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紅
學習方法對于中學生的重要性,很多教育專家和一線老師都反復強調(diào)過。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云曉說:“學習方法比考試成績更為重要。”在由某權威機構(gòu)組織的一次中學生學習調(diào)查中,北京、上海、蘇州、廣州等城市重點中學的學生接受了采訪。經(jīng)過統(tǒng)計和分析,發(fā)現(xiàn)絕大多數(shù)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都有自己一套非常明確,詳細的學習方法。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我注意給學生以學法指導,讓學生平時做好積累、閱讀方面的工作,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下面我簡單談一談自己這方面的一些作法。
一、語言積累是學好語文的基礎
語文的知識點比較凌亂,除了各種音字詞句等基礎知識外,還有詩歌、散文、文言文等重難點,常常讓初中生感覺無法下手。其實,語文學習的關鍵還是要靠語言積累,靠平時生活中一點一滴的應用,靠自己對語言的領悟能力等。
第一個積累的途徑是看書讀報。只要你肯鉆進書的海洋游歷一番,經(jīng)過一段時間后,你就會發(fā)現(xiàn)曾經(jīng)結(jié)結(jié)巴巴的你居然能出口成章了。博覽群書確實能快捷有效地積累知識,能在潛移默化中提高閱讀能力和語言的綜合能力。一般來說,閱讀量增加了,語文水平自然也就提高了。
第二個積累的途徑是熟讀背誦。漢語詞匯豐富,運用靈活,要使自己對語言的運用不假思索、得心應手,必須對語言文字作千百次的重復,才能使其規(guī)律、含義、韻味等在頭腦中固定下來,使大腦皮層的細胞之間,形成牢固的聯(lián)系系統(tǒng)。熟讀和背誦便是完成語言強化的必由之路。
第三個積累的途徑是增加作文密度,從寫作中積累語言。熟讀背誦是通過語言的輸入增加大腦的語言信息,作文訓練則是調(diào)動大腦中的語言信息來激發(fā)大腦皮層之間的信息回憶、交流、篩選,從而達到鞏固、運用語言的目的,因此,作文是更高層次的積累語言。要使大腦內(nèi)語言信息系統(tǒng)靈活自如地運轉(zhuǎn),必須加大語言周轉(zhuǎn)的密度。有人認為,目前中學生作文水平每況愈下,這并非危言聳聽。要扭轉(zhuǎn)這一局面,加大作文的密度是其方法之一。
二、培養(yǎng)語感很關鍵
語感是語文學習的一個關鍵所在。那么如何培養(yǎng)語文的語感呢?方法有很多,比如:
(1)多看多記。多看,既看生活,又看書本。多記,中外名篇、文學常識、成語、典故,都要記。觀察和積累是培養(yǎng)語感最基礎的一步。
(2)誦讀。古人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又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边@道出了“讀書”的真諦。在誦讀的過程中首先要注意語句的停頓、重音、語調(diào)的變換等技巧的培養(yǎng)。例如:朱自清在《春》中的開頭寫到“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用那舒緩的語氣,很容易便讓人體會到對春天的熱愛、急切盼望春的到了和春天到來時的欣喜,同時也寫出了萬物復蘇的情景。
(3)運用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比如:徐志摩《再別康橋》中“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來;我揮一揮手,不帶走一片云彩?!比绻煌A粼谧置嫔希蜁X得平淡無奇,只不過是詩人故地重游時的情形,如果能設身處地同時“體驗”詩人當時的心情,就能體會到作者對故地眷戀珍惜而又略帶憂郁的真摯情感。
(4)在閱讀時把情與景結(jié)合在一起。例如:李白在《送友人》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鼻罢呤蔷罢Z,后者是情語,景語是傳達和烘托的有力手段。所以清代學者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也。”
總之,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既是學好語文的重要條件,也是提高語文水平的重要途徑。
三、語文學習要內(nèi)外結(jié)合
語文學習一定要拓展閱讀面,不能只限于課本上的知識,要做到內(nèi)外結(jié)合。結(jié)合多年語文教學實踐探索出了五個一學習法。
(1)每人準備一本字典式詞典
俗話說:“字典是不說話的老師。”如果每個學生都準備一本字典隨時帶在身邊,那么就等于多了一位老師。這位不說話的老師隨時教你拼音、釋義、辨別字形。學會查字典,經(jīng)常利用字典,對同學們的語文學習會很有幫助的。
(2)訂一種報紙或雜志
訂一種報紙或雜志,對培養(yǎng)同學們學習語文的興趣大有益處。比如一些好的報刊大多有針對性,而且融知識性、趣味性于一體,文章活潑而又風趣信息量大,很受歡迎。試想,如果每一個學生都堅持訂一種雜志或報紙,那么全班至少有30~40種報刊在班上傳閱,良好的課外閱讀風氣就會形成。
(3)每學期讀一部中外文學名著
中學生應該每學期讀一部中外名著。名著作為中外文化的精華,無論是內(nèi)容還是其表現(xiàn)手法,都遠遠超出通俗小說。比如我國的四大名著,國外的《魯賓遜漂流記》《昆蟲記》等,其鮮明的人物形象、豐富的想象,令人過目難忘。
(4)每天讀一篇好文章或一首小詩
知識面窄使許多同學產(chǎn)生一種厭惡感。一到作文課,好多學生便搜腸刮肚,愁眉不展。究其原因是因為肚里的墨水太少了,平時閱讀得太少了。針對這種情況,就應該在基礎年級培養(yǎng)多閱讀的習慣。提倡堅持每日讀一篇好文章或一首精美的小詩。古今中外,舉不勝數(shù)。只要有毅力,愿意讀,好文章或精美小詩盡可大量閱讀。關鍵是貴在堅持。
(5)準備一本課外筆記本
光看、光讀還不夠,還要多寫、多記。再精彩的段落,再精美的詩篇,天長日久,也會慢慢遺忘的。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為了使所學的知識較長久地留下來,因而,應提倡除了課堂筆記外,每人還要準備一本課外筆記本。專記在課外閱讀的精妙格言、警句,有啟發(fā)意義的段落,有韻味的小詩及自己的心得、體會。堅持好一學期下來,往往有厚厚的一本,既有名言,又有小詩,還有自己的心得體會,可謂“百寶箱”,捧在手里,心里是從未有過的充實。
語文學習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需要在生活中、學習中不斷地積累。因此,學生們只要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持之以恒地堅持下去,就會在不知不覺中收獲成功的喜悅。
(作者單位:河南省三門峽市外國語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