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京峰
摘 要:講課和說課是師范生教學技能訓練的重要內容,傳統(tǒng)的“講-說-評”課堂教學訓練模式,教師進行思考和點評的時間極為有限,降低了指導的針對性和準確性。教學技能訓練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技能訓練中教師和學生的角色,學生成為學習資源的提供者,教師成為學習者和問題的提出者;通過師生間、生生間的線上線下學習與交流, 提高了教學技能訓練效果,充分體現(xiàn)了以學為中心的教學理念。
關鍵詞:教學技能;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用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8454(2016)02-0029-03
教學技能是指教師運用已有的教學理論知識,通過練習而形成的穩(wěn)固的復雜的教學動作系統(tǒng)。它既包括在教學理論基礎上,按照一定方式進行反復練習或由于模仿而形成的初級教學技能,也包括在教學理論基礎上按一定方式經(jīng)多次練習,使教學活動方式的基本成分達到自動化水平的高級教學技能即教學技巧[1]。教學技能具有綜合性、專業(yè)性等基本特點[2],熟練掌握一定的教學技能是一名合格教師必備的業(yè)務素養(yǎng)。面對社會對教育人才的選拔和使用,立志畢業(yè)后做一名教師的大學生,都要接受用人單位的面試考核,很多用人單位采用講課、說課、答辯的形式考察人才。因此,強化對學生講課和說課的訓練,是大學生職業(yè)技能訓練的重要內容。師范類專業(yè)學生的教學技能訓練主要依托學科教學法課程向學生傳授學科教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圍繞課堂教學技能進行模擬訓練,通過教育見習和教育實習完成在真實環(huán)境中的課堂教學實踐,為成長為一名合格的教師打好知識和能力基礎。加強訓練模式和方法的改革,將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參與興趣,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教學實踐問題,提高學生對教學技能訓練的理解力,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為我們提供了解決問題的新思維和新操作方法。
一、教學技能訓練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用于師范生教學技能訓練的可行性
傳統(tǒng)的訓練方式主要是教師布置訓練任務,學生選擇教學內容撰寫教案和說課稿,在課堂上試講和說課,教師進行點評。這一訓練方式將“講、說、評”活動過程在課堂上來完成,利于師生面對面的交流,利于實現(xiàn)一對一指導。但是,因班級學生達到幾十人,甚至幾百人,課堂教學訓練的時間明顯不足,而且,教師根據(jù)學生的現(xiàn)場講說,給予點評,思考的時間極為有限,降低了指導的針對性和準確性。
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 Model”)教學模式以學生的學為中心,學生課外自主學習,課上參與教師與學生之間以及學生相互之間以活動形式進行的互動互助學習。微課成為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學生課前學習的主要資源,其設計體現(xiàn)了“主題突出,指向明確;資源多樣,情境真實;短小精悍,使用方便;半結構化,易于擴充”[3]的特點,便于學生學習和理解微課內容。以該模式開展講課和說課訓練,學生可以在課外撰寫教案和說課稿,錄制模擬講課和說課的微視頻,并將微視頻上傳到網(wǎng)絡教學平臺成果展示區(qū),供教師和學生觀看,并將發(fā)現(xiàn)的問題發(fā)布到交流討論區(qū),開展交流和討論,不能解決的問題,教師引導學生在課堂上交流和討論,直至問題解決。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可以反復播放微視頻,再現(xiàn)問題。翻轉課堂實現(xiàn)了以微視頻為中心的學習活動,教師和學生都成為微視頻的學習者和問題的提出者,講課和說課者成為學習資源的提供者,改變了傳統(tǒng)課堂教師和學生的角色。
二、教學技能訓練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
美國人薩爾曼·可汗( Salman Khan) 利用網(wǎng)絡視頻進行“翻轉課堂”教學,并在TED 大會上將“翻轉課堂”(the Flipped Classroom)教學模式介紹給全世界,該模式的實施過程主要是教師將課堂中需要講授的內容制作成視頻,讓學生在家觀看視頻,學生記錄學習中遇到的問題,課上教師解答存在的普遍問題,通過練習鞏固課前學到的新知識。在美國的大中小學借鑒和應用模式的過程中,對該模式進行了進一步的發(fā)展,表現(xiàn)為將視頻教學與Moodle 平臺應用相結合;采用基于iPad 的數(shù)字化互動教材等,進一步豐富了課前學習的問題解答、討論、交流和分享功能。國內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過程中,基本上沿用了薩爾曼·可汗的教學模式,同時注重了網(wǎng)絡教學平臺、微信、啪啪等軟件的使用,用這些技術手段支持師生間的討論、互動和交流。
