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朝英,胡筱峰,張家美,王從杰,陳 剛
家屬參與護理對精神分裂癥病人社會功能的影響
徐朝英,胡筱峰,張家美,王從杰,陳剛
摘要:[目的]探討家屬參與護理對住院精神分裂癥病人社會功能的影響。[方法]選取100例精神分裂癥病人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無家屬陪護,觀察組家屬參與護理,于病人入院時和出院時采用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個人和社會功能量表(PSP)評估病人的社會功能情況,采用自知力與治療態(tài)度問卷(ITAQ)、簡明精神病量表(BPRS)評估病人自知力及精神癥狀。[結果]出院時觀察組PSP評分和ITAQ評分高于對照組,ADL評分和BPR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家屬參與護理有助于增強精神分裂癥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治療依從性,進而促進社會功能的恢復。
關鍵詞:精神分裂癥;家屬參與;社會功能;住院;生活自理能力;自知力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病程遷延、進展緩慢的疾病,具有轉變?yōu)槁院途駳埣驳内厔?,病人服藥依從性差、復發(fā)率高,部分病人常遺留不同程度的社會功能缺陷[1]。目前精神分裂癥病人大多數采用封閉式住院管理,與外界環(huán)境隔離,減少了社會交往的機會,加重了病人社會功能的衰退[2]。本研究為提高或恢復精神分裂癥病人原有的社會功能,促使病人全面康復,回歸社會,嘗試讓家屬全程參與50例開放性病房的精神分裂癥病人的護理,以觀察病人社會功能恢復情況。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選取2013年10月—2014年3月在我院住院治療的100例精神分裂癥病人。入選標準:①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CCMD-3)規(guī)定中的精神分裂癥診斷標準[3];②年齡16歲~60歲;③自愿接受住院治療;④法定監(jiān)護人簽署知情同意書;⑤住院時間不少于4周;⑥參與護理的家屬是與病人共同生活的。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和不穩(wěn)定的軀體疾??;②家屬不愿參與;③妊娠或哺乳期婦女;④有乙醇和藥物依賴者;⑤嚴重行為紊亂及木僵者。100例病人按有無家屬陪護分成觀察組(有家屬陪護)和對照組(無家屬陪護),各50例。觀察組:男18例,女32例;年齡16歲~59歲(29.56歲±11.87歲);住院時間34.60 d±11.78 d。對照組:男21例,女29例;年齡16歲~60歲(33.58歲±11.79歲);住院時間43.06 d±17.85 d。兩組病人年齡、性別、職業(yè)、文化程度、病程及治療藥物劑量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干預方法對照組病人入住封閉式病房,無家屬陪護,給予常規(guī)精神病治療、護理及心理健康教育。觀察組病人入住開放式病房,采用家屬參與護理模式。入院時遵照“共情、真誠、尊重、個性化”原則[4]應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個人和社會功能量表(PSP)、自知力與治療態(tài)度問卷(ITAQ)、簡明精神病量表(BPRS)對病人進行全面評估,發(fā)放住院精神分裂癥病人家屬問卷調查表了解病人及家屬信息資料、家屬對疾病的認知和對治療的需求。針對不同個體進行入院指導,交代家屬參與護理的注意事項,簽訂家屬知情同意書。根據評估的結果找出護理問題,與家屬共同制定護理計劃。根據病人的病情適時對家屬進行精神疾病知識教育,為家屬參與護理提供各種信息,指導家屬關愛病人,并讓家屬參與病人的康復訓練,具體為:①生活技能訓練。應用奧瑞姆自理模式有計劃、有步驟地訓練病人自己料理衣食住行,家屬和護士以示范、督促、培養(yǎng)和強化手段幫助病人增強自理能力,教會其儀容儀表的整潔與保持,采用獎勵的方法予以鼓勵。②服藥技能訓練。精神分裂癥病人受病情的影響大多不愿意服藥,進而影響治療效果,不利于康復。向病人介紹所服藥物的名稱、劑量、形狀及作用,耐心講解服藥的重要性,督促病人按時服藥,培養(yǎng)病人主動服藥的積極性。指導家屬識別病人藏藥的方法、掌握引導病人服藥的方法及藥物的保管方法,便于監(jiān)督病人堅持服藥,減少病情復發(fā)。③學習運動技能訓練。組織病人讀書、讀報,鼓勵病人記日記,接受書法、繪畫、下棋、閱讀、唱歌、舞蹈等興趣愛好訓練,讓家屬陪伴病人進行散步、打球、做操、跳繩等活動。④社交技能訓練。家屬可陪同病人外出購物,參加種菜、養(yǎng)花以及簡單的衛(wèi)生打掃及自我處置,使家屬在陪伴病人的過程中掌握監(jiān)護病人的護理方法。訓練過程中護士要觀察家屬對病人的態(tài)度,及時糾正家屬不正確的護理方法,指導家屬改進,讓家屬在陪護中消除對病人的偏見,緩解家屬的負性情緒。每周舉辦一次針對家屬的集體健康教育講座以及康復技能訓練指導,內容包括精神疾病相關知識、用藥原則、家屬應有的態(tài)度和做法、疾病康復期病人的生活與社交注意事項、藥物不良反應及處理方法等。病人出院時再次評估病人,根據評估的結果做相應的出院指導。
1.2.2評價方法采用ADL量表評定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總分越低,日常生活能力越強[5];采用PSP量表評定病人的社會功能情況,總分越高,個人和社會功能越好[6];采用ITAQ評定病人對治療護理的合作程度及自知力,總分越高,治療的依從性越好[7];采用BPRS評估病人精神癥狀的嚴重程度,總分越低,精神癥狀越少[8]。
2結果(見表1、表2)
表1 兩組入院時和出院時的ADL、PSP
表2 兩組入院時和出院時的ITAQ、BPRS
3討論
家屬參與護理改善了病人的身心狀態(tài),提高了治療依從性。家屬參與護理讓病人在不脫離家庭、不脫離社會的環(huán)境中接受治療和護理[9],沒有心理壓力和負擔,能更好地適應環(huán)境和角色的改變,減輕了緊張、害怕、恐懼和孤獨感,融洽了家人與病友的關系,使病人得到他人的肯定,感受到外界的關心與鼓勵,從而樹立了正確的心態(tài),進而使病人的幸福感及自我價值得到明顯提升[10],人格得到尊重,病人的需求得到較大程度的滿足,治療的依從性得到提高。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IATQ評分高于對照組,與劉建瓊等[11]的研究結果一致。
