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讓
【關鍵詞】 體育教學;教學模式;陽光體育活動;措施
【中圖分類號】 G633.9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12—0035—01
我校地處山丹縣南郊,以前是一座六年制小學。2010年由于全縣布局的調整,合并為一座九年制學校。然而出現了場地偏小、體育器材短缺的問題,致使我校的體育衛(wèi)生和體育鍛煉等都落不到實處。隨著“中小學每天鍛煉一小時” 以不同的實施模式在我國的一些相對發(fā)達地區(qū)的初步落實,我校為了積極響應省、市提出的陽光體育的要求,探索出了一條有本校特色的教學模式。
一、學校提出了“4+3+2”的體育教學模式
根據山丹縣的中小學體育教育的實際情況和陽光體育的要求,我校提出了四課三操兩活動,即“4+3+2”模式:四課(小學每周四節(jié)體育課,中學每周三節(jié)體育課);三操(早操、課間操和眼保健操)、兩次活動(課間活動、課外活動)。由于體育課和課外活動的時間都是一節(jié)課,即40分鐘,再加上早操、課間操等時間,每天鍛煉1小時的標準是容易實現的。關鍵是落實課外活動。我校領導為了解決課外活動這一瓶頸問題,聽取體育組的建議,決定組建多個體育社團,錯時段實施特色課外活動。
二、錯時段、分場地開展有特色課外體育活動
1. 錯時段高效利用場地,培養(yǎng)學生興趣。由于受場地制約,中小學同時開展體育活動不現實、不安全,怎么辦?學校通過研究決定:早晨第一節(jié)課后是全校眼保健操,第二節(jié)課后是中學20分鐘的大課間操,活動時每個班級劃分具體的場地,第三節(jié)課后是小學20分鐘的大課間操;下午第一節(jié)課后全校眼保健操,兩節(jié)課后是小學40分鐘的課外活動,然后小學上自習、放學;接著是中學40分鐘的課外活動,然后中學上自習、放學。學校實行中小學生錯峰活動,高效利用場地解決了空間狹小的矛盾。
2. 根據興趣組建社團,想方設法投其所好?!懊嫦蛉w,重在參與,每天鍛煉一小時,讓運動與快樂同行”是我們南關學校陽光體育活動近年來努力的目標。學校決定分場地分年級分班級活動,并且人人要有項目,班班要有活動,級級要有特色。同時,讓每位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填報“2+1”興趣社團,例如足球、羽毛球、乒乓球、千人徒手武術、健美操、體育舞蹈、皮筋、跳繩、踢毽子、打沙包等社團,根據興趣每個學生報兩項體育特長、一項藝術特長。各社團制定計劃、實施方案。玩自己想玩的,樂自己想樂的,但要做到活而有序,樂而不亂。
3. 挖掘多種體育資源。體育組的教師挖掘民間體育活動等多種體育資源,積極推進新課程改革。將開設腰鼓、武術等特色校本課程,編輯了校本教材《室內徒手操》等,開設健美操、校園集體舞、乒乓球、籃球、跳皮筋、悠悠球等民間傳統體育特色項目,滿足學生的體育興趣,為學生樹立終身體育觀念奠定基礎。
三、多管齊下保證陽光體育活動有效實施
1. 召開專題會議,廣泛進行宣傳發(fā)動。充分運用各種媒體在學校廣泛深入地開展“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輩子”的廣告宣傳,并加強對學生體育價值觀、社會責任和集體榮譽感的教育。
2. 具體操作程序及方法。在具體操作過程中我們做到三個落實:一是思想認識落實。培養(yǎng)學生自主鍛煉的習慣,團結合作的集體主義精神,以及吃苦耐勞的良好品質;二是組織時間落實。體育課的時間相對比較固定,要確保學生的出勤率,這樣至少在規(guī)定的鍛煉時間內,學生可以得到至少一小時的鍛煉;三是活動內容落實。主要做好以下幾個板塊:
①早操、課間操:主要以集體活動的形式。內容是廣播體操、自編操、武術操等,以班為單位集體活動,嚴格執(zhí)行體育考勤和考核登記制度。
②體育課:集體或分組練習,根據本節(jié)課的具體學習目標而定。
③課外體育活動時間:以社團的形式讓學生自主參與、主動發(fā)展為目的,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思想,既快樂健康又兼顧興趣特長。
④學校大力開展陽光體育活動,每天上午安排大課間活動,下午安排40分鐘的班級、社團活動。呈現出“小場地,多兵團開展;小項目,多精品培育;小課程,多特色開發(fā)”的“三小三多”特色。
⑤堅持“五個結合”。在體育工作中,堅持理論與技能實踐相結合,課內與課外相結合,普及與提高相結合,體育與藝術相結合,鍛煉與安全衛(wèi)生相結合。
⑥組織測試,整理數據。根據教育部和體育總局頒發(fā)的《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有計劃、有組織地安排測試,將測試工作納入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之中。測試結束后,體育組認真審核測試數據,核對無誤后,對數據進行錄入、分析、上報。
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