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忠
【關鍵詞】 語文教學;德育;滲透;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17—0090—01
語文教學的目標除了掌握相應的語文知識外,還應該深入滲透美德育人功能,重視對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的培養(yǎng),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耙栽娧灾?,言為心聲,文抒其感”這是每一部文學作品的表達方式,都凝結著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蘊涵著做人最起碼的道德底線。這些作品執(zhí)著地表現(xiàn)著作者的人生追求,傳達著作者的喜怒哀樂,凝聚著人類情感的各個方面。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tǒng)美德教育就顯得格外重要。
一、在古文詩詞教學中滲透傳統(tǒng)美德教育
傳承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燦爛文化,是我們每一位教師所肩負的神圣使命,而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更應該清楚地意識到在語文教學中滲透美德教育的責任重大,要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感情,培養(yǎng)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和愛國主義精神,培養(yǎng)良好的審美情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美德影響是非常重要的。
在古文詩詞中,蘊含著豐富的傳統(tǒng)美德素材,在教學中應注意選擇表達感情的恰當方式,把作品內在的思想、情感準確地傳遞給學生,使其受到思想感化。教師不僅要自己能繪聲繪色地朗讀,抑揚頓挫地詠誦,而且必須教會學生通過朗讀理解作品的內在美德。如,“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名言警句,可讓學生感受到古代愛國英雄大無畏的豪邁氣慨和濃郁的愛國主義情懷。這些教育都能浸潤學生心靈,實現(xiàn)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效果。寫人、寫事的文章最易激起孩子們的閱讀興趣,所以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善于將傳統(tǒng)美德教育滲透在課本之中,減少正面的“大道理”說教,而將傳統(tǒng)美德教育實施于潛移默化之中,讓學生在品讀過程中,品德得以涵養(yǎng),人格得以健全,成為學校德育實效性的重要保證。
二、在現(xiàn)代文教學中傳導以德為先的理念
在現(xiàn)代文教學中,我們不僅要讓學生學到語文知識,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仔細琢磨,反復推敲,真正體會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把思想精神所在牢牢抓住,充分挖掘文章內在的德育部分,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使學生受到感染、教育。例如,在教學《祖國在我心間》時,教師可以通過漸進的方式向學生們介紹在地圖上該怎樣尋找我們的祖國、我國的首都北京、我省的省會,以及跟大陸隔海相望的臺灣省,從而進一步了解祖國、認識祖國,并通過讓學生學會看世界地圖,認識我國的幾個鄰近國家,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如,對于《特殊的考試》一課,故事圍繞著什么樣的人能當“小小衛(wèi)生員”節(jié)目主持人的問題展開。小猴、小熊、小狐貍并不是不講衛(wèi)生,而是忽視了作為一個主持人最重要的條件:關注周圍的環(huán)境,維護公共衛(wèi)生。這次考試的特殊在于考題不是一張試卷上的試題,也是不是一般的面試,而是考查應聘者的實際行動。課文要求學生通過本課的學習培養(yǎng)環(huán)保意識,潛移默化地進行德育教育。還有,《師恩難忘》《愛我中華》這些課文都是對學生進行傳統(tǒng)美德教育的好教材。
三、在作文教學中潛移默化進行思想教育
在作文指導中,我也恰當?shù)靥釤挸鰧懽髦黝}的思想內容,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讓學生把中華傳統(tǒng)美德能通過寫作的方式記在心里。一篇主題思想突出的作文,往往要要表達作者鮮明的立場和思想感情,這就要求我們在培養(yǎng)學生寫作能力的同時,加強思想品德教育,讓學生學會用正確的觀點觀察生活,分析認識生活,正確表達生活。正所謂“文如其人”,什么樣的思想會寫出什么樣文章,教師要鼓勵學生寫出文道統(tǒng)一、文情并茂的好文章,以充分發(fā)揮作文的思想教育功能。
另外,作文的評語也恰恰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內容,一段好的評語可以起到有效的激勵作用,讓德育教育在作文中進行對話,可以讓學生在寫好作文的同時受到思想教育,可以說,其意義遠遠超過簡單的批評教育。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更好地發(fā)揮熏陶感染、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師首先要增強語文學科教育的德育意識。應該根據(jù)語文學科的性質、特點和教材內容,制定出每課的德育目的要求,引導學生認識中華民族的智慧,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刻苦學習,立志為祖國做貢獻的思想感情。備課時目的要求明確了,講課時才能有意識地進行美德方面的教育,保證實施到位。
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