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從消費品到維生

        2016-07-06 00:24:52帕特里克·墨菲文張馳
        鄱陽湖學刊 2016年3期
        關鍵詞:生態(tài)批評生態(tài)女性主義

        帕特里克·墨菲文 張馳

        [摘 要]本文提出對消費概念予以再思考,從可持續(xù)性的角度將其與吸收區(qū)別開來,這意味著對于商品以及自然資源的枯竭式消耗進行文化上的再定位。生態(tài)女性主義理論以及相關的經濟學理論是這個再定位的基礎,特別是瑪麗亞·米斯、范達娜·席瓦和維朗妮卡·本霍爾德特-湯姆森所界定的生計視角,生計理論后來又被許多女性主義經濟學家繼續(xù)發(fā)展為生態(tài)自足。作者從再定位的視角對宮部美幸的《火車》與石牟禮道子的《天堂湖》,以及莫言的《天堂蒜薹之歌》與姜戎的《狼圖騰》進行了比較閱讀。文章最后簡短地討論了通過實踐智慧實現(xiàn)多樣和諧,以及不能再把消費作為經濟活動中心的迫切性。

        [關鍵詞]生計視角;生態(tài)女性主義;生態(tài)批評

        [作者簡介]帕特里克·墨菲(Patrick D. Murphy),美國中佛羅里達大學英語系教授。

        [譯者簡介]張馳,湖南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湖南長沙 410082)。

        2011年秋美國的占領華爾街運動背后,有一位年長的觀念領袖,他就是來自溫哥華的卡勒·拉森(Kalle Lasn),卡勒·拉森在2012年年末發(fā)起了一場名為“圣誕不購物”的活動。他宣稱“消費主義是大眾的鴉片”,巧妙地與弗·伊·列寧關于宗教是人類真正自釀苦果的說法遙相呼應。在《紐約時報》的一次電話采訪中,拉森補充道:“我們必須打破舊習”,“這將是一場巨變,但我們必然要適應一個新的范式”(Sommer)①。這與我在2010年10月佛羅里達海灣海岸大學人文與可持續(xù)性大會上的主題演講中所使用的模因——“油污的沙灘只是其病癥,消費主義卻是病因”②如出一轍。

        那篇演講的主要觀點是:當年年初的墨西哥灣“深水地平線”鉆井平臺爆炸是一種文化與經濟頑疾導致的不可避免的結果,這一頑疾對美國的影響尤其深遠,同時也影響到了全球其他大部分地方。對能源無止盡的需求,以期為一種不可能的無限增長的經濟模式加油,而這一模式依靠的是引發(fā)人們種種不可能實現(xiàn)的欲望,這無一例外地將導致生態(tài)災難。災難可能是即刻的、短期的,也可能是緩慢展現(xiàn)的、長期的,正如羅布·尼克松(Rob Nixon)所言的“慢暴力”③。就原油消費而言,這種無止盡的需求將帶來更為冒險的、對環(huán)境破壞更大的生產和運輸過程。例如,在北冰洋鉆探原油,并且在夏季將其開辟為運輸線路,同時,隨著全球煤炭消費的上升,導致溫室氣體排放升高,進而加速氣候變化①。

        我們注意到2014年11月11日,美國總統(tǒng)巴拉克·奧巴馬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宣布了一個雙邊聯(lián)合協(xié)議②,同意降低碳排放,以此結束了一出如阿方思和加斯東(Alphonse and Gaston)般都堅持“您先請”的喜?、郏℉oye and Yan; Revkin④)。果不其然,協(xié)議馬上遭到共和黨資深議員的抨擊。不出所料,來自肯塔基州的參議員明奇·邁康奈爾嚴厲指責這一協(xié)議是奧馬巴在“煤炭戰(zhàn)爭”⑤中的又一次進攻。他和眾議院議長約翰·博納認為,“煤炭之戰(zhàn)”是奧巴馬讓美國經濟遭到破壞的昏招,卻對以煤炭燃燒為主因而造成的人為的氣候變化進而引發(fā)的“世界戰(zhàn)爭”熟視無睹。不僅如此,作為美國中期選舉的結果,政府中頭一個不承認氣候變化的、來自俄克拉荷馬的議員吉姆·英霍夫將如期出任參議院環(huán)境和公共工程委員會的主席,他的職責之一即主管環(huán)境保護局(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盡管協(xié)議要求中國政府在2030年之前控制排放的增長,而這將要求大量現(xiàn)有的煤炭發(fā)電轉變?yōu)榭稍偕茉窗l(fā)電,建設新的碳中性⑥能源發(fā)電廠以適應不斷提高的生活水平和中國中產階級對電與供熱的期望(Jeremy Diamond⑦),英霍夫仍指責協(xié)議對中國政府沒做任何要求。毫無疑問,他從未出訪過中國,從未感受過中國南半部沒有暖氣的大學和商務樓里的冬天。生活在這里的人比整個美國人口還多,他們狼狽不堪的冬天節(jié)約的是巨大的能源。

        一、吸收與消費

        在《橫截性生態(tài)批評實踐》的第六章中,我的態(tài)度是,可持續(xù)性是消費的另一選擇,是區(qū)別于吸收和消費的。前者指的是所有生命為了獲得能量、獲取維持生命必需的營養(yǎng)的活動,也就是我們說的維生;而后者描述的是一個用盡一切、消滅一切的過程,直到有一天沒什么能再生或者被再生。石油就是一個無真核細胞⑧的絕佳案例。盡管各種替代品層出不窮,比如液化瀝青砂以及GTL(甲烷氣制油),但是輕質低硫原油的可恢復儲備正迅速且永久地枯竭。與此同時,瀝青砂的生產以及水力破碎都要消耗且污染10億多加侖的淡水,從而對人類、其他的動物以及植物產生生物危害。水力壓裂法的風險使其自2014年12月起在紐約州被禁,可以確定的是很快會有意圖推翻該禁令的訴訟提出。正如我之前所討論的,盡管淡水還沒有從技術上被消費,但由于各種用途的吸收,比如灌溉,可供利用的淡水已經急劇減少了。

