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童
【摘要】 近年來,向數(shù)學類雜志投稿的教研論文數(shù)量不斷增加、質量不斷提高. 倘以落選論文為切入口,則不難發(fā)現(xiàn)近年中學數(shù)學教研論文的撰寫,在寫作態(tài)度、邏輯結構和內容取舍上存在一些問題. 中學數(shù)學教師應以認真嚴謹?shù)膽B(tài)度對待教研論文寫作,既寫出怎樣做(怎樣教學、怎樣解題),也闡明為何這樣做(為何這樣教、為何這樣解),確保論文邏輯清晰、層次鮮明、結構合理,進一步提高論文質量.
【關鍵詞】 中學數(shù)學;教研論文;撰寫;問題;落選稿件
近年來,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廣大中學數(shù)學教師研究教學的熱情不斷高漲,凝結著教師心得體會、經驗總結和反思探究的教研論文也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xiàn). 筆者作為數(shù)學類雜志編輯,既為數(shù)量明顯增加、質量不斷提高的來稿論文感到欣喜,也為那些不太完善的落選論文感到惋惜. 筆者從落選稿件的角度切入,分析近年中學數(shù)學教研論文撰寫中的一些典型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與建議,以期對中學數(shù)學教研論文質量的進一步提高、對投稿論文錄取率的不斷提升有所幫助.
一、寫作態(tài)度問題
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一些中學數(shù)學教師撰寫教研論文時未能保持認真嚴謹、一絲不茍的態(tài)度,或心浮氣躁、匆忙趕寫,或落筆隨意、有失嚴謹,或“重數(shù)學輕語文”、忽視語言文字規(guī)范,使論文低級錯誤頻出,圖形、表格及關鍵過程缺失,語言文字失范,致使論文落選幾率增加.
(一)匆忙趕寫論文,頻犯低級錯誤
某些教師可能“迫于”考評或項目結項的壓力,在心浮氣躁的狀態(tài)中趕寫論文、尋求發(fā)表,致使論文頻頻出現(xiàn)低級錯誤. 例如,將“求兩地之間的距離”誤寫成“求兩地之間的舉例”,將“簡化運算過程,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錯寫為“簡化運算過程,達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將加號寫成減號、減號寫成加號,將正號寫成負號、負號寫成正號,將不等號寫反,將公式中的括號位置寫錯,將平面幾何圖形中A,B,C點的位置標錯,將立體幾何中的虛線錯畫成實線,等等. 在一篇投稿論文中,這種低級錯誤出現(xiàn)得越多,該論文落選的幾率就越大,因為任何審稿人都不會欣賞匆忙趕寫出來的錯誤不斷的論文.
(二)不夠認真嚴謹,缺漏圖表過程
個別教師的寫作態(tài)度不夠認真嚴謹,撰寫論文時缺圖漏表,降低了論文的嚴密性. 一種情況是,有些教師由于種種原因,未認真撰寫、仔細檢查自己的論文,起初明明在文字中作了“如圖”、“如表”的提示,后來卻忘記插入相應的圖、表,導致圖、表缺漏,論文落選幾率增大. 另一種情況出現(xiàn)在合撰的論文中:定稿作者在修改初稿作者的論文時,未能認真審慎、逐字逐句地進行修改,而是在尚未細讀文字內容的情況下,就貿然刪去與文字內容相對應的圖、表,致使圖、表缺漏,影響論文的錄用. 或者,定稿作者雖然理由充分地刪去了圖、表,卻忘記同時刪去文字內容中的“如圖”、“如表”等提示詞,使“如圖”、“如表”變成“孤獨的留守者”,使習慣于按提示詞查索圖表的審稿人誤以為論文缺圖漏表,產生不好的印象.
還有一些教師的論文寫作態(tài)度顯得隨意和想當然,他們或出于縮短論文篇幅的需要,或想當然地認為某部分內容讀者理應掌握可以省略,結果略去了必不可少的關鍵運算步驟或關鍵推理過程,導致該部分內容的“前因”與“后果”間存在很大的思維“鴻溝”,缺乏必要的“橋梁”進行連接,給審稿人的審讀帶來不小的困難,也給潛在的讀者帶來思維的障礙,使投稿論文的落選“風險”增大.
