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堅 王慧
(1.黑龍江林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思政部,黑龍江 牡丹江 157011;2.哈爾濱工程大學應用心理學系,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1)
心理資本研究述評
林志堅1王慧2
(1.黑龍江林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思政部,黑龍江 牡丹江157011;2.哈爾濱工程大學應用心理學系,黑龍江 哈爾濱150001)
摘要:近年來,企業(yè)轉型升級進程加快,員工工作壓力劇增,心理資本的出現緩解了高工作要求導致的不良心理狀態(tài),有利于組織和個人的良性發(fā)展。筆者在對心理資本的概念、結構、維度、測量進行說明的基礎上,概括總結出國內外心理資本的研究現狀。
關鍵詞:心理資本;工作要求;不良心理狀態(tài);良性發(fā)展
一、心理資本概念的界定
心理資本的研究起源于積極心理學運動和積極組織行為學研究。首先,Seligman是積極心理學運動的首位發(fā)起者,他將重點放在采取積極的方法和措施,來研究或是思考如何才能挖掘出人的潛能并使人生活得更好。積極組織行為學的研究則起源于19世紀初Luthans對于這一理論的探索。在積極心理學和積極組織行為學研究的基礎上,Luthans提出了“積極心理資本”的概念,對于這一概念他認為,積極心理資本對人的思想和行為具有正面導向作用。在此之后,不同學者對心理資本這一概念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Avolio認為心理資本不是單純的某類人格特質,而是介于人格特質與心理狀態(tài)之間。仲理峰則認為,心理資本是一種更接近于心理狀態(tài)的存在,它是一種個體所具有的擁有正面導向作用的心理資源。Luthan則認為,心理資本是具有積極正面導向的重要心理資源,它可以通過改善人的心理狀態(tài)來提高個體在組織中的績效,從而提高其所在企業(yè)或組織的競爭力。
2006年,Luthans在實踐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最終完善的心理資本的概念,即心理資本是個體在不斷的成長以及發(fā)展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一種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
二、心理資本的結構維度
目前關于心理資本的維度結構還沒有統(tǒng)一的定論,很多學者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Jensen認為心理資本由希望、樂觀和恢復力(堅韌性)這三種具有正面導向的心理狀態(tài)構成。Cole在其著作中總結提出了心理資本的四個維度,分別為自尊、控制點,以及情緒穩(wěn)定性。
Luthans等將心理維度劃分為自我效能(又稱自信)、希望、樂觀以及恢復力(堅韌性)四個維度。我國學者蔣建武和趙署明提出了類似的觀點。此外,其它眾多研究也驗證表明,Luthans所提出的心理資本的四維度說具有良好的科學性及可應用性,被應用于國內外眾多領域之中。
另外,還有一些學者提出,只要符合積極組織特征,能夠促進組織良性發(fā)展的因素都應被納入心理資本的組成要素之中。
我國學者田喜洲還將積極能力、快樂(幸福)、情緒智力(情商)等要素納入其維度結構當中。其中,積極能力包括認知與情感導向的積極能力(如創(chuàng)造力、幸福感等)和社會導向的積極能力(如感恩、寬恕等)。曹鳴岐提出了心理資本的六維度說,即希望、樂觀、主觀幸福感、情緒智力、堅韌性和公民組織。此外,2006年Luthans與Larson的研究提出了堅韌要素。堅韌對員工的績效水平、工作激情和態(tài)度以及行為等方面都有正面的影響。
對于心理資本的維度劃分雖然觀點不一,但是普遍參照Luthans提出的維度劃分,即心理資本由積極性、狀態(tài)性以及可開發(fā)性要素構成,同時心理資本的各個構成維度之間要有良好區(qū)分效度。
三、心理資本的測量
目前,主要有三種心理資本的測量方法,分別為:1.自我報告法。這種測量方法一般采用兩種方式。一種是通過給員工發(fā)放編制好的心理資本問卷進行測量;另一種是用實驗研究的方法來收集可以代表或概括員工心理資本狀況的數據資料。2.觀察法或專家評價法。3.結果變量測量法。這種方法是指對員工心理資本密切關聯的結果變量進行測量,從而間接得到員工心理資本的數據。
國內外學者在對心理資本進行測量時大多采用了自我報告法。例如,Goldsmith于1997年首先編制了《心理資本量表》,研究者通過此量表了解被試的心理資本狀況。此后,眾多國外學者也編制了心理資本的相關量表。如2001年,Judge等學者編制了《核心自我評價構念量表》;2004年,Letcher結合大五人格理論,編制出了《大五人格心理資本評價量表》。2006年,Avey等人也根據Luthans的心理資本四維度說開發(fā)了《心理資本狀態(tài)量表》。
國內學者在心理資本問卷的編制方面也做出了很大努力,柯江林等人在對心理資本進行2個類別、13個要素的構成分析的基礎上開發(fā)了《本土心理資本量表》;張墨編制的《企業(yè)員工心理資本問卷》則是基于心理資本的五因素模型,認為員工心理資本與其績效水平、工作滿意度密切相關。
2008年李超平將Luthans等人編制的《心理資本問卷PCQ-24》進行翻譯修訂并引入國內,在我國眾多領域中已得到良好應用。此外,溫磊及張闊也陸續(xù)編制了相應的問卷。
四、心理資本研究現狀
(一)國外相關研究。
Goldsmith和Veum等人發(fā)現,員工心理資本對其個體發(fā)展有著直接和間接的影響。其中,員工心理資本與其工資水平呈正相關,對員工實際工資有很大影響。
Luthans等學者在對中國422名員工的心理資本進行研究的基礎上發(fā)現,員工的希望、樂觀以及恢復力在上級對其工作績效評價方面有正面影響。
Larson等學者通過研究74名員工的心理資本與他們的工作態(tài)度之間的關系時指出,員工心理資本對其工作態(tài)度有顯著的正面影響,其心理資本水平與員工的工作滿意度之間呈正相關。
Avey,Paker等人通過研究105名工程管理人員的心理資本與其礦工行為之間的關系后得出,心理資本以及其4個維度與員工的礦工行為呈正相關。
(二)國內相關研究。
潘清泉和周宗奎的調查結果顯示:貧困大學生與非貧困大學生相比,前者在心理資本及其四個維度上均顯著高于后者;心理資本能夠有效預測貧困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曹杏田等人通過對700名大學生調查研究后發(fā)現,人口學變量在心理資本總分上不存在顯著差異,但在個別維度,如不同專業(yè)和是否擔任學生干部維度上存在差異。
王嘉通過調查提出了影響大學生心理資本的三個因素:首先是年級,研究表明低年級尤其是大一學生的心理資本要高于其他高年級的學生;其次是性別,在心理資本的希望維度上,女生的希望水平要顯著高于男生;最后是專業(yè),藝術類專業(yè)的學生在自我效能和希望維度上要明顯高于非藝術類學生。
綜上所述,國內學者對心理資本研究領域中的工作滿意度、敬業(yè)度、工作激情、組織承諾關系、組織認同、職業(yè)生涯管理、主觀幸福感等方面都做出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同時,對心理資本的本土化研究也做出了巨大貢獻,內容日漸豐富。
參考文獻:
[1]仲理峰.心理資本對員工的工作績效、組織承諾及組織公民行為的影響.心理學報,2007,39(2):328~324
[2]LuthansF, YoussefCM, AvolioBJ.Psychological capital: Developing the human competitive edge.New York,U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6.125
[3]潘清泉,周宗奎.貧困大學生心理資本、應對方式與心理健康的關系.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9,17(7):844~846
中圖分類號:B8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6-02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