        相比之下,吸收是可持續(xù)性的基礎,我們應該按需獲取使用,而不是隨心所欲。這種使用以可再生和公平分配為限,是“用”而非“用盡”。就這一觀點而言,如果人們能把自己看成“維持者”而非“消費者”,那么顯然,這將是一個健康的再適應過程,十分契合戈爾丁在《大崩潰》①中提出的方案。

        但是,我在這里只是概括性地強調文化與經濟概念及操作上的再適應,而不準備詳述一種可選的經濟模式或討論以這些可選經濟模式為例的文學作品。我無意探討生態(tài)女性主義對發(fā)展這些可選模式可有的和已有的貢獻,也無意探討用世界政治的語匯來演繹以不斷改變的主導范式為特定敘事的好處。在這里我想做的是,即便在許多圍繞別的主題的作品中,生態(tài)女性主義理論家以及文學作品都已經開始探討其他經濟模式的主題。我們有必要認識到,這些其他經濟模式是一個多樣而又一致的工程的一部分,這一工程將會影響到經濟理論中的范式變化。在經濟實踐中,以可持續(xù)性吸收實踐為目標,將會減少非人環(huán)境下的人性異化,將人類群體重新融合到更大的、更具包容性的環(huán)境群體中。

        二、生態(tài)女性主義和其他經濟模式

        紐爾·斯特金的《流行文化的環(huán)保主義》最后一章專門討論綠色企業(yè)項目與“勞動力、全球正義、環(huán)境可持續(xù)性”②之間的關系,書中憂心忡忡地認為美國從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綠色反資本主義變?yōu)?1世紀的“企業(yè)環(huán)保主義”,卻沒能將環(huán)境問題與社會正義融入到營銷與生產的策略中③。斯特金希望自己不遺余力的負面批評能使讀者有所觸動,她指出“為了環(huán)境正義和公平交易人們已經做出了許多有價值的努力”,但是:

        我不想重申造成環(huán)保運動的反文化思潮的錯誤,他們將“原始人”的生活浪漫化,使得工薪階層、有色人種以及第三世界人民對其興味索然。因新的環(huán)保消費浪潮的復雜性,技術上更成熟、更易實現(xiàn),也更適應全球語境,其有比60年代烏托邦式“回歸自然”的愿望或是很多環(huán)保運動中更主流的純粹生物中心論走得更遠的趨勢。但是,這一思潮必須打破,以改變個人生活方式來解決系統(tǒng)性、制度性結構的藩籬,這一結構維護的是不公平,推動的是環(huán)境的破壞。④

        最后,斯特金在書中倒數(shù)第二段所提的問題中,明確地將對生產價值的普遍看法(即使是破壞性的)與再生產(即便是持續(xù)性的)聯(lián)系起來。她問道:“難道像護理、教育、每天實實在在的一日三餐這樣的問題,因為被視為女性化的外在事物,就應該被忽視嗎?”⑤

        生態(tài)女性主義哲學家薇爾·普魯姆德在《環(huán)境文化》一書中批判了當今經濟全球化范式以無視“社會他者及自然作用為基礎”的錯誤邏輯,這一錯誤正像“他們無視或貶低‘女性工作‘的作用一樣”⑥,因此她將性別壓迫、經濟剝削與環(huán)境惡化聯(lián)系起來。同時她也指出對抗人類中心主義的一種方法,這一方法需要人們理解其他經濟形態(tài)的清楚含義,這些經濟形態(tài)可能在文學作品中展現(xiàn)且能在可持續(xù)、有計劃的發(fā)展計劃中實現(xiàn):

        很多方法都可以用來對付狹義人類中心主義的認知、審美及其與自然的關系,比方說,加強對土地的護理和關注,了解其他文化使用的非人類中心主義的模式,進而得出能將當?shù)嘏c自然關系推向更深層次,更具內涵而非狹義的生產關系的本土土地敘事。①

        生計視角最初由瑪麗亞·米斯(Maria Mies)與范達娜·席瓦在《生態(tài)女性主義》(Ecofeminism)一書中共同提出,后又在維朗妮卡·本霍爾德特-湯姆森與米斯合著的《生計視角》一書中得以深化。建立在理論與廣泛研究基礎之上,這一視角將生態(tài)女性主義集中解釋為上述模型以及建構的關系。在阿里爾·賽蕾(Ariel Salleh)最新編輯出版的《生態(tài)自足與全球正義:女性書寫政治生態(tài)》(Eco-Sufficiency and Global Justice: Women Write Political Ecology)一書中,他們的基本觀點從不同的學科領域角度得到延伸和探討。本霍爾德特-湯姆森與米斯本人的闡述對理解這一觀點至關重要。他們說,選擇生計視角并不意味著如勒德分子②般回到前數(shù)字田園時代。首先,這一視角要求必須進行一次再適應:“如果所有經濟社會活動的焦點是創(chuàng)造和維持這個星球上的生命,而非無處可去的金錢的積累,那么現(xiàn)今的一切都必須改變?!雹垡驗?,目前主導的經濟模式不是“以保障每一個人的生計為基礎“④——即滿足人類欣欣向榮,快樂生活的基本需要。事實正相反,在極端氣候事件與日俱增的同時,由于拒絕解決氣候變化給糧食生產帶來的影響、可飲用水儲備的減少、居所不足、人口分布不均衡,幾十億人口正面臨與日俱增的生計無保障。

