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娟
【摘要】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只有創(chuàng)設理想的問題情境,才能更有效開展師生互動,才能使學生迸發(fā)感悟的火花,才能使英語課堂煥發(fā)出活力。只有讓學生大膽質疑,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拓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才能使質疑在英語課堂生光輝,從而打造高效、優(yōu)質的初中英語課堂。
【關鍵詞】初中英語 敢于質疑 善于質疑
在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中,英語老師最喜歡的方法就是講授法,他們討厭搞一些教學花架子,認為那樣華而不實,在嘩眾取寵,無助于課堂教學的提高,所以他們上課基本上就是一言堂,沒有師生互動,沒有生生小組探究,更沒有學生對老師的傳授的知識進行大膽的質疑,從而造就了課堂毫無生機活力,由學生不敢疑到不善疑,不會疑,使學生產生的問題越積越多,學生漸漸對學習英語失去了興趣,最終淪為英語學困生。亞里士多德曾講過:“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在教學過程中,一個明智的老師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啟發(fā)學生開闊思路,想方設法創(chuàng)造條件促使學生質疑,并以此激發(fā)學生的質疑思維能力。
一、老師由“教”轉向“問”,學生由“記”轉向“問”
對于老師而言:“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如果只教不問,老師教的累,學生學得苦,而教學效果事倍功半,這樣的老師只能稱為教書匠而已;如果能在問中教,教中問,老師教的輕松,學生學得開心,實踐證明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這樣的老師能被為教學行家。古人有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如果學生只記不疑,對問題囫圇吞棗,漸漸的就失去學習的主動性和樂趣,導致很多疑難的問題以理解不透而無法消化,例如,在初中英語上冊第九課的Unit時,單元主題Know yourself,由于學生對性格描述單詞:organized,modest,curious,patient等,對連詞:but,and,not only…But also…等,本來學生只要敢于提問,老師舉幾個事例就可以解決了,但因為不敢提問導致在考試中就無法化解這個問題了。如果學生在問中學,可以鍛煉學生的用腦子的思考能力,例如:What never asks questions but gets a lot of answers.學生容易的掌握了句子結構了。
二、激發(fā)質疑的興趣,給學生質疑的平臺,樹立學生質疑的信心
英語課堂學生不敢問,同時也不會用,也不愿問,自然也就沒有質疑的機會,失去了質疑的信心,當然也沒有質疑的興趣。原因在師道尊嚴下,學生不敢挑戰(zhàn)老師的絕對權威,加之老師整堂課滔滔不絕,沒給學生質疑的平臺,自然學生根本就沒有質疑的機會,加之英語老師英語教學缺失情境,沒有藝術感染力,對講授的內容照本宣科,索然無味,體驗不到學習英語的快樂,自然也就失去追求解決的欲望;還有部分學生自己英語基礎和能力薄弱,怕因為提問不合理遭到師生的嘲笑,他們對提問感覺緊張和顧慮,樹立不起質疑的勇氣和信心,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質疑的興趣。有人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提高學生提問的興趣,增強學生質疑的信心,作為老師,我們應努力創(chuàng)設一種寬松、民主、平等、融洽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多提問,歡迎他們與自己爭論,給他們挑戰(zhàn)的平臺。對于那些平時特別是在課堂上敢于發(fā)表反駁意見的學生,要予以激勵、表揚,即使他們的觀點是錯誤的,也要在肯定他們勇敢精神的前提下,與其一起討論來加以引導,并糾正其錯誤的觀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采取有效的方法,讓他們找到提問的興趣和成就感。
三、設置問題情境,誘導學生掌握質疑的有效途徑
好的英語老師對學生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老師除了創(chuàng)設寬松,和諧的教學情境,實施師生角色轉換,讓學生成為課堂的載體,而老師善于靈活多變的加以點撥和引導,使英語教學中的難點,重點,通過老師巧妙設置的問題,師生探究,生生合作,在質疑中深入淺出把問題化解,甚至通過質疑可以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下面具體介紹學生質疑的方法。
1.老師設疑要有懸念。老師設置的問題就是解決問題,那么如何抓住學生的思維,注意力很有講究。學生對一問一答的方式很煩,但如果老師對問題設置懸念,讓學生去查資料,查課文,學生的質疑的主動性勢必被調動起來,同時讓學生在懸念的困惑中激發(fā)學生解疑的動力和興趣,這樣無疑培養(yǎng)了學生積極思考的能力了,例如,有一次講到介詞后動詞的變化問題,一位學生說介詞后的動詞全部都要用ing形式,于是我就在黑板上寫出一句子:We could do nothing but..;at that moment,然后介紹but后用walk還是walking?學生中大多數人都選后者。而不直接給出答案,讓學生帶著這個懸念去查資料,便于自己在主動在解決這個問題。
2.尋求在合作研討中解決疑問?;庥行┯⒄Z的問題,需要發(fā)揮集體智慧的結晶,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互助合作,又能共同提高學習英語的興趣,打造高效的英語課堂。如何理解初中英語的英漢構成差異問題,我分成小組討論,讓每一個學生圍繞這個問題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得出利用漢語正遷移的作用,得出英語單詞,詞組的含義,例如,放下來構成是put down,坐下來構成是sit down,其中的單詞down在漢語意思指的是向下的,走向去英語是go up,站起來英語是stand up,其中的單詞up漢語中的意思就是向上的,像這樣的例子還比較多,想起來:think it out ;弄錯:prove wrong;同時學生通過合作的共同質疑,了解單詞構成規(guī)律,對今后英語單詞背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成效。
總之,在英語教學中,規(guī)定學生課前要預習教材,導學案,誦讀案等,對于一些疑點,難點問題,鼓勵學生課堂上大膽質疑,要求學生要放下質疑的包袱,贊賞學生對疑難問題刨根問底,弄個水落石出的態(tài)度,給予學生足夠的質疑的時間和空間,讓師生在質疑中碰撞出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火花,打造高效的優(yōu)質課堂。
參考文獻:
[1]徐飛.國內外課堂互動狀況述評[J].國外外語教學,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