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潔,王艷紅
綜合運動康復訓練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wěn)定期病人肺功能及運動耐力的影響
李潔,王艷紅
摘要:[目的]探討綜合運動康復訓練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穩(wěn)定期病人肺功能及運動耐力的影響。[方法]選取80例COPD穩(wěn)定期病人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呼吸肌訓練指導,試驗組給予呼吸肌訓練聯(lián)合骨骼肌運動指導的綜合康復訓練,于干預前及干預后6個月比較兩組病人肺功能情況及運動耐力水平。[結(jié)果]干預后6個月,試驗組病人運動耐力改善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綜合運動康復訓練能夠提高COPD穩(wěn)定期病人的運動耐力。
關(guān)鍵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wěn)定期;肺康復;肺功能;運動耐力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種以不完全可逆性氣流受限為特征,肺功能呈進行性衰退的呼吸系統(tǒng)慢性疾病,除對呼吸系統(tǒng)有影響外,還會造成病人心功能下降、外周肌肉功能障礙、全身性營養(yǎng)不良、心理應對能力降低等。肺康復是一項為各個肺部疾病病人量身定做,旨在促進病人生理及社會適應能力、提高其自理能力的康復計劃[1],已被認為是促進COPD病人實現(xiàn)自我管理的理想途徑[2]。肺康復項目(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programme)包括運動訓練、教育、心理和行為干預、營養(yǎng)支持治療、結(jié)果評估和提高長期康復治療的依從性等[2],其中運動訓練是肺康復的核心。作為在疾病任何階段都能夠進行的肺康復訓練,其目標為最小化癥狀、提高運動耐力、提升日常自理能力以及改善生活質(zhì)量[3]。本研究將運動康復應用于COPD穩(wěn)定期病人中,探討其對病人肺功能及運動耐力的影響?,F(xiàn)將結(jié)果報道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選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呼吸科門診就診及住院治療的COPD穩(wěn)定期病人85例,在研究過程中因各種原因脫落5例,最終納入80例。其中,男62例,女18例;年齡58歲~75歲(66.5歲±12.0歲)。納入標準:①符合2011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斷、預防與處理全球共識[3]關(guān)于COPD的診斷標準;②依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13年修訂版)[4]中關(guān)于COPD病情分期的劃分標準,處于疾病穩(wěn)定期;③年齡≤75歲;④文化程度小學以上,具有一定的讀寫能力;⑤同意參加此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存在嚴重心、腦、肝、腎等重要臟器疾病及惡性腫瘤;②合并其他肺部疾??;③患有影響運動的骨關(guān)節(jié)疾?。虎芫裥袨楫惓?、溝通障礙。將80例病人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各40例。對照組:男30例,女10例;年齡65.8歲±10.0歲;第1秒用力呼氣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55.80±4.06;FEV1占預計值百分比(FEV1%Pred,肺功能評價指標)57.80±0.26;運動耐力評價指標6 min步行試驗(6MWT)評分315.0 m±15.8 m。試驗組:男32例,女8例;年齡66.9歲±11.2歲;FEV1%Pred58.00±0.05;FEV1/FVC55.20±6.13;6MWT評分316.0 m±12.7 m。兩組病人在性別、年齡、文化程度、肺功能水平及運動能力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干預方法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呼吸肌訓練指導,包括縮唇呼吸、腹式呼吸及全身性呼吸體操訓練。具體方法為:平靜呼吸,立位吸氣,前傾呼氣;單舉上臂吸氣,雙手壓腹呼氣;平舉上肢吸氣,雙臂下垂呼氣;平伸上肢吸氣,雙手壓腹呼氣;抱頭吸氣,轉(zhuǎn)體呼氣;立位上肢上舉吸氣,蹲位呼氣;最后由腹式縮唇呼吸到平靜呼吸結(jié)束,每日2次。試驗組給予呼吸肌訓練聯(lián)合骨骼肌運動指導的綜合康復訓練。骨骼肌運動訓練方法為:①上肢肌肉運動。主要做啞鈴運動,雙手握0.5 kg~1.0 kg的啞鈴,依次做啞鈴側(cè)手舉、聳肩、前手舉、扇形橫舉及其他利用啞鈴做肱二頭肌、肱三頭肌、背闊肌運動及腕關(guān)節(jié)的伸展和屈曲運動,每個動作重復20次。②下肢肌肉運動。使用德國MOTO MED下肢綜合運動系統(tǒng)進行雙下肢交替蹬踏運動、平臥位髖關(guān)節(jié)外展運動、抬起-伸展運動及劃行運動等,每個動作重復20次,加適量的步行、爬樓梯,每次20 min~30 min,每周3次~5次。運動安全監(jiān)測:每次運動中病人心率<70%最大心率(最大心率=220-年齡),血氧飽和度≥90%。
1.3評價方法干預前及干預后6個月比較兩組病人肺功能情況及運動耐力水平。用于測評干預效果的肺功能指標包括FEV1/FVC、FEV1%Pred;評估運動耐力的指標包括6MWT評分以及COPD評估測試(CAT)、改良英國MRC呼吸困難指數(shù)(mMRC)測試[5]。
2結(jié)果
2.1干預前后兩組病人肺功能指標比較(見表1)
表1 干預前后兩組病人肺功能指標比較 %
2.2干預前后兩組病人運動耐力指標比較(見表2)
表2 干預前后兩組病人運動耐力指標比較