        第二,這一視角關注再生產與保持:“生計型生產或者生命型生產包括所有創(chuàng)造、再創(chuàng)造以及維持直接生命需要的而沒有其他目的的活動?!雹菝姿古c席瓦在書中指出1989年的《達累斯薩拉姆宣言》(Dar es Salaam Declaration of 1989)就是這一視角的例證。他們引述了文件中對其他經濟發(fā)展策略的呼吁:“這次非洲發(fā)展的再調整應圍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有計劃地擺脫與國際資本主義的關系,地區(qū)糧食自給,滿足所有人的基本需求,通過終止對農村的歧視以及關注中小規(guī)模企業(yè)來進行自下而上的發(fā)展。”⑥

        薩邦·奧哈拉(Sabine OHara)在賽蕾編輯的文集中對女性生態(tài)經濟所下的定義與本霍爾德特-湯姆森、米斯提出的再適應不謀而合:

        女性主義生態(tài)經濟學家將能更好地反應可持續(xù)性功能與進程的生態(tài)和社會指標放在顯著地位。這就意味著趨繁而非就簡、多樣化而非專門化、差異性而非同質性、供給而非不足、合作而非競爭都成為了一個有活力、可持續(xù)經濟不可分割的維度。⑦

        在風格各異的當代文學作品中,生計視角正越來越多地被具體化。這些文學作品需要放到一個可比較的框架內,不但從指稱表現(xiàn),同時從喻意上來欣賞其復雜性以及廣泛的適用性。生計實踐及可能的實現(xiàn)方法是目前抵抗全球化的兩種形式,也是未來可行的可持續(xù)經濟模式,此種比較是對其日益提高的美學關注度的體現(xiàn)。

        三、小說比較:《火車》與《天堂湖》

        首先,我想比較一下兩部風格迥異的日本小說:宮部美幸的《火車》與石牟禮道子的《天堂湖》。對后者的討論是許多讀者意料之中的事;但是討論宮部美幸的小說,對讀者來說恐怕就是個意外了,說到底,這是一本瞄準大眾市場的流行偵探小說。這本書以東京高度發(fā)達的消費經濟為背景,講的是男主人公與一個壞女人的故事。這本小說所選的背景恰使其具有了從女性生態(tài)主義生計視角討論的價值。

        《火車》嚴厲地控訴了日本鼓勵負債和消費的信用制度,這種負債和消費已經遠遠超出了國內償還和復原的能力,遠遠超出了個人和國家保持收支平衡的能力。實際上,日本的國家債務在2013年就已經達到了其年國內生產總值的兩倍,且這一國內生產總值極大地依賴于包括食品在內的進口原材料,留下了巨大的生態(tài)足跡①,以至于:“日本將近20%的生態(tài)足跡與食品消費有關。因為日本自身的生態(tài)承載力只是其消費生態(tài)足跡的14%,即便將這個國家所有的生產基地都讓給食品生產,也無法滿足其自身的需要?!雹谌欢?,食品僅是日本面臨的眾多生態(tài)超限之一。日本試圖依賴高端技術制造業(yè)出口的同時,國內消費經濟以超高生活標準為基礎,卻又缺乏足夠的資源,特別是缺乏能源生產。

        《火車》聚焦一位男偵探調查失蹤人口案,又很快陷入謀殺迷局的故事。主人公將全部精力都放在追兇上,因此,小說很少觸及對經濟非持續(xù)性和日本政策、價值觀的分析,這一政策和價值觀鼓勵廣大市民,特別是充當日常必須品和奢侈品主要購買者的女性巨額負債及過度消費。但是,當破產律師對本間偵探一舒胸臆的時候,讀者確實能感受到作者對經濟制度的嚴厲批判。破產律師責難道:“整個‘消費者融資‘讓人恐懼,當每一個人都開始入不敷出的時候,許多善良的人們將會被放高利貸的人活生生地吃掉?!雹鬯M一步指出:“債務的累積是一種道德的墮落?!雹茉谛≌f后面的故事中,破產律師介紹了日本消費者信用的緣起及其與飛速發(fā)展的經濟的關系:“消費者信用制度已經是日本經濟的重要支柱之一?!雹菀簿褪钦f,讓人用他們也許永遠也無法還清的錢去購買他們買不起的東西。他們還不起是因為他們已有債務產生的利息,以及開始那幾張卡要求或者鼓勵他們消費:“無差別信用提升,過高的利息和手續(xù)費?!雹蕻斎?,還有“百貨商店、銀行和超市都會鼓勵他們掏出卡來”⑦。

        與美幸描寫的債務累積有關的還有她說的從以社區(qū)和家庭為中心到以個人為中心的轉變⑧。盡管這種觀念在美國占領日本期間作為一種民主元素被引入,這種重心從家庭責任和家族身份到個人身份和財產權利的轉變,但由于它強調權利高于責任,個人積累高于社會和環(huán)境保護,助長了過度消費的風氣。類似的情況正在中國發(fā)生,當然,中國的情況部分源于幾十年貫徹獨生子女政策以及大規(guī)模的人口流動。人口流動中一直占據(jù)首位的是從農村到城市的流動,長期以來這一現(xiàn)象都受到西方和中國媒體的重點關注。

        但是,還有一股暗流在涌動,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來說是個新事物。這是一種在全國范圍內尋找工作機會的自由,這一自由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并不存在,在80年代也相對受限。越來越多的個人,既有剛畢業(yè)的年輕大學生,也包括有工作經驗的專業(yè)人士,到別處去追求或者發(fā)展他們的事業(yè),他們離開自己的父母和祖祖輩輩居住的家園,斬斷或急劇地降低了大家庭和社區(qū)的文化紐帶。長期以來,美國文化經歷的都是這樣的遷徙,以至于人們不會去思考這對當?shù)氐沫h(huán)境和社區(qū)關系意味著什么。旅游業(yè)的發(fā)展加速了消費個體的原子化。在旅游業(yè)中,別人的棲息地和生活場景都成為了偷窺消費的商品,同時,當?shù)刭Y源,尤其是水和能源,也因此消耗。信用卡成為大部分游客度假的重要手段,當他們換地方工作的時候,信用也通常是他們能買得起新房子的保障。

