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福江
[摘 要] 微課憑借其“短小精悍,使用方便”的特點,成為教育領域中的“大事件”。不可否認,微課教學模式?jīng)_破了以往授課中的局限性,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打造高效課堂的有力法寶。以一次微課實踐教學作為案例,深入研究新的高職英語教學模式。
[關 鍵 詞] 微課;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6)28-0093-01
一、高職英語教學現(xiàn)狀
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技術的發(fā)展,高職英語教學已經(jīng)和網(wǎng)絡信息技術有機結合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多媒體教學、一體化實訓室、多功能自主學習實驗室等先進手段也都得到了實際運用。但是根據(jù)筆者對本校英語專業(yè)學生的課堂觀察,發(fā)現(xiàn)這些設備并沒有實現(xiàn)其應有的效率,一些老問題仍然存在。
二、微課教學實踐舉例
這次微課實踐的話題是關于保護環(huán)境的“Caring for Our Earth”,要求學生能夠掌握相關的詞匯表達,了解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要性以及能夠撰寫相應的話題作文。
(一)導入
本次微課采取趣味性圖片導入。在導入話題時,選擇了三組圖片,引起學生注意的同時,又激發(fā)他們?nèi)ニ伎荚?。第一張是哭泣的地球,第二張是攝影家在北極冰川附近拍攝到一張極像流淚的人臉,第三組是Google Earth從1984年至2012年對世界著名森林、湖泊、河流等進行的監(jiān)拍,驚人地展示了人類對地球的“破壞力”。 從而引發(fā)學生積極地思考,鼓勵學生去表達所看到的,所想到的。
(二)閱讀文字分析
總結學生的發(fā)言,列舉常見的環(huán)境問題及其英文表達。通過三張圖,三個英文單詞(forest, deforest, desert),聯(lián)想人類的昨天,今天,明天。誘導學生自發(fā)地表達對環(huán)境問題的關注。順勢采用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好奇,這篇文章講述了一只樹蛙的故事。通過設置問題引導學生快速閱讀,找到相應的段落;細化問題,指導學生找出對應的句子表達,理清文章的脈絡;通過問題—答案—探討,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感受成就感。
(三)語言點講解
這是一篇關于環(huán)境問題以及反思的文章。其中用到了許多比較難的詞匯。語言點講解本身就比較枯燥乏味,高職學生對此更是毫無興趣。從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著手,降低單純語言分析和運用的講解時間,把看、想、說的時間還給學生。從備課階段就樹立這種觀念,筆者利用網(wǎng)絡圖片、視頻、音頻等手段,結合分析語言點,讓學生眼睛愿意看,耳朵愿意聽,大腦動起來,開口表達自己的想法。
(四)閱讀技巧總結
這是一篇英語故事記敘文。通過完成這個任務,除了以上的語言點,還應熟悉英語記敘文的寫法。因此,在完成語言點分析之后,通過關鍵句要求學生能夠簡單復述課文故事。在部分學生嘗試之后,根據(jù)學生的表達討論總結出英語記敘文的time,place,characters,plot,purpose and tone等若干要素。
(五)情感認知的升華
通過本文章的討論講解,展現(xiàn)一幅溫水煮青蛙的漫畫,要求學生展開想象和討論。在學生描述漫畫表達觀點的時候,適當?shù)丶右砸龑?。結合文章中青蛙的故事和漫畫中的青蛙,思考有什么共同之處以及產(chǎn)生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引導學生大膽地設想,人類的處境和青蛙的命運有何聯(lián)系?是否有共同之處?啟發(fā)學生主動地思考“ The tragedy of frog today will be humans tomorrow”。同時,加深學生對此話題的興趣和理解,插入了一段環(huán)保電影的小片段《家園》——地球的美麗與人類的殘忍。
三、微課教學模式總結
微課教學模式具有時間短、主題突出、內(nèi)容具體、針對性強的特點。只有充分研究、分析教學內(nèi)容、教學對象和教學方法,才可以達到微課“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提高微課教學的效果,應該在具體教學實踐中注重以下幾點:
(一)趣味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導入微課時,教師應以趣味作為切入點,從而提升學生學習的活躍度。例如,如果教師在微課導入時先設置懸念,或者以幽默風趣的故事引入微課,那么學生的積極性和專注性便會提升。
(二)實效性
微課應當注重實際效果。教師在利用微課時,要抓準所教內(nèi)容的重難點,觀察學生的特點,選擇合適的導入素材,在吸引學生的同時,結合靈活多樣的教學展示方法。
在潛移默化中,傳授重難點內(nèi)容。引用張一春教授的話“微課教學的形式是自主學習,目的是最佳效果,設計是精心的信息化教學設計,形式是流媒體,內(nèi)容是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huán)節(jié),時間是簡短的,本質(zhì)是完整的教學活動”。因此,對于老師而言,最關鍵的是要從學生的角度去制作微課,而不是在教師的角度去制作,要體現(xiàn)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思想。從課堂中解放教師傳統(tǒng)的“主演”角色,把各個環(huán)節(jié)和情景交付給每一個學生“演員”,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參與課堂,在參與中學習,在參與中理解,在參與中運用。
參考文獻:
[1]安福杰.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大學課堂中的應用研究:以《教育統(tǒng)計學》為例[J].才智,2016(19).
[2]曹玉娜.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微課教學模式應用研究[J].大理學院學報,201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