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楊陽
摘 要:在課堂上,學生根據教師給的教學課題進行學習,學生只是一味跟隨教師的腳步,想著如何提高考試成績,而忘記了喜歡的內容和方向,同樣也忘記了如何通過自己的方式進行記憶。所以,要想讓學生真正改變,就要轉變現在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學會思考,主動學習。
關鍵詞:學習氛圍;英語教學;貼近生活
一、英語學習氛圍的建立
在剛開始學習的時候,學生或許會有一些學習的興趣,但是學習到的內容可能與他們想象中的內容不相符合,所以就會產生非常大的落差。教師根據這樣的情況可以先給學生創(chuàng)造出一個他們比較喜歡的、適合他們的學習氛圍,通過這樣氛圍的建立讓學生的心思放在學習英語知識上。只有產生興趣,學生才會化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尋找到屬于自己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技巧,努力把學科學習好。例如,教師可以在課程開始前讓學生進行一小段英文演講,讓學生發(fā)揮自己的學習能力以及課外的學習能力;或者是由幾位學生組成小組在課前進行簡單的英語對話表演或者是自己改編的英語小故事的演繹,通過這些方式,讓學生感受到學習英語的興趣。并且,學生為了能夠有更好效果會在課后進行排練或者是更多知識的搜集,為他們課外內容的積累奠定基礎。還有就是利用好課堂最后的幾分鐘,要讓學生對整個課堂內容進行總結,要讓他們在課堂上認真聽講,然后培養(yǎng)他們分析和總結的能力。
二、英語教學要貼近生活
初中的英語實際上都是一些比較簡單的,所以說,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師的講授內容,教師可以在講課過程中把課本上的內容更加貼近生活中的例子,讓學生能更好地理解所講內容的含義。新課程教學較之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之處就是在于,新課程教學模式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以課本為中心,一直在講授課本上的內容,不會考慮學生的理解程度這樣的落后狀態(tài)。在新的教學模式中,英語課堂上,首先要培養(yǎng)的就是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學習熱情。例如,在進行英語對話練習的時候,教師可以把英語對話翻譯成中文,然后讓學生自己說一下該句子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范圍,然后引出英語的模式,這樣就能讓英語的應用更加貼近生活。
參考文獻:
胡碧霞.如何在初中英語課堂中進行“導學式”教學芻議[J].新課程,2011(06).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