        在小說《火車》中,一個女人被信用卡公司和地下錢莊逼得走投無路,絕望中她將另一個女人殺害,然后冒名頂替。不幸的是,那個被殺害的女人同樣深陷信用系統(tǒng)的黑洞,并且也申請了破產。當一個女人作惡,而另一個女人是受害者時,美幸向我們展示的是:由于過去20年日本經濟的滯漲,當社會逼迫她們墮入過度消費的窠臼,女人是如何背叛對方的;同時,為了還清債務,女人又是如何成為諸如性工作者這樣的商品的。

        有一次,偵探問律師:“也就是說我們需要改變信用系統(tǒng)的結構?”律師回答說:“是的?!雹俨粺o遺憾,那一刻,他們只是提出要改變信用系統(tǒng)的結構。但是,律師后面的話清楚地說明:不改變后資本主義的整個結構是無法改革信用制度的。在小說的后半部分,本間警探回憶起律師助手擇木小姐說的話,進一步深化了這一觀點:“消費主義已經不受我們的控制?!比毡菊柺軗衲拘〗闼^的“必須要綜合征”之害。必須要綜合征就是:必須要住更大的房子、必須要比別人更奢侈、必須要過更好的日子……每個人都在追尋迷夢②。在小說的最后,盡管一個女人的失蹤與謀殺水落石出,但是對于整個社會更重要、更具威脅性的日本非持續(xù)性經濟體制的解決方案仍然莫衷一是。

        一直以來,特別是在讓石牟獲得獲得國際聲譽,有關汞中毒的早期小說《苦海凈土》(Paradise in the Sea of Sorrow)中,她是日本工業(yè)化、產業(yè)主義意識形態(tài)、殖民主義直言不諱的批評者。在《天堂湖》中,她并沒有明確提出經濟上生計視角的訴求,而是倡議人們從精神上回歸,與人類以外的世界融合,進而推動世界的可持續(xù)、自足及補充,而非消費和滅絕。在我即將發(fā)表的文章《贖罪》(Atonement)中,我將討論石牟三部作品英譯本之間的關系以及從贖罪到與自然合為一體的轉變,因此本文將只從一個角度探討《天堂湖》。

        故事發(fā)生在鬼節(jié)期間,這是一個祭祀祖先,集合親人去掃墓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這個節(jié)日在日本至少有500年的歷史,據(jù)說是個儒家和道家合一的節(jié)日。盡管日本不同的地方習俗不同,一般來說節(jié)日的最后都要跳盆舞,也就是《天堂湖》的高潮部分。對石牟來說,這個節(jié)日不光是祭祀祖先,同時也是紀念遠古的村落以及村落周圍從河流到樹木的環(huán)境風貌。在這本小說里,水庫將遠古的村落淹沒,新建的大壩是日本眾多耗費大量水泥澆筑廣闊的土地、進而影響到幾乎每一條主要水路的人造工程之一,這些工程試圖刺激日本的消費經濟,卻徒勞無功。但是,盡管村落本身被淹沒了,周圍較高的地方仍具有環(huán)境的延續(xù)性,之前的村民會借以安慰他們的靈魂。環(huán)境音樂從某種意義上說,特定季節(jié)聽到的循環(huán)往復的韻律節(jié)奏,即是這種延續(xù)的部分之一。比方說,真彥聽到的自然的聲音只有在一年的特定時間聽起來才一樣,因為在那個地方,植物和樹木在特點的時間開花、生長、落葉、結果,因為昆蟲、鳥類以及別的動物會回應果實的成熟、季節(jié)的變化,他們會用鳴叫和身體的蠕動來發(fā)出自己的聲音。這些聲音正是托馬斯·里凱爾特所言的“世界與人之間基本的互利互惠”①,他發(fā)現(xiàn)這一觀點在古希臘哲學中被稱為“認識環(huán)境的力量”,用西塞羅(Cicero)的觀點來說就是“空氣本身‘與我們一起同視同聞”②。因此,這種非人聲的環(huán)境修辭成為鬼節(jié)歌唱與舞蹈的一部分。小說中母親Ohina和女兒Omomo將真彥邀請到這場歌舞中來。

        小說開篇有兩段對話,一段是老年女性Ohina的回憶。她頭腦中放電影般地閃過自己的一生,從村莊中度過的年輕歲月一直到坐在水庫旁老態(tài)龍鐘的自己,年邁的她甚至將另一個開篇人物認成自己的祖父。也許,就主題而言,這一混淆是對延續(xù)性的伸張,是承諾的需要。畢竟,另一個角色是真彥。他一直在東京生活,這次回來是為了祭奠祖父,將他的骨灰送到家族墓地歸葬。第二段對話發(fā)生在他和Ohina之間。由于舞蹈節(jié)奏與自然重建的需要,作為音樂家的真彥背上背著一支傳統(tǒng)琵琶就不足為怪了。這些樂器原是他爺爺?shù)?,取材于他們家在Amazoko村的家族屬地上的一棵桑樹。如今這棵樹也沒入水中。這里很可能有多種暗示:一種是日本有關琵琶的傳說,如彈琵琶的水神弁才天;另一種是能劇,如Zeami的《敦盛》,劇中敦盛的幽靈有時候變成割草的人,也吹笛子。但是,我缺乏必要的背景知識,無法在此詳述。

