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霞
摘要:各學科給予的滋養(yǎng)是終生受益的。大而言之,語文學習直接影響到一個人的精神世界,影響到他對人生、對世界的感覺、經驗和領悟。那么,又該如何學好職高語文呢?筆者就個人經驗總結一下,在文中詳細闡述。
關鍵詞:語文;積累
中圖分類號:G71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5-0079-01
語文是靠一點一滴累積起來的,不能一口吃個胖子,有時你很努力去學,卻提高不了多少成績,這就是語文這個學科的特點.學語文的方式就是平時多積累。這是大家學好語文的共同點。職高的語文學習與初中有很大不同,涉及的學習內容要增加很多。是學生盛宴中思維最活躍、表達能力最好、感受能力最強、鑒賞水平最高的階段。語文好的同學都是平時多積累來的。高中語文,不能只側重記憶,而更要多理解。多讀多寫,基礎知識誰都沒辦法幫你。就是把課內的基礎知識背會記牢。動手寫一寫,更具自己的理解進行記憶,不能盲目的背誦。閱讀理解,就是多做題,好像是一種對語文的感覺。通過多次做題,多次情感的溝通來實現(xiàn)的。爭取每兩天做一篇語文閱讀題。最后是作文,多看一些高考滿分作文,最好是每周背一篇,畢竟積累是寫作的基礎。用自己的方法快樂的學習,首先要對語文產生興趣。然后就可以讓語文成績一飛沖天了!
1.重新培養(yǎng)學生對語文的興趣愛好,使學生愿意學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也就是說,學習要有興趣,如果學生情緒不高,興味索然,還談什么學進去?相反,如果很好地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使他們進入想探索、想學習的那種躍躍欲試的狀態(tài),將會事半功倍。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注重激發(fā)學生的求知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這就需要培養(yǎng)他們的自尊心、自信心、進取心,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學習與自身發(fā)展中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自愿、自立的基礎上建立具體、適當?shù)膶W習目標,知道自己應該從哪方面努力,從而把學習轉化為自己的第一需要,產生濃厚的求知欲望,愿學、樂學、愛學。只有讓學生的學習具有持久的內在動力,才能圓滿完成職高階段的學業(yè)。
我在教學中的具體做法是:①先向學生講清道理,說明學習語文的重要性,即提高自身的人文修養(yǎng),而且與專業(yè)相結合,為專業(yè)服務,也為以后上崗就業(yè)打下堅實的基礎。②讓學生走向社會做實際調查,使他們在實踐中親身領悟到提高語文能力的重要性。③結合實例分析、證明一個人語文能力的高低對一個人前途的影響,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2.具體教學過程中,突出語文的思想性
語文教學,離不開思想性,因此語文教學必然要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這在職高的語文教學中尤為突出。因為第一,前面提到進入職高的學生大多是經過中考篩選下來的,這其中有少部分是雙差生。這些雙差生往往有一種自卑感,有的甚至灰心喪氣、學習散漫、缺乏上進心。對這部分學生,若教育、引導得好,可以趕上其他同學;若教育不當,則會成為害群之馬。第二,職高生畢業(yè)后將走向社會,走上工作崗位。因此,職高的語文教學在"授業(yè)""教書"的同時,必然要強調突出"傳道""育人",對職高學生的思想教育包括敬業(yè)意識、質量意識、競爭意識以及法紀觀念的教育。老師要針對學生的思想實際,把握學生的思想脈搏,深入鉆研教材,發(fā)掘蘊含在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絕不能脫離教材進行空洞抽象的說教。另外,教師還要注意愛護學生的自尊心,不要訓斥,以免引起其逆反心理,應當更多地采取鼓勵的方式,讓他們找到正確的人生坐標。
3.因材施教,讓學生在自信、快樂中學習
