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汶娟++朱瑛
[摘 要]]《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第一課時教學,在檢查學生預習,讓學生正確、流利朗讀課文的基礎(chǔ)上,直奔主題,拋出主問題“這株柳樹究竟‘神奇在哪里?為什么會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并根據(jù)這一問題展開教學。這樣,使課堂教學變得簡潔而高效,有力地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
[關(guān)鍵詞]課堂實錄 主問題 評析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6)16-006
一、 引出詩句,激起興趣
師:今天我們一起學習著名作家陳忠實的一篇文章。來,一起讀一下題目——(學生齊讀)青海高原一株柳。
師:說到柳,大家都不陌生。你們想到了哪些描寫柳的詩句?
生1: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生2: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師:詩句中描寫的柳樹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生1:風情萬種的姿態(tài)令我著迷。
生2:每到春天,柳樹那生機勃勃的樣子給我印象很深。
師:通過預習,我們知道陳忠實筆下的柳樹與我們印象中的柳樹可大不一樣。究竟怎么不一樣,為什么會不一樣呢?在走進課文,揭開謎底之前,我先來檢查一下你們預習的情況。
【評析:古往今來描寫柳樹的詩句不計其數(shù),而這些詩句幾乎無一例外地描寫柳樹纖弱嬌嫩的形象。余老師引導學生由背誦描寫柳樹的詩句到交流詩句中柳樹給人的印象,自然而然地引起學生將之與陳忠實筆下的柳樹進行對比,進而產(chǎn)生探究青海高原柳樹的興趣?!?/p>
二、字詞學習,突出重點
(出示:鍛鑄 深邃 凝滯)
師:這3個詞你能讀正確嗎?(指名讀,齊讀)
【再出示:虐(lüèn üè)殺 畏怯(qiè què ) 艱苦卓(zhuō zhuó)絕】
師:這3個加點字的讀音呢?如果讀對了,請大家跟著讀一遍。
(指名3個人讀,全班齊讀)
師:這課有6個生字要求我們會寫。今天,我想和你們一起來寫這個字(出示:虐),知道為什么嗎?
生:因為我們很容易把“虐”的下半部分寫反。
師:你能根據(jù)字形想出好辦法記住它,讓自己不寫錯嗎?
生1:我用“謙虛”的“虛”字來記,把“虛”下面的部分換成一把“劍”就是“虐”字。
生2:“虐”上半部分相當于我們自己,下半部分是一把劍。我們是不會用劍來傷害自己的,劍肯定向外刺出。
師:你分析字形并加以想象來記住這個字,非常好。老師也有一個辦法,和大家分享。(范寫)上面是虎字頭,下面的部件,表示虎爪?!芭啊北硎净⒈稓C物。你們想啊,虎豹捕殺獵物時爪子向哪里伸出?
生:向外伸出。
師:是啊,所以開口向外。
師:請大家翻開課本92頁,在書上寫一個“虐”字。(學生獨立書寫)
師:同桌互相檢查一下,如果你寫好了,抱臂坐正,給我一個暗示。
【評析:六年級的學生早已具備了自主預習的習慣與能力。教師用指讀與選擇讀音的方式考查學生對本課易錯字音掌握的情況,并沒有面面俱到,而是有針對性地進行檢查。對本課最容易寫錯的“虐”字,則采用讓學生看字形析字理的方法,巧妙地辨識與記憶。此環(huán)節(jié),用時不多,卻很“語文”?!?/p>
三、檢查朗讀,直奔難點
師:這篇課文比較長,有些段落挺難讀的。是不是?現(xiàn)在用3分鐘左右的時間,把你認為最難讀的段落再好好讀一讀。(學生自讀)
師:你認為哪個自然段最難讀?(學生各抒己見)
師:看來無論長短,各有難讀之處。時間關(guān)系,我們就選擇第七自然段來讀?,F(xiàn)在你們再好好把第七自然段讀一讀,待會我來檢查你們朗讀的情況。
(學生練讀。指名兩人讀,并請讀得好的學生分享經(jīng)驗)
師:字字入目,注意停頓,再長的文章、再難讀的語段,只要我們多讀幾遍,也就不難了。
【評析:這篇課文比較長,學生只有在正確、流利朗讀的情況下才能對文本內(nèi)容有逐漸深入的理解,所以讀通文本非常重要。教學中,余老師舍得給時間,讓學生充分地讀自認為最難讀的段落,在此基礎(chǔ)上以第七自然段為例讓學生展示自我朗讀的成果。學生朗讀后,教師即時評價指導:“字字入目,注意停頓,再長的文章、再難讀的語段,只要我們多讀幾遍,也就不難了?!边@樣,讓學生感受到課前預習時讀通文本的重要性,同時朗讀方法的點撥也將對學生今后的自讀產(chǎn)生有效的幫助?!?/p>
四、巧用對比,拋出主問題
師:同學們,課文開頭用兩段話來給這株柳樹下定義。一段這樣說——
(出示:“這是一株柳,一株在平原在水邊極其平常的柳樹?!睂W生讀)
師:一段這樣說——
(出示:“這是一株神奇的柳樹,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樹,它佇立在青海高原上?!睂W生齊讀)
師:對比這兩段話,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生:一段說柳樹在平原在水邊很常見,接著又說它很神奇,感覺很矛盾。
師:對柳樹給出了截然相反的評價。
生:極其平常的柳樹,那是生長在平原和水邊的,但是佇立在青海高原上的柳樹卻是神奇的,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地步。
師:看來不同的評價來自于柳樹差異極大的生存環(huán)境。誰再來讀第二句?(指名讀,全班一起讀)
師:看似極其平常的一株柳樹,當它生長在青海高原上時卻具有神奇的色彩,甚至于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程度。那么,這株柳樹究竟“神奇”在哪里?為什么會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想一想:這株柳樹究竟“神奇”在哪里。
(板書:神奇?望而生畏?)
