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藍欽
摘 要:信息共享空間的建設是我國各高校圖書館發(fā)展的必然方向,本文主要對信息共享空間基本概念進行了闡述,并從廣大師生的需求、圖書館實際情況、空間規(guī)劃、資源配置方面對我國高校圖書館圖書館信息共享空間的建設進行分析,以期為我國高校圖書館信息共享空間的建設與服務奠定一定的理論基礎。
關鍵詞:信息共享空間;高校圖書館;建設
中圖分類號: G258.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1069(2016)16-63-2
0 引言
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我國各高校的圖書館為了滿足廣大師生的學習要求,創(chuàng)新了一種圖書館信息空間服務模式,即信息共享空間,并在國內各大高校圖書館得到了廣泛的運用。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我國高校圖書館信息共享空間的建設處于初級階段,因此,有必要對我國高校圖書館的實際情況、空間規(guī)劃及資源配置進行分析,進而促進我國高校圖書館信息共享空間的建設。
1 信息共享空間的基本概念
Donald Beagle認為信息共享空間主要是指在整合數(shù)字的環(huán)境下,建立在一定的物理空間之上的一種專門提供服務和組織工作的圖書館服務模式;美國教育委員會認為信息共享空間主要是指在圖書館中增加相應的資源、軟件、計算機實驗室等一些能夠對圖書館進行訪問的資源,將人員、資源以及空間全部都歸納到圖書館服務中去;而我國的學者孫瑾則認為信息共享空間主要是指由虛擬空間和物理空間建設的一種具有技術設備的一站式信息服務模式,著重強調共享與協(xié)調,并對用戶的計算機能力和信息能力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雖然目前對信息共享空間的基本概念,業(yè)界人士眾所紛紜,但是大致的意思是相同的,即圖書館信息共享空間是在圖書館的基礎之上,將知識庫資源、硬件設備、軟件設備等資源進行整合,并在相關的技術人員、指導人員、參考人員、多媒體人員等的共同合作下,為用戶提供的一種一站式信息的服務模式,在最大程度上滿足用戶對信息資源的需求。圖書館信息共享空間建構的核心是從館舍物理層和網絡虛擬層出發(fā),通過一定的支持層的支撐,將空間、資源和人員進行有效構建整合。
信息共享空間具有以下四個方面的特點,首先,信息共享空間具有靈活性,能夠滿足用戶的不同要求;其次,信息共享空間具有適應性,能夠比較快的適應不同的技術開發(fā)和環(huán)境的變化;再次,信息共享空間具有群體性,能夠提供足夠的協(xié)作群體活動范圍;最后,信息共享空間具有普遍性,每個機器都配置了相應的軟件與界面,便于使用和操作。
隨著上世紀九十年代網絡技術的發(fā)展,給各個高校的圖書館服務帶來了一定的沖擊,再加上廣大師生的學習方法與信息行為在數(shù)字環(huán)境下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因此對圖書館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圖書館需要重組館藏資源和空間結構,并對信息、教學資源、交流資源進行整合,以便為師生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務。早在2006年,我國便開始了高校圖書館的信息共享空間的建設,并將上海師范大學、中科院研究生院、復旦大學視覺藝術學院等作為圖書館信息共享空間建設的示范點。
2 高校圖書館信息共享空間建設的建議
2.1 通過師生需求創(chuàng)新信息共享空間服務內容
各院校師生是高校圖書館得以生存和發(fā)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需要將“以人為本”作為信息共享空間的服務原則和服務理念,以廣大師生的需求為導向,強調服務用戶的主導型,注重廣大師生與圖書館人員之間的交流溝通,根據(jù)各院校師生對信息資源的實際需求對服務方式進行改善、對服務內容進行創(chuàng)新。不同高校的圖書館具有不同的實際情況,因此各院校師生的實際需求也有所不用。在信息共享空間的規(guī)劃和建設之前應該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考慮到信息共享空間在運行過程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特別是對于各院校師生的具體需求需要進行認真、仔細、廣泛地調查,將滿足廣大師生的需求作為目標,為其創(chuàng)建一個自由、民主、開放、和諧的學習氣氛,充分發(fā)揮出圖書館及信息共享空間服務的重要作用。例如,提高廣大師生的計算機使用能力和信息能力;為廣大師生提供各種各樣的講座和課程;充分挖掘知識,盡可能地為廣大師生提供全面的信息;幫助師生解決疑惑等。信息共享空間“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主要是通過信息咨詢、知識導航、課題跟蹤、導讀等服務項目具體體現(xiàn)出來的。因而在“以人為本” 的服務理念上,通過調查廣大師生的需求可進一步創(chuàng)新信息共享空間的服務內容。
