯誤不斷反復,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新課改后的高中歷史教學,有經(jīng)驗的教師和剛走上講臺的教師都是新手,年長的有經(jīng)驗的教師要去改變自己多少年來習慣的“教----學”模式,改變曾經(jīng)主宰整個課堂的“威嚴”。年輕教師要去學習如何整合資源,把教材知識點讀懂、讀透,抓住重難點實現(xiàn)有的放失。所以對教師來說,面對相同的知識點不同的教育對象要時刻進行反思,做到與時俱進?!皼]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師”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歷史教學的有效性在不斷地探索、研究和發(fā)展之中,每位一線歷史教師都必須在教學中不斷尋找不斷總結,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次進行有效嘗試和探索,找的適合自己和現(xiàn)階段學生的歷史教學方法,從真正意義上實現(xiàn)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