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賀榮
【摘要】初中學生不是單純接受知識的容器,是需要良好情感潤澤具有鮮活生命力的生命個體。思想品德教學要結合學科優(yōu)勢,加強情感教育,促進學生身心和諧發(fā)展,為學生終身可持續(xù)發(fā)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思想品德教學 情感教育
高效的課堂教學要求師生間不但能夠順暢地交流知識,還要有一條情感交流的暢通渠道。教學中的情感滲透直接關系著課堂教學效果,也直接關系著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涿兰~斯曾說過:“孩子求學的欲望是由教師激發(fā)出來的”。初中生正值青春期,活潑好奇,求知欲強,喜愛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富于情感式的誘導。學生良好素養(yǎng)的形成,需要教師傾注情感對其感化和熏陶。因而,重視情感教學,無疑是提高教學實效的重要手段。
一、課前滲透情感,激發(fā)學生良好的學習情感
要上好一堂課,課前預習必不可少。學生預習好課文,是教師上好課,學生學好課的重要保證??墒菍W生往往不注重預習新課,究其原因有三:一是思品課較為抽象、枯燥,學生覺得毫無趣味;二是學生認為思品課就是一門“老師講,學生聽”的課程,沒有必要事先預習;三是學生課業(yè)負擔重,可供利用的時間太少了。這些原因有主觀的,也有客觀的。但歸根結底,還是在于學生對思品課的學習興趣不濃而造成的。那么,教師要怎樣才能激發(fā)學生自覺預習新課的興趣呢?我認為,教師的情感投入應始于此。為了激發(fā)學生預習課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課前教師可將對新課的預習要求、需要探究的問題和鼓勵、期待的話語用文字的方式通知學生。還要要求每個學生通過預習之后在紙上把點滴感受、體會表達出來。表達的方式不限,寫幾句話,作幾句順口溜,畫一張漫畫等等都可以。中學生喜歡新異刺激,這種方法既新穎又可行,充分調動了學生課前的自主學習熱情,對于養(yǎng)成學生良好的自學習慣,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這無疑為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針對法律知識和國情知識的教學,為了激發(fā)學生預習課文的熱情,可以在班內設置信箱。讓學生通過預習課文,將自己弄懂的法律知識或國情知識寫下來,然后投到信箱中。教師從中評選出優(yōu)勝者,聘請他們?yōu)檎n堂活動中的“小小法律顧問”、“國情小觀察員”。學生總是踴躍投稿。采取這種方法,激發(fā)了學生對思品課的興趣。
二、課上激發(fā)情感,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情感。在教學活動中,創(chuàng)設典型情景,能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在每堂課開始導入時,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如通過趣事逸聞、成語故事、詩詞歌曲、時政熱點等,把學生引入獲取新知識的憤悱狀態(tài),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如在講解九年級思品“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一課的內容時,我首先給學生講了一個四肢癱瘓的殘疾的女青年,為了能自食其力,同時方便鄉(xiāng)親們,在自家開了一個小店。顧客在她那兒買東西,她低價出售,而且讓顧客各取所需,照價付款。當顧客出于對她的同情和關切,買東西故意不讓她找回零錢,或顧客自己過秤,有意少取時,她就會和顧客“斤斤計較”,不依不饒。這個故事,使學生懂得了:一個需要集體給予補助的殘疾人,變?yōu)槟軋笮液图w,還能為鄉(xiāng)親們行一點方便,這種經(jīng)商比文明經(jīng)商還要“文明”。接著讓學生說說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哪些行為是符合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行為?哪些是損害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行為?這樣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學生紛紛發(fā)言,分別列舉了發(fā)生在我們生活中的種種事例。然后我就讓學生閱讀課文上所列舉的生活中有損精神文明的行為,就自己遭遇的經(jīng)歷談談感受。通過這些情景,我進一步啟發(fā)學生思考:精神文明到底有多重要呢?它和物質文明、政治文明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呢?這樣水到渠成的轉入到了新課的學習中。在新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常常通過組織學生開展個案說法、角色扮演和自編自演小品等活動,并輔以錄音、投影、掛圖等多種手段,努力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
2、教師要善于用美好的情感激發(fā)學生情感。在課堂上,教師應投入熱情,在注意理論性和科學性的基礎上,適當增加一些趣味性,用富有情感的語言生動活潑地講解,寓理于情,使抽象的理論閃耀情感的色彩,以增強學生對思品課的濃厚的興趣。導課時要有新意、有氣氛、有深度。如我在講解“黨的基本路線”一課時,是這樣導課的:“同學們試看今朝,百姓生活變化大呀,錢袋憋變鼓,瓦房變高樓,食糧粗變細,知識少變多,通訊方便又快捷,駕車旅游無到有。這是什么原因導致的呢?是誰領導的結果?這是在中國共產(chǎn)黨英明領導下,始終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的結果。”這樣導課既提高了學生獲取知識的興趣和愿望,又自然而然把學生引向新課的學習中來。課中教師要運用富于美感的語言誘導學生明白事理,把闡述理論同形象化敘述融為一體,增添了感情的色彩,從而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課本中的基本的觀點,不斷提升自己的思想覺悟。這樣不僅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能拓寬學生的視野,留給學生更為廣闊的思維空間。在課堂結束語中,也可以運用情感教學,在總結全文時,對知識情感的升華,亦能掀起教學活動的高潮。語調輕重緩急要運用得當?;蚋甙簾崃?,或低沉凝重,或短促急迫,或悠長婉轉,使學生的情緒隨著教師的語調的變化而變化,這樣給學生帶來精神上的愉悅,從而使學生受到感染和熏陶。
三、課后升華情感,促進學生個性和諧發(fā)展
思品課教學的落腳點在于理論聯(lián)系實際。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發(fā)展他們的能力和提高他們的覺悟,我們可以利用豐富多彩、形式活潑的課外活動,讓學生走出課本、走出課堂,融入到實際中去。這樣通過活動來加深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并運用所學的知識去認識和解決問題,真正讓書本知識落實到學生的行動中去,讓學生的美好情感在實際應用中得到升華。在教學實踐中一方面讓學生聯(lián)系社會實際,另一方面讓學生聯(lián)系思想實際。如在教學九年級思品第二單元“了解祖國,愛我中華”時,課后我布置學生觀看中央電視臺的《新聞聯(lián)播》、《東方時空》等節(jié)目,了解我國的基本國情、黨的重大方針政策和改革開放所取的成就。學生既加深了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又受到了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的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又如在學習法律知識的課后,我就布置學生回家給爸爸媽媽上同一堂法律課。學生回校后,我又及時組織他們交流,并根據(jù)家長的反饋意見進行及時總結。這樣不僅增強了學生學法、知法、懂法、用法的意識,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