師:這株柳樹神奇在哪里?誰能用四字詞語概括一下?
生:我覺得它神奇在有著十分頑強的生命力,我想用“生命頑強”來概括。
師:“頑強”體現(xiàn)了它的精神,保留“頑強”,能再加上一個詞語來體現(xiàn)它的生長過程嗎?
生:我想用“頑強抗爭”來概括,因為它能在青海高原上生存下來就是憑借著頑強抗爭的精神。
師:是啊,這株柳樹神奇在它竟然戰(zhàn)勝了重重困難,在青海高原上頑強地生存了下來。(請學生板書:頑強生存)
師:你描述出了這株柳樹外形的一些方面,但還不全。那它的外形究竟是怎樣的?你能用哪個四字詞語概括?
生:外形獨特。
【評析:閱讀教學有個很重要的策略,就是設(shè)計主問題,引領(lǐng)學生深入品讀文本,讓課堂教學變得簡潔高效。《青海高原一株柳》的開頭是形容柳樹的兩段話,極其簡潔,卻值得玩味。一是對柳樹截然相反的評價:平常與神奇;二是柳樹差異極大的生存環(huán)境:平原水邊與青海高原。教學中,余老師引導學生朗讀、對比,品出了其中蘊含的矛盾,并悟出作者的意思:平常的柳樹生長在青海高原上,成了一株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樹。這就為主問題的拋出做了很好的鋪墊?!?/p>
五、品味“外形獨特”,感悟“望而生畏”
師:現(xiàn)在就讓我們走進第五自然段,走近這株柳樹,靜靜地讀,用心地品,看看這株柳樹為什么會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程度。
(出示:這株柳樹大約有兩合抱粗,濃密的樹葉覆蓋出百十余平方米的樹陰。樹干和樹枝呈現(xiàn)出生鐵鐵錠的色澤,粗實而堅硬。葉子如此之綠,綠得蒼郁,綠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寒和缺水對生命顏色的獨特鍛鑄。它巍巍然撐立在高原之上,給人以生命偉力的強大感召。)
師:同桌交流一下你們的自讀體會。(同桌交流)
師:現(xiàn)在我們一起交流一下你們的思考所得,這株柳樹為什么會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
生:這株柳樹大約有兩合抱粗,我覺得就是有兩個人手拉手環(huán)起來那么粗;而且樹葉生長得非常濃密,它的樹冠覆蓋出一百多平方米,可以說覆蓋面積是非常大的。
師:你的眼前出現(xiàn)了一棵怎樣的樹?
生:一株十分高大粗壯的柳樹。
師:你說得這么好,想讀嗎?把你的感受讀出來。
(學生讀)
師:他從這株柳樹的高大粗壯,感受到它令我們望而生畏。
生:我見過的柳葉是翠綠、嫩綠的,而這株柳樹的葉子卻綠得蒼郁而深沉。
師:在你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什么樣的綠?
生:蒼翠茂盛,煥發(fā)著無限旺盛生命力的綠。
師:是啊,那深沉的綠是經(jīng)歷了歲月的打磨,藏著艱辛與抗爭的。
生:樹干和樹枝呈現(xiàn)出生鐵鐵錠的色澤,粗實而堅硬。
師:(出示生鐵鐵錠圖片)生鐵鐵錠什么顏色?
生:深灰色、深棕色。
師:這種色澤給人什么感覺?
生:深沉、厚重,飽經(jīng)滄桑。
師:請你讀一讀這句。
(學生讀第二句話)
師:是啊,這株柳樹的枝葉那異于尋常的色澤也給我們強大的視覺與心靈的沖擊,實在是令我們望而生畏。
生:它巍巍然撐立在高原之上,讓我看到了它那直立挺拔的身姿。
師:這株柳樹的姿態(tài)居然是偉岸挺拔的,這種巍巍然撐立的生命力實在是令人驚嘆,足以讓我們望而生畏。
師:同學們,作者正是通過這些張揚著生命偉力的文字將一株高大粗壯、偉岸挺拔、色澤獨特的青海柳展現(xiàn)在我們的面前,將它的神奇,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程度表現(xiàn)了出來。捧起書,讓我們用朗讀彰顯它的神奇,表達我們心中對它的敬畏。(齊讀第五自然段)
【評析:要解決主問題中的第二個小問題“這株柳樹為什么會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程度”需要往文本深處走去。這里,余老師給了學生充分的自讀感悟、思考交流的時間,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高原柳的獨特外形是令人產(chǎn)生“望而生畏”之感的緣由之一,抽絲剝繭,層層推進,讀出了高原柳外形獨特的三種表現(xiàn)形式:高大粗壯、偉岸挺拔、色澤獨特。作者也正是通過語言文字的描寫來著力表現(xiàn)高原柳的這些與眾不同之處,將高原柳的獨特表現(xiàn)得精準到位。教師帶著學生在文字中走了一個來回,讓學生在品悟中得意、得言、得法?!?/p>
師:如此神奇的柳樹,如此讓人望而生畏的柳樹,它是怎樣生長壯大起來的?作者又是用怎樣的語言來描寫它的生長、壯大的?下節(jié)課,我們再一起學習。
(責編 韋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