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華
通過課改實踐,我們清楚地認識到,要搞好新課改,教師就必須正確處理好新課標下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及學生學法指導等方面問題,下面就如何正確處理這幾個方面問題談談我的看法及建議。
一、處理好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問題
按照初一學生的年齡特點,為了中小學英語教學較好銜接,提高初中英語教學質(zhì)量,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應滲透小學的教法,搞好中小學教法的良好過渡。
1.注意中小學英語教學內(nèi)容的銜接
中學英語教師要通讀小學英語教材,熟悉小學英語教材教法,以便融會貫通,達到新舊知識的自然過渡。比如,在小學時學生總是記住了“I am,he is,you are.”等句型,而上初中后要用到謂語動詞,如不是為了構(gòu)成某一時態(tài)和語態(tài)的需要“am,is,are”等be動詞就不能與謂語動詞共用了。所以只能說“I work in JiangLe.”,避免出現(xiàn)“I am work in JiangLe.”這樣的錯誤。
2.注意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的銜接
小學生獨有的年齡特征表現(xiàn)出對新鮮事物好奇、好動、好問。進入初一后,他們依然天真爛漫,有正義感,對不喜歡的人和事會表示憎恨。這就需要英語教師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認真把握好教材內(nèi)容的趣味性,利用各種直觀教具模擬生動的語言交流情景,使學生在真實的情景中學習英語,體驗英語學習的趣味性,享受英語學習的樂趣。開展各種英語課外活動,例如競賽,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讓學生在活動中鞏固和運用所學知識,在競賽中享受成功的樂趣。
3.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銜接
英語教師應保留部分好的小學英語學習習慣。例如積極舉手發(fā)言的習慣;學唱英語歌的習慣;做英語游戲的習慣;輪流在黑板上做練習的習慣,等等。英語教師應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課前預習,找出問題;課內(nèi)認真聽課和做筆記,積極思考,積極提問的習慣;課后整理筆記,完成家庭作業(yè),及時復習,鞏固提高的習慣;早上朗讀,晚上默讀的習慣;課前找出問題,課內(nèi)提出問題、討論問題、分析問題,課后思考問題和獨立解決問題的習慣;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語法規(guī)則,獨立歸納語法規(guī)則,自覺運用語法規(guī)則進行真實情景下的言語交流的習慣。
4.注重英語學習技能的銜接
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技能基本上是機械模仿,書寫字母和單詞,是一種被動的技能培養(yǎng)。學生學習只憑一時興趣,缺乏主動性,視、聽、說的活動多于讀、寫的活動。讀的技能也只側(cè)重拼讀和模仿朗讀,寫的技能只側(cè)重書寫規(guī)范的字母、音標和單詞。學生通過聽和直觀感知,學習一些常用詞匯、簡單的句子和少量語法知識。所以,學生進入初一后,教師應當設法使學生的語言積累、語言的擴展和使用轉(zhuǎn)化為以聽說為主,逐步向視聽說領(lǐng)先,讀寫及時跟上轉(zhuǎn)化;從簡單英語學習向內(nèi)容較復雜的英語轉(zhuǎn)化;從只用YES、NO的簡單言語交流活動向用整句回答或用特殊疑問句的回答方式轉(zhuǎn)化;從機械地模仿向有意義的操練和真實情景中交流的活動方式轉(zhuǎn)化;從學生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zhuǎn)化。
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是英語教學改革的一個熱點,可以深信,正確處理這個問題終將推動和促進英語教學,終將提高學生的英語素質(zhì)和綜合能力。
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問題
學習動機中最現(xiàn)實、最活躍的因素是認識興趣,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求知欲”。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的潛在優(yōu)勢,把教師的善教體現(xiàn)在學生的樂學上。
1.激將法。初中生尚未脫離稚氣,在學習中由于好奇心的驅(qū)使,對未知的領(lǐng)域樂于問津。教師要善于抓住契機,將激勵機制引入課堂,點燃求知的火光。我常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教育,但盡量避免空洞的說教和無窮的指責,而是采用含蓄迂回的手法激發(fā)學生的進取心,在師生之間引起情感的共鳴和轉(zhuǎn)移。
2.設疑法。恰當?shù)卦O疑問難,可以給抽象的語言概念增添催化劑,喚起學生的無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強化大腦中的暫時神經(jīng)聯(lián)系,使記憶式學習與發(fā)現(xiàn)式學習珠聯(lián)璧合,相得益彰。在講練中,我有時故意設置陷阱,讓學生進入“死胡同”,然后巧妙地從困境中解救出來,使學生先是屏息靜思,爾后突然頓悟,以達到“余音繞梁,三日不絕”的教學效果。在學習短語動詞時,我首先要學生翻譯:“我昨天拾到一個錢包?!笨墒怯械膶W生譯成:I picked a wallet yesterday.我嚴肅地指出pick有“扒竊”的意思,pick up才是“拾起”。僅一詞之差,把拾金不昧變成了盜竊犯罪。全班聽了哄堂大笑,譯錯的學生更是大吃一驚。往后我便因勢利導地強調(diào)英語動詞與副詞或介詞搭配的重要性。
3.競技法。教師要善于揚長避短,正確導向,使學生的好勝心轉(zhuǎn)化為學習的一種推動力。我經(jīng)常利用課外活動舉辦詞匯、書寫、演講、作文等小型智力競賽。建立英語教學的開放系統(tǒng),讓學生在大量信息交換的環(huán)境中擴大知識面,提高能力。我有時把這種競賽形式引進課堂,凡學生回答問題都要給予口頭評價。
三、學生學法的指導問題
學習英語,真正的學習主人是學生本身。如果學生不愿意學習,那么再高明的老師是教不會。學生本身要有自信心,積極學習,除此之外,還要有科學的學習方法。因此,教師要重視對學生學法的指導。
1.課前認真預習。預習可分為單元預習和課前預習。指導學生預習要找出該單元的中心話題,明確本單元的課知識要點,找出本單元的疑難點。在預習時,要做好筆記,并在書上作記號,標明教材中的重點、難點、疑點;或者在筆記本上作記錄,記錄本單元的知識結(jié)構(gòu)、重、難點和預習體會等。
2.課內(nèi)要敢說。在英語運用中,教師要鼓勵學生主動地用英語回答、討論和提出問題,并注意角色扮演或做游戲等活動。鼓勵學生:今天不會說,明天會說,是進步;今天說得少,明天說得多,進步更大;別人這樣表達,你能那樣表達,你就有了創(chuàng)新。只有大膽實踐、體會,才能得到鞏固提高。
3.課后及時復習和鞏固。復習是克服遺忘的最有效方法。語言的學習只有在運用中才能得以鞏固和提高。教師可指導學生在復習某些詞語、句型時,不妨造一個句子、寫一段或幾小段互相聯(lián)系的短文,盡量把學過的詞組、短語、句子編在短文中。再者可讓學生自己出話題,進行寫作,互相批改,交換答題,這樣的用與練是最好運用和記憶的。中國的學生學習英語,缺少使用英語的環(huán)境,這就要求教師積極鼓勵學生充分利用時間尋找或創(chuàng)設一定的語境,積極地主動地學習和運用英語。只要能做到以上幾點,我相信,英語成績一定會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