2.2 通過各院校圖書館的實際情況合理構建信息共享空間服務體系
信息共享空間通過一站式信息服務平臺將各種資源呈現(xiàn)在廣大師生的眼前,例如技術、智力、信息等,由多媒體人員、技術人員以及相關專家學者組成的信息咨詢能夠為每個教師和學生提供信息咨詢的服務,從而滿足不同師生的不同需求。高校圖書館除了能夠提供豐富的網絡資源、數(shù)字資源、紙質資源等,還可以根據(jù)信息共享空間的目標和各種功能,通過軟件的配置突顯出自身的特點,這樣不僅可以為廣大師生提供更多的軟件用于圖書館資源的訪問,而且還能為信息共享空間提供比較特殊的通用軟件,例如CD刻錄、遠程服務、掃描、圖形處理、表格制作、網頁制作、在線通訊、論文寫作等。除此之外,各個高校還可以根據(jù)專業(yè)的設置配置相應的應用軟件,例如統(tǒng)計、數(shù)學、GIS等,用以最大程度上滿足廣大師生的實際需求。
2.3 通過空間規(guī)劃,有效配置資源
信息共享空間的主要目的在于能夠最大程度上滿足廣大師生的實際需求,為廣大師生的交流、創(chuàng)造、信息利用等提供方便。對于各個高校而言,需要根據(jù)現(xiàn)有的建筑情況,對物理空間進行合理的布局,使各個功能得到有效的整合,盡量讓每個教師和學生都能得到指導和幫助。在構造空間的時候,需要對區(qū)域分布、環(huán)境布置等因素進行充分的考慮,并適當在學習區(qū)域增加休閑區(qū)域,以期達到環(huán)境的舒適和溫暖,從而提高廣大師生的學習效率。信息共享空間最大的特點便是一站式服務,因此這就需要高校圖書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圖書館將各種資源進行整合和配置,例如信息資源、人力資源、設備資源等,同時還需要加強校園網內的信息共享平臺和虛擬交流的建設。此外,還需要提高高校圖書館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由于信息共享空間的服務組織主要有技術人員、咨詢人員以及廣大教師、學生等,具有復雜的結構,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必須要對這些人員進行合理調配,以充分發(fā)揮出個人的長處更好的為高校廣大師生服務。
2.4 通過建設規(guī)劃,完善保障機制
高校圖書館在信息共享空間的建設前期,需要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根據(jù)廣大師生的需求,分析其可行性,從而獲得來自各個部門的支持,并組成一個規(guī)劃團隊。其中領導小組的主要工作內容便是制定、決策和管理總體目標;工作小組負責設計和規(guī)劃信息共享空間的具體內容等,關于這些可以從國外亞利桑那大學的信息共享空間建設經驗中進行借鑒。而保障機制包括的內容主要有服務評估、管理政策以及系統(tǒng)合作等。在建設過程中需要對信息共享空間政策進行詳細的制定,根據(jù)用戶的信息行為、服務對象、開放時間、設備的使用等方面進行規(guī)則制定。同時高校還可以建立科學合理的服務質量評價機制,通過師生反饋、正式的服務質量評價、師生用戶滿意程度的調查等手段了解信息共享空間的實際情況,充分挖掘廣大師生的需求,以此作為改進信息共享空間的依據(jù)。
3 結束語
信息共享空間的建設是各個高校圖書館發(fā)展的必然方向,并且還會對圖書館服務模式的創(chuàng)新具有一定的啟發(fā)作用。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社會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發(fā)展,信息共享空間的服務理念、服務手段以及用戶的需求都發(fā)生著巨大的變化。因此,各個高校應該根據(jù)時代發(fā)展的特點,建設一個符合時代發(fā)展要求的動態(tài)的信息共享空間服務機制,盡量從最大程度上滿足廣大師生的不同要求。
參 考 文 獻
[1] 任靜,周鳳飛,楊豐全,馬新蕾.試論大學圖書館信息共享空間的建設[J].圖書情報工作,2007,2(4):86-89.
[2] 楊瓊.中外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比較研究[J].圖書館論壇,2011,31(4):35-37.
[3] 任樹懷.信息共享空間的規(guī)劃與建設[J].圖書情報工作,2006,5(50):122-124,143.
[4] 陳興鳳.王亞飛.中外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的比較與借鑒[J].常州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4,13(3):24-27.
[5] 朱海燕.高校圖書館聯(lián)盟信息共享空間的建設[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0,11(6):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