        與節(jié)日的佛教色彩及日本神道教的做法一致的是,水具有成為凈化道具的潛力。盡管同在這一情節(jié)里,水先是被用來玷污、摧毀這個擁有眾多神圣所在的地方,包括村莊的墓地;也被用來玷污、摧毀連同傳統(tǒng)在內的生活方式。但是,水也不是唯一具有凈化功能的元素,下面這一段落即是明證:

        城市所有瘋狂的噪音都在他心里停止了——汽車狂亂碰撞的聲音,剎車的尖叫聲,打開、合上百葉窗刺耳的噪聲,這些都曾深深的嵌入他的骨髓。那永無休止的挖、填、拆毀都不見了。這是怎樣一個世界啊……

        他身體里的氣流經久不息,仍在微弱地低語。③

        值得注意的是,真彥不是說噪音從外部環(huán)境中消失,而是“在他心里停止了”。Amazoko村聲景的不同之處在于,它不是寂靜無聲,而是受到人以外自然因素主宰的另一個層次的人活動的聲音。這種聽覺的凈化貫穿小說后面的其他部分,直到真彥又能創(chuàng)作出新的樂曲。工業(yè)社會刺耳的雜音成為小說批判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縮影:“他的祖父是對的,橫沖直撞的車輛踩踏、動搖著地球的軸心……他意識到他的祖父懷著矛盾的心情所指的‘敵人,是一股不可抵擋的力量,吞噬著無論身處何地的每一個人。”④

        除了城市生活的噪音,人們對土地人為的、武斷的改造、再改造也讓他對所有的自然秩序產生了一種位移感。這不是靜態(tài)意義上的移位,而是指人與人以外自然環(huán)境之間有機的、發(fā)展的以及游行式的互動關系:“光腳站在水中,孤單地獨自面對這個他無所依歸的世界,真彥覺得他終于找到了一狹立足之地。”①這一刻他意識到他必須要想辦法讓自己繼續(xù)下去:“我要恢復我的聽覺。”②從外延來說,小說暗示的是人人都需要恢復,需要回歸本真,以對自然深層次的、持久的尊重為基礎,培養(yǎng)一種可持續(xù)的居住環(huán)境,這種回歸最終將通向更高層面的自然的恢復。小說對水庫將村莊淹沒的譴責③,以及小說結尾處“日本諸島已經成為一條巨大的運送水泥板的傳輸帶,成群結隊的車輛轟鳴而過”④,更清晰地表達了從自我凈化到群體恢復的延伸。小說中真彥的恢復過程要求他超越聽覺的治愈,從更高層次上與人或人以外本地自然環(huán)境相融合。石牟寫道:“真彥的整個身體都成了耳朵?!雹萋曇羰鞘矓U展提喻的主要感官,但是當真彥與樹、植物、Amazoko的水接觸時,感覺也是必需的。因此,聲音與感覺交融在一起,聆聽、體會這個世界的呼吸⑥,代表著全心投入與世界的重新聯(lián)系。

        也許理解《天堂湖》吹響再適應價值號角的最佳方式是將其視為一種世界政治。這一概念主要用于討論與拉丁美洲土著居民有關的問題。但是,石牟的小說表現(xiàn)的不僅是土著居民,同時也包括所有強調與自己所在環(huán)境的居住關系的人,從這個意義上說,這個概念也是適用的。從這個角度,我們得以理解Ohina和其他留在Amazoko村的村民念念不忘的眾神,其地位及概念功能。石牟的作品與土著居民斗爭的世界政治聯(lián)系,有助于我們理解:生計與可持續(xù)性概念并不是僅僅與所謂發(fā)展中國家的農民和流動人口有關,而是分析批判卡勒·拉森以及其他有識之士倡導的范式轉型時用到的極其重要的概念。正如伊莎貝拉·斯唐格斯(Isabelle Stengers)所言:“客觀公正的比較從來不會將一個范式打敗,打敗一個范式的往往是抱有共同利益的集團熱衷的目的性比較,他們總是優(yōu)先考慮一切新問題和尚有待商榷的結果。”⑦

        瑪麗索爾·德·拉·卡德納(Marisol de la Cadena)在討論拉丁美洲反采礦、反清場伐木力量的文章中提到“安第斯土著世界政治”⑧,這與石牟的想法不謀而合。她們寫的正是另一種描述人與人以外環(huán)境糾纏、相互共創(chuàng)、進化的范式,一種不被經濟體系承認的范式,這種經濟體系僅僅把我們的地球當成原材料的儲藏室,把其他的動物僅僅當成食物、寵物或者害蟲。她指出:“順著認識體系來研讀安第斯人種志,你會發(fā)現(xiàn)土地行為關系是當下盛行的將人與自然區(qū)分開來的本體論所不能解釋的?!雹嵋斫膺@樣的土地行為,“首先要承認這個世界不只有一個社會自然結構;其次要在不改變多樣世界各種維度的前提下,將這些多元性互相聯(lián)系起來”⑩。

        我在之前提到的弗蘭克·沃特斯的小說《谷人》,表達的就是類似現(xiàn)在稱之為“世界政治”的視角。主人公瑪利亞試圖解釋白人移民不同于土著人的經濟目標,如何讓他們自己事業(yè)發(fā)達的同時,又逐漸取代谷中居民世代沿襲的種植業(yè)和畜牧業(yè)。首先,她注意到他們“具有某種冷酷的客觀性,使他們能將自己和土地以及土地上的人區(qū)別開來”①,這正是一個政府意識形態(tài)的問題所在,這樣的政府能將整個村莊淹沒,毫不顧忌當?shù)鼐用竦奈幕途駬p失,亦或是對傳統(tǒng)和公眾責任的損害。但是,除此之外,瑪利亞同時對“心靈的力量”和“血緣的力量”作出了區(qū)分。對于后者,她認為:

