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娜
摘 要:感恩教育是德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要通過社會、家庭、學校每個層面,通過一定的方式方法對學生進行識恩、知恩、感恩的教育,使學生知恩于心,報恩于行。在當今感恩已是嚴重缺失的現(xiàn)狀下,明確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及實施的必要性,通過各種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無形中便在學生心中播下“感恩”的種子,漸漸會長成一棵枝繁葉茂的“感恩樹”!
關鍵詞:感恩教育;美德;體驗;實踐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27-0230-13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7.071
感恩,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 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基本道德,然而當今感恩意識的缺失卻成了普遍現(xiàn)象。據(jù)網(wǎng)絡數(shù)據(jù)顯示,約有63%的學生不知道父母的生日,近43%的學生不知道父母的年齡,而反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父母給子女過生日卻高達93%。孩子們對父母、長輩的關心、愛護視為理所應當,這不禁讓人感到嘆息與無奈。
一、懂得“感恩””,培養(yǎng)意識
感恩,在字典中的解釋為:對別人所給的幫助表示感激。我們常說“感恩不盡”“感恩圖報”“感恩戴德”……我覺得,作為老師要讓學生了解“感恩”,體會“感恩”。要教育、引導孩子們逐漸養(yǎng)成感恩的心態(tài)和習慣,讓感恩成為一種自覺性思維意識和行為習慣,并做到時時刻刻對他人、對社會、對自然懷有感激之心和致謝之情。
二、學會“感恩”,勢在必行
當今“獨生子女”已經(jīng)成為一種帶有貶義色彩的詞語,看看現(xiàn)代社會中“421”家庭模式,對孩子的嬌慣、溺愛,讓孩子形成唯我獨尊的自我意識,隨意發(fā)脾氣的壞習慣。在學校不會與同學們相處,眼中只有自己,只知道“我想怎樣”、“我要什么”“我受了什么委屈”;只知道無限制的獲得別人的關心、疼愛,卻不知尊師敬長、團結(jié)同學、為他人著想。現(xiàn)代教育強調(diào)讓孩子們“張揚個性,自主成長”,但這絕不是讓孩子們?yōu)樗麨?,而失去起碼的道德準則和責任感。很多孩子在大把大把的浪費時,卻不知很多貧困山區(qū)的孩子吃不飽、穿不暖;更是把爸爸媽媽對他們的愛理解成想當然,比如,他們記得住自己喜歡的明星、偶像的詳細資料,卻記不住自己父母的年齡、生日;他們只知道想要什么玩具,卻不知這個玩具昂貴的價格;他們只知道自己愛吃什么食物,卻從未看見父母的辛勞……這種只知索取,不知奉獻,這對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教育來說,是多么的危險,多么悲哀啊?
為了我們民族的繁榮昌盛,為了我們“禮儀之邦”的美譽,我們必須教育學生學會感恩。讓他們擁有優(yōu)良的心理品質(zhì),擁有積極樂觀的心理素質(zhì),更要擁有時時處處為他人著想的感恩心理。并明確學生從點滴做起,從感謝爸爸、媽媽、老師開始,努力培養(yǎng)“有德又有才”的接班人。
三、體驗“感恩”,實踐活動
學校的感恩教育不能只停留在理論上,更要落實在行動中。我分三個層次實施了感恩教育,首先教育孩子們感謝父母的生育、養(yǎng)育之恩,其次是感謝老師的教導之恩,最后是感恩社會、報效祖國。
在教育學生要感謝父母養(yǎng)育之恩時,我采取了下列措施:(1)布置一篇作文《我的爸爸》或《我的媽媽》,透過小事體現(xiàn)真情實感;(2)要求學生給家長說說知心話,為辛勞的父母送上一份真誠的禮物;(3)每月實踐一次感恩行動:為父母洗一次腳、為父母做一頓飯、為父母揉揉腰、捶捶背等;(4)召開感恩主題班會,通過情景再現(xiàn)、故事講述等方法,點撥學生知恩、感恩。如:在報紙上看到的,“大學生狀告父親不供學費而敗訴的事”。由老師動情地講述,再讓一些同學談個人感受,使全體同學受到了很好的教育,體會和感激父母養(yǎng)育自己的辛苦,讓學生能在點點滴滴的小事中去孝順父母。
在進行第二層次時,讓學生一起觀察老師的辛苦與勞累,付出與收獲,讓學生理解老師,尊敬老師,回報老師的教育。首先,讓學生說說自己看到的老師的辛勞:老師要精心準備每一節(jié)課;老師要批改大量的作業(yè);老師處理班內(nèi)所有大小事務……其次,開展學生向老師獻真情活動:寫幾句話,談談心、聊聊天,親手制作一張賀卡、一份禮物等;再次,親身體驗,由學生來擔當一節(jié)課的老師;最后,用文明的語言來表現(xiàn):遇到老師要自覺地問好“老師早”“老師好”。讓學生真正感受到老師在學生成長的過程中擔任了多么重要的角色,體會到老師的辛勞和無私奉獻的精神,從而產(chǎn)生對老師心存感激之情。
在第三層次上,安排學生了解古人的愛國事跡:宋朝蘇軾的“報國之心,死而后已”,宋朝陸游的“位卑未敢忘憂國”,岳飛的精忠報國…… 感受古人的愛國氣概,結(jié)合班級“學雷鋒活動”、“服務社區(qū)活動”“我是小小志愿者”等,激發(fā)和增強學生“報答社會、感恩社會、報效祖國”的深厚情感。
感恩是一種美德,是一種修養(yǎng),是每個學生人生的必修課。只有學會了感恩,人的內(nèi)心才會充滿溫馨,人的生活才能春滿陽光,人生之路才能越走越寬廣。
[責任編輯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