家屬參與護理提高病人生活自理能力,促進社會功能的恢復。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ADL評分低于對照組,PSP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病人自理能力、社會功能均得到了提高。家屬參與護理讓家屬充分了解精神分裂癥疾病知識,配合醫(yī)護人員讓病人接受奧瑞姆自理模式訓練,挖掘病人潛能,緩解淡漠、退縮行為,培養(yǎng)生活興趣,發(fā)揮病人的主動性,提高病人的生活自理水平,使病人掌握健康的生活和社交能力,從而防止病人社會功能的下降[12-13],促進社會功能的恢復。
家屬參與護理提高了家屬對精神疾病的認知水平,消除了他們對疾病不必要的擔心和恐懼及對病人的偏見和指責,從而主動參與病人的治療及護理,對病人的一些癥狀能采取有效的應對方式,減少或避免沖動等意外的發(fā)生;掌握督促病人服藥的技巧,保證治療的有效性。利用所學的護理干預方法,對病人進行有效的心理指導、社交訓練及生活勞動能力的訓練,提高病人的社會功能。
家屬參與護理有利于病人院外延續(xù)康復。病人出院后和家屬生活在一起,院外的延續(xù)治療護理主要由家屬督促完成。家屬通過住院參與護理過程,促進了病人和家屬的溝通與交流,建立了良好的住院支持系統(tǒng)、家庭支持系統(tǒng)和社區(qū)支持系統(tǒng),掌握了院外護理的技巧,有效保障了病人的院外康復。鄺儉玲等[14]研究也表明院外延續(xù)護理能提高精神分裂癥病人自我照顧能力,延緩社會功能的衰退,降低疾病的復發(fā)率,提高生活質量。在病人出院9個月的隨訪中,觀察組50例病人中,1例病人在出院7個月時其父親堅持更換中藥,導致病情復發(fā)住院,其他病人病情穩(wěn)定。對照組50例病人中,5例病人復發(fā),4例病人不規(guī)則服藥,病情有波動,其他病人病情穩(wěn)定。
參考文獻:
[1]沈漁邨.精神病學[M].4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393-414.
[2]孫秀娟,李珍華,任巧玲,等.全程綜合干預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06,22(12):37-38.
[3]沈漁邨.精神病學[M].5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44-548.
[4]郭細先,陳亞萍,劉堂龍,等.交往訓練對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社會功能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11,46(12):1157-1159.
[5]張明園.精神科評定量表手冊[M].2版.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166-167.
[6]Morosini PL,Magliano L,Brambilla L,etal.Development,reliability and acceptability of a new version of the DSM-IV social and occupational functioning assessment scale(SOFAS) to assess routing social functioning[J].Acta Psychiatr Scand,2000,101:323-329.
[7]張作記.行為醫(yī)學量表手冊[M].北京:中華醫(yī)學電子音像出版社,2001:1.
[8]張明園.精神科評定量表手冊[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81-217.
[9]陳汝蘭,霍麗明,潘錦環(huán),等.醫(yī)院社區(qū)一體化康復護理干預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社會功能的影響[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1,17(6):621-623.
[10]胥鳳霞,蘭光華,陳正水.住院精神分裂癥病人一級親屬認知功能研究[J].青島大學醫(yī)學院學報,2010,8(5):41-43.
[11]劉建瓊,張程赪.護理管理模式對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社會功能影響的對照研究[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26):27-28.
[12]曹志良,張翠蓮.Orem護理模式對康復期分裂癥患者社會功能和自尊及總體幸福感的影響[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4,11(5):89-91.
[13]繆海燕,徐健.綜合心理干預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社會功能的影響[J].精神醫(yī)學雜志,2009,22(1):41.
[14]鄺儉玲,蘇保育,劉間芳,等.院外延續(xù)護理對首發(fā)精神分裂癥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2,18(6):621-624.
(本文編輯崔曉芳)
Influence of family members participation nursing on social function of schizophrenia patients
Xu Chaoying,Hu Xiaofeng,Zhang Jiamei,et al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Huaian City of Jiangsu Province,Jiangsu 223001 China)
基金項目淮安市科技支撐計劃項目,編號:HAS2013016。
作者簡介徐朝英,副主任護師,本科,單位:223001,江蘇省淮安市第三人民醫(yī)院;胡筱峰(通訊作者)、張家美、王從杰、陳剛單位:223001,江蘇省淮安市第三人民醫(yī)院。
中圖分類號:R473.7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6.18.019
文章編號:1009-6493(2016)06C-2238-02
(收稿日期:2015-06-25;修回日期:2016-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