        有很多種土地,每一種都具有當?shù)夭豢珊徒獾木瘛,F(xiàn)在,人不就是這片土地嗎?活著時,土地升而為墻,為其遮風避雨;死去時,土地降而為泥,將其接納。吃著糧食,人生長出的血肉與土地無異,既有花崗巖的硬度,又不失柔軟,富于彈性。就像每一片土地各不相同,人也迥然各異。所以,我了解我自己的土地,其他卻一無所知。②

        沃特斯在此擁護的正是我此前討論過的地理心理,同時也是石牟真實感覺的主要特征(參見《更遠的地方》(Farther Afield)③)。

        《天堂湖》的世界是一個所有的居民、動物、樹木、植物以及空氣共同營造的世界,即在相互的共創(chuàng)中同呼吸。從“法國鋸木廠”建成后所帶來的自然災害④、真彥感受到的來自周圍山林的冰雹以及他選擇用村民的方式而不是世俗主流的工業(yè)主義范式來了解人與人以外世界的聯(lián)系,可以看出石牟提出的社會自然結構也包含一種世界政治。工業(yè)主義范式從肉體上淹沒了整個村莊,從精神上淹沒了所有的居民,全然不顧道義和責任,所謂的賠償也僅僅是金錢而已。

        四、小說比較:《天堂蒜薹之歌》與《狼圖騰》

        接下來我想要討論兩部中文小說,這兩部小說關注的主題以及他們在經濟角度和精神層面的區(qū)別與《火車》和《天堂湖》有著相似之處。一部是莫言的《天堂蒜薹之歌》,另一部是姜戎的《狼圖騰》。

        像《火車》一樣,《天堂蒜薹之歌》并沒有描述一副生計再適應的圖景,而是對任由市場擺布的農業(yè)生產中唯利是圖的單一農產品種植提出了嚴厲的批評,對于種植者個人來說,市場的繁榮與蕭條完全不受控制。為了追求剩余價值的利潤最大化,農民放棄了通過種植多種農作物來滿足生計需求;又由于供過于求和購買被控制著儲藏設備和零售市場的人壟斷,農民個人不得不遭受價格波動的損失。

        正如莫言的其他作品如《檀香刑》《天堂蒜薹之歌》一樣,如其標題所示,表演藝術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小說中的歌謠由一位雙目失明的村民吟唱,一開始是唱贊歌,蒜薹這一當?shù)貧v史上用來朝貢的主要作物,歌詞的主要內容是會讓每一個人在1986年致富的許諾。但接著,歌謠的重點轉向對政府腐敗和專制的反抗。第一章中寫到縣政府發(fā)生了一場暴動,幾個高密縣(莫言最喜歡的環(huán)境背景)的農民由于參與其中被逮捕了。

        通過倒敘,莫言交代了決定小說人物命運軌跡的重要背景事件。讀者很快從說書人張扣的唱詞中得知,在鄧小平時代,當?shù)毓╀N社鼓勵人人種植蒜薹并承諾幫他們儲藏,待市場需求增加時再拿出來賣,以賺取最大利益⑤。這樣的計劃造成了一種買方壟斷,所有銷售和分配的權利都交到供銷社的領導手中,而這些人又與當?shù)氐狞h政官員緊密相關。高馬與金菊的愛情作為小說重要的附屬情節(jié)逐漸展開,更深層次地揭示了由來已久的由于貧富差異、階級區(qū)別和性別壓迫造成的不公平。盡管新中國成立將近40年了,為了家族和男性兄弟的利益,婦女仍像商品一樣在換親中用來交換①。盡管這種做法不合法,卻被默許。法律也是有天壤之別的:有的法律文書上寫得明明白白,卻得不到執(zhí)行;只有那些確保政府控制、權利和稅收的才會被執(zhí)行。財產和政治統(tǒng)治壓倒人權體現(xiàn)在小說中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②。

        一場暴動推動了整個情節(jié)的發(fā)展。要保持蒜薹的新鮮,就需要從收獲到價格上漲這段時間將蒜薹一直儲藏在冷庫里;但是,冷庫的容量自然是有限的,最有錢的農民獲得優(yōu)先裝庫的權利。當最貧窮的農民意識到,由于冷庫將他們拒之門外,他們在經濟上將遭受滅頂之災時,暴動爆發(fā)了。正如說書人在第六章開篇唱到:“您讓俺種蒜俺就種蒜/不買俺蒜薹卻為哪般。”③盡管一直以來蒜薹都是一種附屬經濟作物,要不直接出售,要不作為貢品或者賦稅上繳;但是,現(xiàn)在對很多普通農民來說,蒜薹成了他們主要的作物,由于農作物種植的單一,維持生計的能力下降,農民們如今落得一貧如洗,連肚子都吃不飽了。書中對于田地的描寫④,將自己所有六畝田都種上蒜薹的高馬⑤,以及由于公社領導許諾漲價而種了三畝蒜薹的高羊都讓讀者感受到了種植的單一⑥。即便在高羊,干勁十足的時候,他的老婆仍提醒他:他們得繳稅,同時政府也提高了肥料的價錢。她警告丈夫說:“在地里刨食的,萬輩子也是窮?!雹?/p>

        這是對高羊,同時也是對高馬的忠告。父權制傳統(tǒng)讓女兒們可以作為財產買賣以滿足貪欲。與此同時,蒜薹成為了貪婪和一夜暴富幻想的加速劑。當高馬幻想通過種蒜薹賺足錢,不讓高家把金菊賣了而把她嫁給自己的時候,這二者聯(lián)系到了一起⑧。不幸的是,高馬參加過反政府暴動,當他東躲西藏躲避警察追捕的時候,金菊懷著他的孩子自殺了。金菊的尸體吊在門框上,高馬發(fā)現(xiàn)的時候已經開始腐爛了,正如屋檐下掛著的沒有賣出去的行將腐爛的蒜薹⑨。