我們在運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教學技能訓練過程中,發(fā)現(xiàn)薩爾曼·可汗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存在兩個問題:①講課、說課訓練的操作性很強,教師只能提供他人的講課、說課視頻供學生觀摩,對學生了解講課、說課的一般程序有幫助,但是,達不到學生自主訓練的目的;②課前記錄的學習問題不帶有針對性,不能反映出學生訓練中的真實情況。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對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進行了改進,構建了適合師范生教學技能訓練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教師布置課前講課、說課訓練任務,學生訓練并錄制成微視頻,發(fā)布微視頻到網(wǎng)絡教學平臺成果展示區(qū),師生觀看微視頻,展開在線討論,記錄未解決問題,課上教師組織交流解決問題,課后教師再針對不同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分類整理,將存在同類問題的學生組成學習小組,結合講課、說課的課題強化訓練,再錄制微視頻,在組內進行反思和改進,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教學技能訓練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雖然只對“翻轉課堂”學習資源(微視頻)的設計和制作者進行了互換(由教師設計和制作微視頻,變?yōu)橛蓪W生設計和制作微視頻),但卻帶來了教與學的深層次變革,首先表現(xiàn)在教學角色的轉換。教師扮演學生學習任務的提出者、指導者、組織者角色;學生是資源的設計和開發(fā)者、學習者角色;師生共同成為課前的學習者和問題的提出者角色(學生完成課前訓練學習任務,教師通過微視頻學習學生的成果)。其次,學習資源實現(xiàn)了從預設走向生成。學生在制作微視頻資源的過程成為貢獻智慧資源的過程,運用有線和無線網(wǎng)絡、智能移動學習設備、感知信息學習環(huán)境,實現(xiàn)智慧學習[4](Gyu-seong Rho認為,智慧學習是一種學習者自我指導的以人為本的學習方式,它通過智慧信息技術與學習活動整合讓學習者容易訪問到資源信息,以支持學習者之間或者學習者與教師之間的有效交互,同時還需要設計自我指導的學習環(huán)境)。教師課前的資源提供者角色部分地由學生承擔,學習不僅僅局限在教育者提供資源的境域內。第三,學習質量提高,自信心增強。學生在提供微視頻的過程中,經(jīng)歷“訓練-錄制-觀摩-修改-反思”的系列學習過程。學生為了展示個人取得的學習成果和教學技能,自我激發(fā)內部學習動機,展現(xiàn)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不斷獲得自我成就感。第四,提高媒體操作技能。隨著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深層次融合,教師需要掌握一定的信息媒體運用能力,以滿足信息化課堂教學的需要。學生在制作微視頻、發(fā)布微視頻過程中,需要親身實踐網(wǎng)絡媒體、手持式學習設備、音視頻錄制、編輯工具和軟件等技術,在制作微視頻過程中實現(xiàn)了視頻資源和技術的融合,為制作數(shù)字化資源并應用于教學打下了基礎。
三、教學技能訓練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實施過程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實施將沿著以下流程進行:布置任務——自主訓練——制作并發(fā)布微視頻——師生學習、記錄問題——組織討論交流——問題指導——針對性訓練——反饋。
布置任務:教室布置課前關于試講和說課的自主訓練任務,明確學生訓練課題和每一項訓練時間,講課需在15分鐘內完成,說課需在10分鐘內完成,根據(jù)需要充分運用微格教室、攝像機、照相機、手機等設備,錄制個人感到滿意的視頻。
自主訓練:學生在微格教室或其它學習場所,進行自主訓練,通過元認知調節(jié),直至對訓練效果感到滿意。
制作并發(fā)布微視頻:根據(jù)現(xiàn)有條件,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手段,錄制個人滿意的視頻,并將視頻轉換為.mov、mp4等格式,上傳微視頻到網(wǎng)絡教學平臺成果展示區(qū)。
師生學習,記錄問題:教師和學生登錄網(wǎng)絡教學平臺,觀看微視頻,并記錄下發(fā)現(xiàn)的問題。
組織討論交流:教師課上針對師生記錄的問題,展開課堂討論。
問題指導:在討論過程中可以反復播放微視頻,找出問題所在,將所有問題反饋給每一名訓練學生,討論并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針對性訓練:根據(jù)學生講課和說課中存在的問題,加強針對性訓練,比如:教態(tài)問題、普通話問題、儀表問題、教學組織問題、課堂小結問題、教學過程設計問題等,提高教學技能。學生結合小學學科教學內容,反復進行針對問題的訓練,錄制訓練微視頻并上傳到網(wǎng)絡教學平臺成果展示區(qū)。
反饋:師生觀看學習小組針對性訓練微視頻,并將訓練效果反饋給每一名講課和說課者,循環(huán)往復,直至問題解決。
四、應用教學技能訓練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注意的問題