面對無心學習的學生,老師不能只是痛心疾首、一味埋怨,而要從自己身上找突破的訣竅。筆者認為,對于以就業(yè)為主的學生,教師應把握學生的專業(yè)特點,從實用性出發(fā),首先要讓學生端正學習態(tài)度,然后要組織好教學,最關鍵的是挖掘課文的人文內涵,通過豐富的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方式吸引學生。
這里有個前提性的條件,即教師要改變學生,首先要改變自己對學生已有的"目光"。因為每個人都是有自己的夢想的,只是這些學生在家長和教師的不斷責備中夢想消失了。只要教師充分利用教學契機,用鼓勵贊揚取代埋怨呵斥,學生就會用他們的行動改變現(xiàn)狀。
比如,筆者在進行吳士宏的《從護士到打工女皇》的教學中,發(fā)現(xiàn)學生們通過了了解主人公的奮斗經歷后,非常佩服吳士宏在向理想目標前進時不斷戰(zhàn)勝自我,超越自我的精神。便想到,何不讓學生們也來談談自己的理想呢。剛開始時,同學們一聽說要自己來說,教室里的氣氛一下子沉寂了下去,與最初的熱鬧形成了極大的反差。很多學生怕說出來會被笑話,對自己沒有信心。于是筆者先對同學們說出了自己在不同的人生階段的理想,雖然有的理想沒有實現(xiàn),但他沒有放棄對人生的追求,始終相信人只要心中有理想就有希望。同學們看到老師做了示范也就紛紛舉手,說出了自己的人生目標。有的要做廚師,有的要做軟件設計師、有的要做歌手等。聽了他們的心聲,筆者感覺到坐在面前的學生變得可愛,變得有激情了,不由得深思著,反省著:很長時間,我們總是埋怨學生,說他們如何調皮,如何讓人傷腦筋,卻從不去改變自己。
職高學生因為學習成績差,很少得到家長、教師的鼓勵和贊揚,所以他們對自己做很多事情就沒有信心。比如,教師讓他起來回答問題,他要么保持沉默,要么直接說不知道。很多時候教師上課都是在唱獨角戲,自問自答。那怎樣才能使學生和教師在一種融洽和諧的教學氛圍中完成學習呢?筆者認為,除了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之外,還要適當?shù)毓膭钯潛P學生,肯定他們身上的閃光點。畢淑敏在《優(yōu)點零》這篇文章中說道:孩子們之所以說自己沒有優(yōu)點,是因為長期以來孩子沒有得到家長老師的認同,在他們成績不佳或犯錯時會受到無情地打擊、奚落、嘲諷,孩子在長期的責備聲中漸漸地折斷了飛翔的翅膀。反觀職校的這些孩子們是不是也在職校教師的漠視、奚落中失去了奮斗的勇氣。筆者讀了這篇課文之后,深深地理解到鼓勵和贊揚是多么的重要,它可以讓學生心靈開花,振起奮飛的翅膀。
4.多措并舉,提升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首先要確立一個大語文觀,從本質上看,語文首先是生活。語言文字來自于生活,學好語言文字要回歸生活。在這一方面,蒲松齡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對于每屆學生我都會給他們講《聊齋志異》的故事,蒲松齡于街道納涼處,擺幾杯涼茶,隨意和別人閑聊,因為本人存在著明顯的學習意識,所以從看似無意的閑聊中竟聊出了一個世界名著。我們現(xiàn)在學習語文也應如此。和老師的交往、同學的交流,到街上閑逛,回到家里干活,這些材料本身就是一種語文,抓住生活這個大的語文本體,我們才算抓住了語文的本質。因此,語文和社會在生活中同樣必不可少。語文作為最重要的社會工具,在生活和社會中是相輔相成的。其次,要利用語文的思想性,促進學生認識的一致。有些教師的教學課堂非常散亂,學生視教師不顧,這一方面是當前學生道德的日益滑坡造成的,另外一個方面也與教師本身的業(yè)務素質與思想素養(yǎng)息息相關。有的教師講臺上講一套,背后行事為人另搞一套,學生看在眼里,自然對于老師沒有一定的尊重與崇敬,課堂上的一窩粥便自然而生。我們教師應該利用語文教材中的經典課文反省自己,要求自己,并利用這個因素增強班內凝聚力,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統(tǒng)一衡量人及其行為的評價標準,從而在具體解決班級內所體現(xiàn)出來的社會關系問題時,取得一致的認識,明白在社會中應該遵循平等互利、互相理解、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等原則,從而減少矛盾和沖突,促進和諧的人際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