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貞
摘 要 生活化作文指的是學生在深入體驗生活的基礎上寫出的具有濃厚生活氣息的作文。在作文教學中與學生的學校、家庭、社會、自然等生活緊密結合,為學生作文提供素材。
關鍵詞 生活化作文 教學策略 思考
中圖分類號:G633.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4-0015-02
作文教學要對準生活,讓學生自覺投入到生活中去。教師應廣泛接觸學生,全面觀察學生,要了解學生的喜怒哀樂,引導學生留心觀察和用心體驗周圍世界和現(xiàn)實生活,并及時做好記錄,為寫作而積累。在教學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興趣愛好,讓學生大寫真、抒真情。作文來源于生活,它需要點綴和裝飾,作文又高于生活,它需要方法和技巧,為此,教師要想方設法激發(fā)學生的作文興趣,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寫作。
一、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實踐活動,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
(一)享受校園生活
抓好每天在校時間,安排讀、講、說的機會。盡量利用校園里的一切活動,引導學生留心觀察生活,通過觀察、記錄、交流,學生不但占有了大量鮮活的第一手寫作素材,而且切實感受到了時時處處有生活,用筆去描繪生活,贊美生活。如每天利用課前5分鐘學生進行說話練習,內容不限,天文地理、人情世態(tài)、社會自然、包羅萬象,但不得重復;形式多樣,可以是社會熱點、焦點,可以是自己的所思所想。把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說出來跟大家一起分享,日積月累,學生收獲頗多。同時,結合重大節(jié)日,如體操比賽后寫的賽后感想;慶“勞動節(jié)”“教師節(jié)”“國慶節(jié)”“元旦節(jié)”提出的活動方案等等,多為學生創(chuàng)設練筆的機會,感悟生活,在生活中認識世界,認識自我,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二)感受家庭生活
放學后、星期天,學生常和父母一起參加家務勞動,這些勞動生活可成為寫作的一個重要內容。讓學生寫些日記、留言條、請假條,書信等。我們曾開展《今日我當家》學生家庭生活活動,在此項活動中學生用20元錢,真正的體驗了當家買菜做飯的經(jīng)歷,活動中學生感受頗深:很多同學明白買菜要買既便宜又新鮮的;洗菜要用流動的水,不能長時間泡菜;切菜更需要長時間練就刀功、炒菜的學問更大:倒油前鍋里不能有水,油熱多長時間可以放菜等等生活常識?;顒又杏械膶W生感受到了父母的辛苦;有的學生改變了自己的消費觀念,學會理財;也有在活動中只顧自己,不管父母的自私孩子,讓家長看到了今后教育的方向。
(三)關注社會生活
社會是個大學校,它具有廣闊的空間。讓學生親身經(jīng)歷,自主實踐后,再嘗試練筆。如每年的3月5日學校舉行的“學雷鋒日”活動,開展主題班會,帶著孩子們到五保戶老人家去體驗生活,幫助老人打掃衛(wèi)生、洗衣服、做飯……讓他們感悟到百善孝為先,發(fā)揚我國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在2013年6月賀建信教授帶著他的學生到我校進行感恩教育,在場的孩子、家長、老師,無不感動得流淚,之后讓學生寫感謝信,就有內容可寫,聲情并茂。學生通過體驗生活,情感有了積蓄,從而能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習作動機,進入描繪社會生活情境的作文中去。
(四)走進自然生活
美麗神奇的大自然,它不僅屬于畫家,更屬于小學生。讓學生仔細觀察一年四季的風;看一看特有的風雨橋。如我們在“清潔鄉(xiāng)村美麗校園”活動中,學生不僅感受到了家鄉(xiāng)的美,寫出了《家鄉(xiāng)的變化》的寫景習作,而且讓學生了解了資源縣的風土人情和民族特色。
二、抓好課堂主渠道,探索初中生活化作文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半扶半放,滲透技巧
出示范文,雖然有限定學生思維之嫌,但對于農村孩子見識窄,沒有幾本像樣的課外書來說,出示一些好的文章給他們,告訴他們范文的思路,并讓他們學著用“寫作提綱”來“總體規(guī)劃”自己的作文,慢慢地他們就知道怎樣來寫作文,怎樣將生活中的所見所聞寫下來,讓生活走進作文,讓作文變得生活化,變得不再陌生,不再害怕寫作文。在寫作時許多同學冥思苦想半天就是寫不出來,有時七拼八湊但總覺得不滿意。為了讓學生寫好習作的開頭,向學生介紹好掌握的開頭方法如:開門見山法、渲染氣氛法、設置懸念法、名言、警句、詩歌引用法、故事導入法等等。
(二)互評互改,回歸生活
1.學生自改。即由學生自己修改自己的作文。古人說:“文章不厭百回改”,就是說寫文章不僅要自覺地修改,而且要經(jīng)常地,反復地充實新鮮的材料,一有新的發(fā)現(xiàn)和思想就要進行修改、潤色、補充。這樣才能寫出好的文章。
2.學生互改。就是讓學生互換批改。我的做法是讓學生拿到別人的作文后,認真閱讀,盡量找出對方存在的不足并進行中肯地修改,對于文句或文意不明白的地方,可與作文者討論修改方案,對于雙方爭執(zhí)不下無法解決的問題,可請老師指導修改。最后,批改者要對被自己批改的作文評出等級,寫出批語,分析優(yōu)點與不足,并署上自己的名字。修改以后,教師應該重新認真審閱,如果學生批得好,不很得體,教師應重新評批,并指出批語的不足,這種訓練,讓學生充分參與,互相交流,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又體現(xiàn)了團結合作的精神。
3.流水改作業(yè)。即讓班上的每一篇作文都像工廠里的流水線上的產(chǎn)品一樣,在班級或小組中的每個人輪流加工。也許一個人沒辦法完全發(fā)現(xiàn)一篇作文中的所有問題,但改的人多了,甲發(fā)現(xiàn)幾個錯別字,乙發(fā)現(xiàn)一個病句,丙發(fā)現(xiàn)立意問題,大家群策群力,會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這種方法能擴大批改面,利于學生多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得到更多的批改經(jīng)驗,借鑒到更多的優(yōu)點。但由于流水改費時較多,在每學期只能采用一兩次,不宜多用。
4.典型作文合作批改。教師在全面閱讀了學生作文之后,選出具有典型性的幾篇學生習作,印發(fā)出來,在全班或小組內組織集體批改,讓學生根據(jù)自己閱讀后的感受,充分討論,積極發(fā)言,提出自己的觀點、理由和修改方法,最后老師集中歸納,確定修改的方法。
參考文獻:
[1]汪漪.引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的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16,(2).
[2]王文忠.引導學生通過感悟生活積累寫作素材[J].三峽大學學報,2010,(12).
[3]蔡國良.作文生活化教學策略[J].文學教育(中旬),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