教師主導作用的發(fā)揮。訓練要聯(lián)系教學法課程內容,本著從理論到實踐的原則進行,訓練方法包括訓練前的解釋說明,訓練中的指導以及訓練后的總結訂正等環(huán)節(jié)[5]。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師范生技能訓練中的創(chuàng)新應用,改變了教師提供微視頻,學生觀看微視頻的做法,完全由學生課外錄制技能訓練微視頻。這一改變不只是教學流程的變化和學習資源提供者的變化,更重要的是教學理念的改變,由學生主宰自己的學習,教師成為學習者,同時成為學生的指導者,能夠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需要讓學生明確課前訓練任務和微課錄制任務,并針對不同的任務提出明確的要求,指導學生課前應做什么,怎么做。學生在訓練過程中教師參與在線討論指導,在課上解決訓練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訓練后的總結和修正。
多次練習,形成高級教學技能。高級教學技能的外在表現(xiàn)就是對講課、說課經(jīng)過練習后,基本上達到自動化水平,多次練習是達到自動化水平的基本策略。練習應具備四個特征[6]:①練習的機會應該同學習的結果要求相一致。學習者應不斷地界定、辨別正例和反例。②盡量采用分散練習而不是集中練習。每一次練習都為學習者從長時記憶中提取和應用產(chǎn)生式、連接語義網(wǎng)絡提供了機會。③提供形成性反饋以便學習者能監(jiān)控自己進步的幅度,不斷完善自己的產(chǎn)生式。④在多種情境中呈現(xiàn)練習機會,可以保證學習者超越課堂在生活中實現(xiàn)遷移。
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教師應做好多種信息技術手段的培訓,指導學生掌握攝像機、照相機、手機、多媒體教室、微格教室等視頻錄制應用技巧和操作規(guī)程,掌握兩種以上信息技術手段的應用,為制作各種學習視頻打下基礎。
根據(jù)教學需要,靈活運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作為基本理論,基本知識的學習,重點使學生掌握理論觀點和知識要點,宜采用教師提供微視頻資源的方式,學生通過觀看微視頻,建立知識框架。對于教學技能訓練方面的內容,重在對學生進行如何上課,如何說課的技能的提高,通過創(chuàng)新的教學設計,經(jīng)過多次練習習得技能,達到熟練的程度,從而逐漸提高教學藝術,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講課與說課的訓練需要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進行教學設計,并撰寫教案和說課稿,教學設計的過程又體現(xiàn)了學生對教學各個要素之關系的理解水平,理解能力的高低決定了教學設計成果的創(chuàng)造性水平。因此,教師提供教學視頻范例,往往使學生形成心理定勢,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學生自主完成教學設計并錄制自己感到滿意的教學視頻,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又能給學生帶來學習成就感。
課上解決問題。課上解決問題是教學技能訓練的關鍵,師生對問題的準確把握尤為重要,需要教師在觀看視頻和交流討論中發(fā)現(xiàn)學生存在的關鍵問題,課上引導學生討論,找出解決問題的策略,給予學生明確的解答,使學生看到存在的問題,怎么克服存在的問題,教師科學的指導將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課后針對性訓練。課后針對性訓練應以強化學生需要改進的不同問題為出發(fā)點,比如:教學語言、教學重點的講解、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安排等等,學生通過針對問題的訓練,以微視頻的形式提供個人訓練成果,循序漸進,提高教學技能。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的師范生教學技能訓練模式,實現(xiàn)了實時和非實時的微視頻點播,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為訓練者提供及時全面的反饋,充分發(fā)揮了師范生自主學習、相互評價的優(yōu)勢,體現(xiàn)了學生主體認知建構的思想理念。同時也方便了教師對多數(shù)學生的及時指導,擴大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協(xié)作, 提高了教學技能訓練的效果,也提高了多種信息技術手段在正式學習和非正式學習中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胡淑珍,胡清薇. 教學技能觀的辨析與思考[J].課程.教材.教法,2002,(2):21-25.
[2]喬暉,近十年教學技能研究綜述[J] .鹽城師范學院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4 ,(2):112-117.
[3]胡鐵生.“微課”:區(qū)域教育信息資源發(fā)展的新趨勢[J].電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4]祝智庭,賀斌.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電化教育研究,2012,(12):5-13.
[5]高玲,關于加強師范生教學技能訓練的思考[J].山東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5):105-110.
[6]盛群力等編著.教學設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51.
(編輯:郭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