3討論
康復治療是COPD病人治療管理中具有重要意義的一個組成部分[6],它可以幫助因進行性氣流受限、嚴重呼吸困難而很少活動的病人改善活動能力、提高生活質(zhì)量,是COPD病人一項重要的治療措施[4]。肺康復項目包括運動訓練、教育、心理和行為干預、營養(yǎng)支持治療、結(jié)果評估和提高長期康復治療的依從性等[7],其中運動訓練是肺康復的核心,運動方式主要包括上下肢運動訓練[8]。COPD病人由于肺功能下降、慢性缺氧,導致呼吸肌耐力減退、骨骼肌功能受損,病人運動后氣短胸悶,甚至日?;顒蛹锤写ⅲ瑖乐赜绊懖∪说纳钯|(zhì)量及身心狀態(tài)。本研究對COPD穩(wěn)定期病人實施包括骨骼肌訓練在內(nèi)的綜合運動康復指導,結(jié)果顯示,除FEV1/FVC外,其余幾項指標訓練前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骨骼肌聯(lián)合呼吸肌訓練較傳統(tǒng)的單純呼吸肌訓練更能提高病人的運動耐力、減輕呼吸困難癥狀。FVC指最大吸氣至肺總量位后以最大努力、最快速度做呼氣至殘氣量位的全部肺容積;FEV1指最大吸氣至肺總量后1 s內(nèi)的快速呼出量[9]。本研究干預前后FEV1/FVC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能是由于實施綜合肺康復訓練后短期內(nèi)FVC的增長水平高于FEV1的改善程度所致,故還需延長觀察時間以驗證其遠期效應。在運動耐力相對較好的疾病穩(wěn)定期實施綜合肺康復訓練,不僅能夠增強呼吸肌力量、增加肺活量、減少殘氣量、減輕呼吸困難癥狀,還能夠提高四肢肌力,特別是下肢肌肉的活動力量,減輕或緩解由于長期缺氧導致的骨骼肌功能障礙甚至肌肉萎縮,提高病人的日?;顒幽芰?,增強自我效能,改善生活質(zhì)量。
4本研究的不足
本研究由于時間所限,僅對實施綜合肺康復訓練前后6個月的結(jié)果進行比較分析,而肺功能和活動耐力的改善以及生活質(zhì)量的提升,應以其遠期效果作為更加準確的評判準則。
參考文獻:
[1]Hill NS.Pulmonary rehabilitation[J].Proe Am Thorac Soc,2006,3(1):66-74.
[2]Kylie Hill1,Ioannis Vogiatzis,Chris Burtin.The importance of components of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other than exercise training,in COPD[J].Eur Respir Rev,2013,22:405-413.
[3]Mcrtijn AS,Sally JS,Chris G,etal.An official 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European Respiratory Society statement:key concepts and advances in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J].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2013,188:e16.
[4]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13年修訂版) [J].中華結(jié)核和呼吸雜志,2013,36(4):255-264.
[5]孫楷,聶洪玉,劉泳,等.肺康復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運動能力和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J].中國呼吸與危重監(jiān)護雜志,2014,13(5):462.
[6]Hartmut Zwick,Alfred Lichtenschopf.COPD-rehabilitation[J].Wien Med Wochenschr,2005,155(5/6):101-105.
[7]任蕾,李慶云.肺康復及其BODE指數(shù)評定[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09,24(8):763-765.
[8]ACCP/AACVPR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Guidelines Panel.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ardiovascular and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J].Chest,1997,112(5):1363-1396.
[9]鄭勁平,陳榮昌,鐘南山.肺功能學基礎與臨床[M].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2007:55.
(本文編輯崔曉芳)
Influence of comprehensive exercis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on pulmonary function and exercise tolerance of patients with stabl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Li Jie,Wang Yanhong
(Shanxi Dayi Hospital,Shanxi 030032 China)
基金項目山西省衛(wèi)生計生委科研課題,編號:2014004。
作者簡介李潔,主管護師,碩士研究生,單位:030032,山西大醫(yī)院;王艷紅單位:030032,山西大醫(yī)院。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6.18.033
文章編號:1009-6493(2016)06C-2271-02
(收稿日期:2015-07-13;修回日期:2016-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