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瑤
【摘 ? ?要】新課程標準的進一步深化和實施,對高中生物課程的教學產生了十分重要的影響。學界和該門學科的任課教師都據此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實踐,在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等方面進行了相應的調整和改革,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果。
【關鍵詞】高中生物 ?課程教學 ?教學途徑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1.032
新課程標準的頒布與實施對于課程教學產生了十分重要的影響,高中生物課程在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等方面,也隨之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調整,雖然使得生物課程的教學質量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是依然存在著諸多教學問題,需要該門課程的任課教師繼續(xù)努力,對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有效的改革和建設。在現階段的高中生物課程教學中,教師雖然在課程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等方面都進行了適當的調整,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學質量,提升了學生的課程學習效率,但是很多地方的高中生物課堂,仍然存在著較為濃重的應試教育色彩。學生在進行生物知識的學習時,往往習慣于學習的重點放在對各種生物原理和生物知識機械式的記憶上,很少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究,從而使學生的生物課程學習缺乏現代意識和自主探究意識,最終導致越來越多的學生成為“高分低能”者,影響生物學科教學效率的提高,不利于學生在生物學科方面的學習和發(fā)展。
另外,在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的教學方法仍然較為陳舊和單一,不適應新課程標準的教學要求,“一言堂”和“填鴨式”的教學方法,使教師的生物課程教學處于一種尷尬的“瓶頸”狀態(tài),教師可能已經意識到這種傳統教學方法的缺點和不足,但是卻無法找到突破口對其進行有效的改革,從而遏制了教師的創(chuàng)新自信心和創(chuàng)新意識,使教師局限在狹小的教學框架之內,進而影響了生物課程教學質量的提升。針對這些教學問題,教師應該有針對性的進行調整和解決,改革高中生物課程的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的課程學習興趣,樹立清晰的課程教學目標。
首先,在新課程標準要求下,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高中生物課程教學時,一方面要注重對學生進行生物學科專業(yè)知識的講解和分析,使學生能夠系統性的掌握生物學科知識,提升學生的生物課程知識儲備,另一方面,教師還應該注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性地位,使學生能夠參與到課程教學過程中來,使學生養(yǎng)成獨立自主的學習習慣和探究意識,并且獨立自主的進行生物知識點的分析和挖掘,從而使學生能夠掌握生物學科的學習方法,提升學生的生物學科素養(yǎng)和科學探究能力,使學生成為合格的生物學科研究者,為學生今后在生物學科方面的學習和發(fā)展創(chuàng)造各種可能性。
可以說,新課程標準的教學目標就是要轉換教師和學生在生物教學過程中的位置,將學生的學習地位凸顯出來,使學生能夠在課程學習過程中進行獨立的思考和積極的探索,使學生從繁重的、復雜的生物課程學習任務中解脫出來,進行生物學科知識的科學性探究,使學生從考試機器轉化為生物學科的專業(yè)性人才,提升學生的生物學科素養(yǎng)。
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在注重講解知識、分析原理的同時,應該注重引導學生去感受蘊含在生物學科之內的科學性和探究性,使學生能夠清醒地認識到,生物學科知識不僅僅只是局限在生物教材中,它是發(fā)散性的,并且是不斷發(fā)展著的,而不是停滯不前的,從而使學生能夠樹立起正確的生物課程學習意識,掌握合理的學習方法,將提升自身的生物學科素養(yǎng)放在一個正確的位置上,激發(fā)學生的生物學科探索意識,端正學生的生物學科學習態(tài)度。
其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對于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的營造,使學生能夠在良好的學習氛圍內,更加放松的進行生物課程的學習,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良好的學習氛圍對學生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用,學生只有以一種輕松的心態(tài),才能真正的融入高中生物課程的學習中去,才能靜下心來進行知識的分析和吸收。在傳統生物學科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了更加充分的利用課程教學時間,常常采取一種權威性的高壓政策對學生進行教學,這種具有強迫性和壓迫性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長時間的處于一種高度緊張的情緒里,根本不能跟隨教師的教學思路,進行知識點的學習,同時這種學習氛圍還會使學生產生一種厭倦疲憊的學習心理,使學生對生物課程和任課教師產生偏見和狹隘的認識,導致教師和學生之間形成一種“敵對”的狀態(tài),影響了課程教學質量。
針對這種教學問題,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課程教學時,應該充分認識到良好的教學氛圍對教學的輔助作用,減輕教師身上所具有的權威性和壓迫性因素,將課堂氛圍從緊張轉化為舒緩愉悅,使學生能夠放下內心的緊張和防備,更加輕松的和教師進行溝通和交流,配合教師順利的展開生物教學,和教師進行良好的互動,在互動中解決自身在生物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加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從而激發(fā)學生的生物課程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主動參與到生物課程教學氛圍之中,自由主動的進行生物問題的思考和分析,從而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樹立學生的生物課程學習自信心。
學生在進入高中學習階段之后,由于有了初中階段的生物知識積累,在進行高中生物課程學習時,往往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生物課程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課程教學時應該從學生的生物課程學習實際出發(fā),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感受,尊重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想法,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生物學習狀況,對自身的學習方法進行適當的調整,使其更加符合高中生物課程的學科特點,使學生能夠更好的進行知識點的學習和積累。在教學方法上,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已有的生物學科知識儲備,將高中生物知識與初中生物知識進行有效的銜接,使學生能夠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對現有知識進行探索和分析,從而得出相應的生物學科新知識,在提升學生生物知識儲備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
對于教師而言,則應該進一步的優(yōu)化教學資源,整理自身所掌握的生物教學材料,從中選擇適合學生的學習內容,擴展學生的生物學科學習視野,將全新的生物教學手段,例如多媒體教學等,引入高中生物課程教學中,豐富自身的教學手段,提升自身的生物教學技能,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帶來新鮮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生物是高中階段的重要學科,具有科學性和持續(xù)性的學科特點,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生物課程學習習慣,使學生能夠獨立進行探究和思考,在提升學生學習成績的同時,提升學生的生物學科素養(yǎng)和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