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春
摘 要 群文閱讀教學是最近幾年在我國逐漸新興起的閱讀教學模式,與以往的教學及閱讀模式相比具有很大的突破性。主要方式就是語文教師和學生選擇可能包含一個或幾個話題的文章,然后圍繞著這些話題進行閱讀及討論,進而總結(jié)出所學知識,最終達成共識。群文閱讀的教學模式相較于以往的單一閱讀模式,它在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的同時增加了學生的閱讀量。對學生的邏輯思考能力及寫作能力和閱讀概括能力都有很大幫助。
關鍵詞 小學語文 群文閱讀 教學策略 邏輯思考 閱讀概括
中圖分類號:G633.34 文獻標識碼:A
1群文閱讀的意義
既然選擇了群文閱讀,那么,首先應該清楚到底什么是群文閱讀。在這里需要引入關于小學語文群文閱讀的概念,所謂群文閱讀就是教師在一段時間內(nèi)或是課堂上,讓學生閱讀一些性質(zhì)相對相關的文章,這樣可以節(jié)省學生大部分的時間。
以新課標的小學語文教材為例,如今的小學語文教材一共是十二本,平均每一本都有三十篇課文,一共就是三百六十篇,如果每一篇課文最少500字的話,那么孩子在小學階段需要閱讀的字數(shù)就有十五萬,這里并不算課外讀物。這樣的數(shù)字對于小學生來說任務量十分巨大。小學教師為了孩子的健康發(fā)展采用了群文閱讀方式,教師會把一些寫作手法相似或是內(nèi)容相似的課文進行歸納整理,之后再讓學生進行閱讀,在降低了學生任務量的同時提高了學生的閱讀量。
2群文閱讀的策略
(1)教師進行巧妙組文。教師在組文上的成功與否主要取決于孩子能否有繼續(xù)讀下去的欲望,而且在閱讀之后是不是有想要與別人交流的欲望。如果孩子在閱讀后想與別人交流,閱讀前有想要閱讀的想法,那么教師的組文就是成功的,反之則為失敗。
(2)學生進行自主閱讀。在學生進行群文閱讀時,如若遇到不清楚的問題,不應像以往一樣對于不會的地方立刻提問,應該要求孩子帶著問題進行閱讀,或是指導學生主動請教他人或是主動查資料。長期良性發(fā)展,孩子的知識儲備和閱讀能力就會有階梯型的提高。
(3)組文的文本多樣性。文章的體裁有很多種,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師應該淘汰掉以往對于單一性文章的選擇,盡量讓學生閱讀不同體裁、不同形式的文章。教師在讓學生對文章進行閱讀之外可以對一些描寫文章內(nèi)容的詩歌或者是繞口令進行普及,讓文章更加的多樣,讓學生語言的認知上能得到發(fā)散和升華,同時也表述了文章的特點,以免學生在學習中出現(xiàn)閱讀倦怠和審美疲勞的狀況。
(4)教師的引導作用。以往的課堂都是教師為主體,學生只是教師傳輸知識的載體,但是新課標明確指出了教學過程中應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起引導作用。教師應該在學生進行群文閱讀時發(fā)揮主導作用,適當?shù)貑栆恍┯幸龑缘膯栴},讓學生學會獨立的思考之后進行小組的合作式研究。同時教師應該在閱讀中設計一些細節(jié)性的問題,用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能盡快且高效的提煉出文章中的信息,掌握閱讀的多樣化。在閱讀過程中教師應該及時且合理的對孩子進行評價,在提升孩子對學習的信心的同時激發(fā)出對學習的熱情。
3群文閱讀的方式方法
3.1文章的提取
群文閱讀的教學中文章的提取是十分重要的,這個教學方式的首要條件就是老師要選好文章,教師在選取文章的過程中要分外注意。雖然在群文閱讀中給了教師在組合材料、選擇材料和呈現(xiàn)材料上有很大的自主權。但是如何才能把一組文章恰當?shù)慕M合出來就成了群文閱讀教學的關鍵。
一般在群文閱讀的教學之前,教師應該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水平、思想狀況、能力情況和新課標的標準預先設置好教學目標,然后再根據(jù)教學目標,以文章的內(nèi)容、體裁、作者人文和語言形式以及表達方式上多角度、多層次地進行科學的搭配,注重整體效果和文章層次性。讓學生更好地進行群文閱讀,在語文素養(yǎng)的積累上更輕松。只是在文章組合數(shù)量上不要選擇太多,五篇左右是可以足夠孩子消化的,也能滿足教師在教學中的要求。
3.2主題的開發(fā)
現(xiàn)在的語文教材中,一般每個單元都只有一個主題,那么教師在進行群文閱讀的教學時,可以以單元為單位進行開發(fā),以書本中的主題為基礎,進行補充或擴展,讓學生能從多方位多角度對該單元的主體進行認識。
3.3文章的呈現(xiàn)
群文閱讀最大的優(yōu)勢就是突破了以往傳統(tǒng)閱讀模式中文章形式和主題都略為單一的特點,讓學生學會如何舉一反三,加深對文章主題的理解。群文閱讀,顧名思義就是一次性閱讀的文章相對較多,所以在文章組合呈現(xiàn)給學生的時候應該是有一定層次感的。單純無序的文章組合與以往單一的閱讀方式并無不同,還會給予學生無形的壓力,學生就會對學習產(chǎn)生排斥,這就起了反效果。教師在文章排序時最好是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這樣對于學生來說容易學習,對于教師來說也容易教授。
3.4方法的指導
中國有一句話叫“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在對孩子進行教學時應該學會教會孩子學習方法,讓孩子學會學習方法要比直接交給孩子答案要重要得多。我國目前的教育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教師在課堂上講授的學生記住了,但是課下面臨類似的問題就又不會了,這就是孩子只記住了問題的答案,并沒有真正學會解題的方法。所以在小學語文的群文閱讀中,教師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孩子在閱讀時對信息的綜合、比較、歸納和概括的能力,讓孩子在面對不同體裁的文章時不至于毫無思路。
4結(jié)語
在小學語文的課堂上實施群文閱讀式教學不只是為了讓孩子多讀書,而是要讓孩子在讀書的過程中學到方法,進而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讓孩子在語文的學習上產(chǎn)生興趣,并且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孩子在小學階段的整體素質(zhì)能夠得到全面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徐芳.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亞太教育,2015(18).
[2] 林芳.試析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教育觀察(下半月),2015(07).
[3] 徐芳.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亞太教育,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