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文慧
【摘要】歸化翻譯和異化翻譯一直是翻譯界爭論的熱點。有人認(rèn)為歸化和異化是對立的,有人認(rèn)為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本篇從翻譯的目的和源語文本類型的角度,分析了如何選擇歸化和異化翻譯。
【關(guān)鍵詞】歸化 異化 翻譯目的 文本類型
一、歸化與異化
1813年斯萊爾馬赫提出翻譯有兩種取向:一種是盡可能讓作者安居不動而引導(dǎo)讀者去接近作者;另一種是盡可能讓讀者安居不動而引導(dǎo)作者去接近讀者,并分別將它們稱為疏離和歸化。
韋努蒂受其啟發(fā),于1995年在《譯者的隱身》中首先提出了“異化”和“歸化”來表達(dá)上述兩種翻譯取向,他的觀點是: domestication “entails translating in a transparent, fluent, an ‘invisible style in order to minimize the foreignness of the target text (TT).” and foreignization “is a non-fluent or estranging translation style designed to make visible the presence of the translator by highlighting the foreign identity of the source text (ST) and protecting it from the ideological dominance of the target culture.”
歸化翻譯要求譯者靠近讀者,采用目標(biāo)語文化中的表達(dá)法表達(dá)原作內(nèi)容。異化翻譯要求譯者向作者靠近,采用源語文化中的表達(dá)法保持原作原汁原味。但采用歸化還是異化或二者同時使用,取決于翻譯目的和文本。
二、如何選擇歸化和異化
1.翻譯目的。不同的目標(biāo)受眾理解和接受能力不一樣,所以譯者處理方式不同。以《傲慢與偏見》的兩個譯本,50年代王科一和80年代孫致禮的譯本為例,從詞語層面對兩者的不同之處作出分析。
例1.Then, my dear, you may have the advantage of your friend, and introduce Mr. Bingley to her (Chapter2).
“Impossible, Mr. Benne, impossible…”
王:“那么,好太太,你大可以占你朋友的上風(fēng),反過來替她介紹這位貴人啦?!?/p>
“辦不到,我的好老爺,辦不到…”
孫:“那么,親愛的,你就可以占朋友的上風(fēng),反過來向她介紹賓利先生啦?!?/p>
“辦不到,貝內(nèi)特先生,辦不到……”
以上是貝內(nèi)特先生與其太太的對話,兩者的譯文同樣大同小異。然而,這其中還是有一些詞的不同處理足以引起我們的注意。可以說,前者用“老爺”、“太太”等詞是深受舊中國傳統(tǒng)的夫妻間稱呼的影響。很明顯,譯者才用了歸化的翻譯策略。而后者的處理則完全是用異化手段將外國文化中夫妻間的稱呼方式介紹進(jìn)來。而最為關(guān)鍵的一點是,兩位譯者所作出的不同處理都充分考慮了自己的目標(biāo)受眾。
例2. he had removed with his family to a house about a mile from Meryton, denominated from that period Lucas Lodge,(Chapter5)
王:帶著家屬遷到那離開麥里屯大約一英里路的一幢房子里去住,從那時候起就把那地方叫做盧家莊。
孫:全家搬到了離梅里頓大約一英里遠(yuǎn)的一座房子里。從那時候起,這里便取名盧卡斯小屋。
50年代的中國,人們更傾向于接受像“盧家莊”這樣的稱法。但這個詞易導(dǎo)致人們以為外國和中國一樣也存在X家莊這樣的村落。因此到了80年代,譯者將其異化成“盧卡斯小屋”。
此外,翻譯的作用也影響我們對歸化和異化的選擇。像《今晚報》目的是向外國人宣傳中國。譯者要把目標(biāo)語讀者放在首位,采用他們看得懂的表達(dá)法,這就需要在很多地方使用歸化的翻譯策略。但譯文的作用是宣傳天津,源語文本里會出現(xiàn)很多具有中國特色的東西,像“楊柳青新年畫”,“紅包”等。在處理這些詞時,我們不可能只用歸化,但若異化不能讓目標(biāo)語讀者理解,我們需要歸化翻譯然后再加解釋。例如:“楊柳青新年畫”譯成 “Yangliuqing New Year Picture (Yangliuqing New Year Picture is a main kind of folk woodcut New Year Picture, which is named after its production place - Yangliuqing Town of Tianjin.)” ;“紅包”譯成 “Hongbao (lucky money wrapped in a red envelope)”。所以,歸化和異化是可以同時使用的,根據(jù)不同的目標(biāo)受眾和譯文的作用,采取具體的策略。
2.文本類型。Peter Newmark把文本分為三類:informative text, vocative text, expressive text。
Informative text就像新聞,歸化的翻譯策略多被采用。Vocative text 和 expressive text在處理方式上較像。這兩種文章里作者的影子是顯現(xiàn)出來的,翻譯成外文時多使用異化。像雷鋒語錄既是expressive text也是vocative text,翻譯時要遵循雷鋒的說話方式采用異化。如“一朵鮮花打扮不出美麗的春天”譯成 “A single flower cannot make a beautiful spring.” 而不是英語世界里的 “ One swallow cannot make a summer.”
譯者通過考量原作意圖、翻譯目的、文本類型等,就能較好把握歸化和異化翻譯,使譯文通順流暢,無礙于讀者理解,進(jìn)而促進(jìn)文化交流,豐富本國語言。
參考文獻(xiàn):
[1]Venuti,Lawrence.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A History of Translation.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1995.
[2]Venuti,L.Rethinking Translation:Discourse,Subjectivity,Ideology.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1992.
[3]袁曉寧.對歸化和異化翻譯的再思考[J].東南大學(xué)學(xué)報,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