(三)“重數(shù)學輕語文”,忽視語言文字規(guī)范
有些教師撰寫中學數(shù)學教研論文時,抱著“重數(shù)學輕語文”的態(tài)度,認為只要寫好數(shù)學方面的內容即可,不必在意語言文字,因此忽視了語言文字的規(guī)范使用,給審稿人的審讀帶來障礙. 一方面,不少落選論文存在這樣或那樣的語病,有句式雜糅的:“下面就本人在實際教學中利用幾何畫板的展示如下. ”(“就……進行展示”與“……的展示如下”兩種句式雜糅)有主語殘缺的:“教師在引導學生解題時,應注意觀察題目的有關條件,歸納類比、抽象概括,從而頓悟出解題的新思路. ”(前半句話主語為教師,后半句話“應注意觀察……”的主語為學生,后半句話殘缺主語)還有成分贅余的:“學生之所以出現(xiàn)這種錯誤的原因,在于審題不清. ”(“之所以”、“的原因”彼此重復,成分贅余)
另一方面,許多落選論文忽視漢字的規(guī)范用法,喜歡“自由發(fā)揮”. 其中最典型的問題是不區(qū)分“的”、“得”、“地”,比如,將“較好地發(fā)揮變式的功能”錯寫為“較好的發(fā)揮變式的功能”,將“來源于教師的精心設計”錯寫為“來源于教師地精心設計”,將“思維變得狹隘”錯寫成“思維變的狹隘”,將“計算得很快”錯寫成“計算地很快”,等等. 此外,有些落選論文還存在語言過于口語化、語意不合邏輯、詞匯錯用等問題.
二、邏輯結構問題
某些落選的中學數(shù)學教研論文在邏輯層次、結構設計上存在一些問題:或亂用標題序號,導致論文邏輯不清、層次混亂;或“述”多“論”少,導致論文結構不合理.
(一)標題序號亂用,邏輯層次混亂
根據我國的相關標準,表示標題級別的序號形式,由大到小、由高到低依次為:“一”、“(一)”、“1.”、“(1)”、“①”、“A.”、“a.”等. 一篇教研論文如果依照以上規(guī)范為各級標題編號,就容易達到邏輯清晰、層次鮮明的效果;相反,那些不依照規(guī)范亂用標題序號的撰寫方式,則容易導致論文邏輯不清、層次混亂,影響審稿人的審讀,乃至影響論文的錄用. 比如,有些落選論文的一級標題前用了“1.”、“2.”、“3.”,二級標題前卻用了“一”、“二”、“三”,序號層級顛倒. 少數(shù)落選論文的上一級標題前用了“1.”、“2.”、“3.”,而下一級標題前卻再次出現(xiàn)了“1.”、“2.”、“3.”,序號不分層級重復使用. 某些落選論文的第一個標題前用了“一”,同級的第二個標題前卻用了“2.”,序號不分層級混用. 從某種角度說,數(shù)學教師應當是重視邏輯順序、講求層次條理的標兵,這種“因標題序號亂用導致論文邏輯層次混亂”的現(xiàn)象不應發(fā)生在數(shù)學教師身上. 因此,中學數(shù)學教師撰寫教研論文時應杜絕上述問題,確保論文邏輯清晰、層次鮮明.
(二)復述多論說少,論文結構不合理
有些落選的課堂實錄與反思類論文,喜歡大段地復述課堂教學實況,只留很少的篇幅進行總結和反思,導致論文中復述的內容過多,論說的成分太少,論文結構不合理. . 論說則是總結、分析、思考和探究的結果,比較難寫;因為容易寫,所以寫得長,因為很難寫,所以寫得短. 這種避重就輕、以復述“擠壓”論說的撰寫方式,使論文結構十分不合理——對課堂實況的復述既詳實又充分,而對教學的體悟反思則淺嘗輒止,對教學長與短的總結分析缺乏深度,對教學方法、教學經驗的提煉不夠系統(tǒng).
三、內容取舍問題
一些中學數(shù)學教師撰寫教研論文時,選擇大談特談“怎樣做”,卻避而不談“為何這樣做”,導致論文在內容取舍上存在問題. 具體來說,就是某些題目探究類論文僅僅介紹怎樣解題,卻不交待為何這樣解;某些教學設計類論文只敘述怎樣教,卻不解釋為何這樣教. 這種只談“怎樣做”不談“為什么”的論文撰寫方式,易給審稿人留下論證不足、嚴密性不夠的印象,不利于論文的錄用.
(一)只介紹怎樣解,卻不交待為何這樣解
在某些題目探究類論文中,教師介紹某道題的多種解法或巧妙解法時,并不交代這些“多解”、“巧解”是如何想到、從何而來的,而是直接將其列出,換言之,就是只介紹怎樣解,卻不說明為何這樣解,不深入挖掘這種解法背后的數(shù)學思想,不努力辨析這種解法與其他解法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導致這些“多解”、“巧解”像是“從天而降”一般,讓審稿人看不清其來龍去脈,影響論文的錄用.