        在小說的結尾,莫言向我們描述了對二高和其他被告的審判。其中一位被告的親戚,一位年輕的人民解放軍馬列主義教員批評腐敗的縣政府官員是暴動的真正責任人,他說:“農村經濟改革帶給農民的好處,正在逐步被蠶食掉。”⑩莫言在聚焦政府、官員的腐敗和女性家庭反動父權制的同時,也譴責了供銷社的買方壟斷以及農作物種植的單一化。在過去,是多種作物的種植讓農民捱過經濟起伏,豐年饑年。貪婪成為刺激官員、農民的推動力,讓他們作出短視的、不理智的決定。正如《火車》中的債務消費經濟,《天堂蒜薹之歌》向我們展示的是另外一種不正常的體制,這種體制不顧任何維持基本生存的標準,降低個人維持基本生存的能力。同時,兩本小說都展示了兩種經濟對女性的不利影響。

        姜戎的《狼圖騰》跟《天堂湖》有著類似之處。在此,我想把對小說的兩個補充解讀結合起來。第一種是對自傳式小說中內蒙古草原游牧民族傳統(tǒng)生計經濟,以及由于農業(yè)的畸形發(fā)展和當?shù)卣琳摺h族移民對資源的過度開發(fā)造成的對可持續(xù)經濟體系破壞的字面表達。第二種也就是在中國引起巨大反響的轉喻表達。草原代指被破壞的整個中國生態(tài)系統(tǒng),片面的“現(xiàn)代化”步履瘋狂,不顧地區(qū)特點、傳統(tǒng)可持續(xù)性農業(yè)、林業(yè)以及資源的有限性。值得一提的是,小說選取內蒙古作為場景,這一地區(qū)位于長城以外,并非傳統(tǒng)的漢族聚居區(qū),這就給小說提供了第三種解讀的角度,盡管這一角度很可能不是作者的初衷,即我在之前討論過的中國土地的擴張和非洲及亞洲其他地區(qū)生計經濟的畸形發(fā)展。第三種解讀將《狼圖騰》與許多后殖民小說聯(lián)系起來,比如帕特麗夏·格蕾絲(Patricia Grace)的作品,尤其是她的《泊提可》(Potiki)和《狗邊敘事》(Dogside Story)。但我在本文將著重討論前兩種解讀。

        對比《天堂湖》或者《天堂蒜薹之歌》,《狼圖騰》更多地將社會生活中經濟生態(tài)整體關系的具體描繪放在小說的中心。故事發(fā)生在“文化大革命”早期,與漢族男主人公陳陣一起生活的是內蒙古的牧民。正如杰瑞·凡薩瓦(Jerry Varsava)、孟喬(Meng Qiao)和諾利塔·奧瑪(Noritah Omar)在他們各自的論文中指出的,貫穿牧民們文化、畜牧、狩獵的基本信仰總結起來就是:盡管脆弱,草原是“大命”,草原上的所有的“小命”,包括狼、人類、黃羊、土撥鼠、老鼠都依賴草原生存。因此,“游牧民族盡力保持草原的整體性和穩(wěn)定性”①。凡薩瓦將此定義為“共生關系”②,因為狼和人似乎都清楚地意識到要避免過度捕獵,相互將對方尊為天敵③。通過描述游牧民族中男性同齡人對嘎斯邁的鼓勵、支持和接納,姜戎展現(xiàn)的是充滿正能量的性別活力。嘎斯邁不僅像她周圍的男性一樣承擔相同的義務和責任,同時也敢于直言指斥政府官員的短視④。游牧民族的生活艱辛,充滿挑戰(zhàn),但同時也是以生計為基礎,是可持續(xù)的,并且已經延續(xù)了好幾個世紀。如果不是當?shù)卣畬ν恋氐囊?guī)劃以及對土地生產潛力的臆想,這種生產方式是可以無限延續(xù)下去的。

        如同《天堂蒜薹之歌》中的高密縣一樣,額侖草原也面臨著一份快速致富的方案,工業(yè)化農業(yè)項目將不可避免地破壞人類群體和地區(qū)環(huán)境。蒙古人認為脆弱的土地要求保持動物與植物的微妙平衡,而某些官員看到的是取之不盡的資源,無限的農業(yè)潛能和完全的商品化,任何東西從野生芍藥到天鵝到狼皮都有交換價值。這背后的意識形態(tài)通過引用毛澤東的話得到了合法化:“毛主席教導我們說,人的因素第一?!雹莸顷愱囈庾R到所有將人與自然對立起來的支持二元對立等級理論的荒謬之處:“天地人合一,人狗狼也無法斷然分開?!雹扌≌f的情節(jié)強調人類的福祉建立在人類居住地環(huán)境的健康發(fā)展之上。在這里有必要重申一下我之前引述過的德·拉·卡德納的話:“土地行為關系是當下盛行的將人與自然區(qū)分開來的本體論不能解釋的。”⑦當陳陣一次又一次地誤解狼群的時候,他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在于以人類為中心而不是以生態(tài)為中心來思考問題。