(二)只呈現(xiàn)怎樣教,卻不解釋為何這樣教
有些落選的教學設計類論文,往往以大量的篇幅敘述教學設計,卻僅以很少的篇幅解釋為何這樣設計,個別文章中甚至完全沒有“教學設計意圖”、“教學設計構想”之類的內容. 這些僅僅呈現(xiàn)怎樣教、卻不解釋為何這樣教的教學設計類“論文”,因為不去介紹教師的設計意圖,也就很難將精彩教學設計背后的“良苦用心”呈現(xiàn)出來;某種程度上,這些教學設計類“論文”只能算是教師用來上課的教案,很難稱為嚴格意義的論文.
四、問題解決的對策與建議
教研論文絕非考核、評獎、課題結項的“服務工具”,教研論文的寫作不應被考核、評獎、課題結項所“綁架”. 因此,廣大中學數(shù)學教師應將教研論文寫作視為提高自身教育教學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應當自覺自愿、有感而發(fā)地撰寫論文,使教研論文成為富含教學心得、充滿有益思考的智慧結晶.
(一)培養(yǎng)認真嚴謹?shù)膶懽鲬B(tài)度
其一,在教研論文寫作過程中,中學數(shù)學教師應克服急躁情緒,靜下心來寫論文,沉住氣地“磨”論文,杜絕匆忙趕寫現(xiàn)象,少犯錯字別字、寫反符號之類的低級錯誤,確保論文中數(shù)據、公式、符號和運算結果的正確性. 其二,教師應把教學時的認真嚴謹態(tài)度拿到論文寫作中來,一絲不茍地撰寫,逐字逐句地檢查,確保圖形、表格無缺漏,使圖形、表格與題目、文字正確對應;同時,避免“想當然”地省略內容,確保關鍵運算步驟和關鍵推理過程的齊備. 其三,數(shù)學教師在論文寫作中應當改變“重數(shù)學輕語文”的態(tài)度,充分重視語言文字規(guī)范,正確使用字和詞,減少論文中的語病,克服語言過于口語化、語意不合邏輯等問題,努力寫出“文理俱佳”的數(shù)學教研論文.
(二)確保邏輯、結構的合理性
其一,教師撰寫教研論文前,應認真梳理邏輯思路,科學搭建論文框架,合理設計論文層次,精心擬定論文各級標題;在為論文各級標題編號時,應嚴格遵守標題序號的排序規(guī)范,確保論文邏輯清晰、層次鮮明. 其二,教師撰寫論文前,應精心設計論文結構,既合理規(guī)劃復述的篇幅,又充分保證論說的空間. 具體到課堂實錄與反思類論文的寫作中,就是對課堂實況的復述要精要,對教學的反思感悟要深入,對教學長與短的總結分析要充分,對教學經驗與方法的提煉要系統(tǒng);借助“述”、“論”并舉的論文結構,實現(xiàn)實踐性、思想性的完美結合.
(三)既指出怎樣做,又闡明為何這樣做
其一,教師撰寫題目探究類論文時,既應介紹怎樣解題,也應闡明為何這樣解,厘清解法的來龍去脈,挖掘解法中蘊含的數(shù)學思想,使讀者充分理解和掌握這種解法. 其二,教師撰寫教學設計類論文時,既應指出怎樣教,也應解釋為何這樣教,在敘寫“教學設計”的同時闡明“教學設計意圖”,將精彩教學設計所蘊含的“良苦用心”呈現(xiàn)出來,將教師的想法和思路梳理清楚. 這樣做,還可以實現(xiàn)“教學設計”與“教學設計意圖”的比較分析,便于論文作者反思教學設計的合理性,便于讀者判斷教學設計是否妥當.
五、結 語
中學數(shù)學教師應把教研論文寫作視為提高教學水平、提高教師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平時應注意積累、勤于總結、精心提煉、深入反思,在深思熟慮后“有感而發(fā)”. 教師應以認真嚴謹?shù)膽B(tài)度對待論文寫作,既寫出怎樣做(怎樣教學、怎樣解題),也闡明為何這樣做(為何這樣教、為何這樣解),確保論文邏輯清晰、層次鮮明、結構合理,進一步提高論文質量.
【參考文獻】
[1]全國出版專業(yè)職業(yè)資格考試辦公室編.出版專業(yè)實務·中級[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
[2]祝世清.僅講解法是不夠的[J].中學數(shù)學雜志,2015,12.
[3]胡炳生.中學數(shù)學教研論文寫作的幾個問題——關于落選稿件的思考[J].中學數(shù)學教學,1996,1.
[4]馬林.在行動中攝取 在反思中凝練——例談中學數(shù)學教研論文的撰寫[J].中國數(shù)學教育,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