        當陳陣一再表達自己對蒙古族社員戰(zhàn)斗精神和生態(tài)倫理的欣賞,同時批評漢族社員的怯懦和小農意識的同時,他自己的行為也揭示了社會文化價值觀及其經濟基礎對我們自身的影響是如此根深蒂固。凡薩瓦敏銳地注意到當?shù)啬撩窨康氖菍嵺`智慧,而漢族社員靠的是技藝。前者是幾輩人從歷史環(huán)境關系中得來的實踐經驗,而后者是技術知識在適應過程中的普世化,在實踐中的普遍化①。但是,凡薩瓦漏掉了一點,當陳陣試著馴養(yǎng)小狼崽又沒能成功的時候,他情不自禁的反應與被他批評的漢族社員是一樣的。當發(fā)現(xiàn)小狼已經無法回歸荒野的時候,陳陣別無選擇,只能將它殺掉,正如政府試圖將大規(guī)模農業(yè)強加在草原上,最后導致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死亡。

        生態(tài)女性主義視角在考慮特定區(qū)域的恰當經濟形態(tài)時,需要的正是實踐智慧。對于不同環(huán)境特殊性與多樣性的關注將這一視角與環(huán)境爭正義與后殖民運動聯(lián)系起來。德·拉·卡德納的另一評論同樣也適用于此:“讓許多人吃驚的是,2008年版《厄瓜多爾共和國憲法》第七章里寫著:‘自然或者帕查瑪瑪②,生命在其中真實存在,繁衍生息,有權利作為一個整體被尊重,以保護其存在,使其能維持和再生其中的生命周期、結構、功能和進化過程。”③很明顯,維持生計和可持續(xù)互惠的人類繁殖,草原牧民的生活方式就是這種“真實”的一部分。

        凡薩瓦強調的另一觀點同時也與小說的第二種解讀相關,牧民們維持的動態(tài)平衡不光與內蒙古特定生態(tài)區(qū)域的當?shù)厣鷳B(tài)有關,同時也關系到一個更大的生態(tài):“有一天,陳陣會將這一視角稱為‘草原邏輯,并且成為其忠實的擁護者,因為他認識到,沒有草原,一場無可補救的土地沙漠化將可能席卷整個中國東北,隨之而來的將是地區(qū)人類生態(tài)的破壞?!雹苄≌f尾聲部分的環(huán)境破壞就是這一擔憂的縮影,且在過去幾年北京甚至威脅到生命的環(huán)境狀況里得到了應驗,除了霧霾還有肆虐的沙塵暴。

        五、實踐智慧與補給

        《狼圖騰》與《天堂湖》的相似之處在于,他們都強調用另一個角度來看世界,且同是精神的、哲學的、倫理的、實際的。兩者都將實踐智慧作為實現(xiàn)多樣和諧的重要方面,試圖喚起人們對于補給和重生必要性的關注。但是,作為醒世小說,《狼圖騰》卻是與《天堂湖》不同,更像《天堂蒜薹之歌》和《火車》,它呈現(xiàn)的是將眼前利益放在第一位,不顧人類和環(huán)境的需要與福祉,不可持續(xù)的、破壞性的經濟活動。

        在對上述四部小說的分析中,我用女性生態(tài)主義生計視角對經濟關系進行了生態(tài)批評闡釋。希望這樣一種審視能喚起人們對社會、政治目標重新定向之必要性的認識。這一重新定向應從以利益最大化為基礎的不可持續(xù)經濟模式轉向滿足人類需要,重新引領人類欲望,維持我們賴以生存的環(huán)境完整性的可持續(xù)經濟模式。人們應當重新學習關注我們所有人的小命福祉所系的大命。

        [本文選自墨菲著作《勸導性美學生態(tài)批評實踐:氣候變化、生存之道以及不確定的未來》(Persuasive Aesthetic Ecocritical Praxis:Climate Change, Subsistence,and Questionable Futures,Lexington Books,2015),翻譯稿的發(fā)表已由墨菲教授授權。]

        猜你喜歡
        生態(tài)批評生態(tài)女性主義
        萊辛作品中生態(tài)女性主義解讀
        基于生態(tài)女性主義視角下的《紅字》解讀
        解讀《白鯨》中人類中心主義與生態(tài)主義的對抗
        卡洛琳·麥茜特的生態(tài)女性主義世界觀
        讀者的不同思維
        科馬克?麥卡錫西部小說的生態(tài)批評解讀
        《瘋狂動物城》的生態(tài)女性主義解析
        電影文學(2016年22期)2016-12-20 15:23:48
        從多視角分析《一個小時的故事》
        《平庸的星期三》中的生態(tài)意蘊
        文學教育(2016年11期)2016-12-15 18:46:41
        生態(tài)女性主義視角下的《理智與情感》
        電影文學(2016年19期)2016-12-07 20:29:19
        国产精品三级一区二区按摩| 亚洲桃色视频在线观看一区| 成人丝袜激情一区二区| 国产在线观看无码免费视频| 日韩a毛片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cao在线| 久久久精品久久久国产| 国产女同va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乱大交xxxxx潮喷| 成 人 免费 黄 色 视频| 国产在线视欧美亚综合| 在线观看日韩精品视频网站| 成人免费av色资源日日| 精品无人码麻豆乱码1区2区| 青青草原综合久久大伊人| 999久久66久6只有精品| 免费人妻精品区一区二区三 | 又湿又黄裸乳漫画无遮挡网站| 亚洲 欧美 激情 小说 另类| 丰满人妻无套内射视频| 亚洲av成人av三上悠亚| 亚洲av无码片vr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小说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www.av在线.com| 日本一级三级在线观看|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精品av | AV无码免费不卡在线观看| 亚洲伊人伊成久久人综合|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中文| 黑森林福利视频导航| 欧美性受xxxx黑人xyx性爽| 亚洲一级av大片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人妻熟女男人的天堂| 国产特黄级aaaaa片免| 男人边吻奶边挵进去视频| 亚洲天堂无码AV一二三四区| 国产高潮迭起久久av| 中文字幕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亚洲色|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播放| 久久亚洲乱码中文字幕熟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