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萍
摘 要:把適宜的對聯(lián)引入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可以更好地把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融為一體,從而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有益于提升語文的學科魅力。試圖對對聯(lián)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yīng)用作出相關(guān)探討。
關(guān)鍵詞:對聯(lián);初中語文;閱讀教學
對聯(lián),雅稱“楹聯(lián)”,俗稱對子或?qū)?。它起源于南朝,至清代而臻全盛,到如今依然生生不息。它能用最簡練的形式,喚起人們最深的情感,并給予最豐富的啟迪。對聯(lián)引入閱讀教學,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增長學生的知識,還可以使課堂增添濃郁的文學品位。
一、引用對聯(lián)導(dǎo)入新課
導(dǎo)入,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導(dǎo)語必須成為吸引學生注意、激發(fā)學生興趣的關(guān)鍵話語。
如,在教學汪曾祺先生的《端午的鴨蛋》一文時,由于剛好是一堂下午的課,學生都有些打不起精神。于是我把原先準備好的導(dǎo)語臨時換成一副對聯(lián):“剖開兩葉舟,內(nèi)載白玉黃金;打破一個壇,中藏珍珠瑪瑙?!弊寣W生來評一評這副對聯(lián),猜一猜上下聯(lián)寫的各是什么食物。學生在一番討論之后,得出了下聯(lián)的謎底:石榴;而對上聯(lián)的謎底仍然意見不一。這時,我建議學生去讀課文,尋找答案。很快,學生從第三段中找到了謎底——“熟蛋”。然后我再順勢由謎底引入課文,學生上課的情緒激昂,整堂課都比較活躍。
引用對聯(lián),導(dǎo)入新課,它猶如一個魚躍打破了學生心頭的“一潭死水”,讓學生的思維在碰撞中產(chǎn)生智慧的火花。
二、借用對聯(lián)介紹背景
背景是指與課文相關(guān)的,對人物、情節(jié)和內(nèi)容有作用的資料,通常包括作者故事、寫作目的、社會背景等。在教學中適當講述背景對教學大有裨益,借用對聯(lián)來講解背景則更言簡意賅。
在學習《石壕吏》這首詩時,書本注解上的背景知識比較抽象,于是我引用一副對聯(lián)作為補充:“世上瘡痍,詩中圣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备鶕?jù)對聯(lián),向?qū)W生介紹因為杜甫的詩真實地反映“安史之亂”的社會現(xiàn)實,大膽地揭示社會矛盾,深切同情人民的疾苦,寫盡“世上瘡痍”和“民間疾苦”,所以他被后人推崇為“詩圣”。接著,學生再理解書本上的注解就水到渠成了?!妒纠簟肪褪嵌鸥υ凇鞍彩分畞y”期間,親眼目睹社會黑暗和人民苦痛后寫下的詩篇。
借用對聯(lián),講解背景,它猶如一條捷徑縮短了文本與學生的距離,既感染了學生的情緒,又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三、巧用對聯(lián),評析人物形象
塑造人物是小說的中心任務(wù),因此在小說閱讀教學中,評析人物形象尤為重要。用對聯(lián)引導(dǎo)小說閱讀,特別是篇幅比較長的小說,往往能化繁為簡,變難為易,從而更準確地把握人物形象。
在講吳敬梓的《范進中舉》這篇小說時,我摘引一副對聯(lián):“回憶去歲饑荒,五六七月間,柴米盡枯竭,貧無一寸鐵,賒不得,欠不得,雖有近戚遠親,誰肯雪中送炭;僥幸今朝科舉,一二三場內(nèi),文章皆合適,中了五經(jīng)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張三李四,都來錦上添花?!睂W生可以概括出上聯(lián)寫了范進中舉前饑寒交迫,但沒有人愿意伸出援助之手的窘?jīng)r;下聯(lián)寫了范進中舉后接受眾人的祝賀,無論是誰都來與他結(jié)交的場面。這樣通過前后生活境遇和眾人態(tài)度的強烈對比,鮮明刻畫出各色人等的性格。接著,再和學生一起尋找出課文中相關(guān)的句子,此時學生對人物的印象一定比較深刻,評析也必定比較到位了。
巧用對聯(lián),評析人物形象,它猶如一盞明燈點亮了閱讀的核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妙用對聯(lián),賞析作品風格
作品風格是作家個人風格在文學作品中的具體表現(xiàn),這一特征正是有別于他人作品的標志之一。而妙用后人評價作者或作品的對聯(lián)可以使學生更知性地賞析作品的風格。
如,在教學蒲松齡的《狼》一文時,我將郭沫若先生評價《聊齋志異》的一副對聯(lián)介紹給學生:“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贝寺?lián)雖僅有十六字,但對《聊齋志異》給予了高度而充分的評價。上聯(lián)從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方面評價,指出本書以“鬼妖”為主要對象,蒲松齡刻畫的是“高人一等”,下聯(lián)則從主題思想上著手,點明本書的宗旨是揭露統(tǒng)治階級的貪婪,并且蒲松齡諷刺的是“入骨三分”。這樣,學生不僅理解了課文通過刻畫狼貪婪兇殘的本性,實際上寄寓了作者鞭撻貪官污吏的思想;而且對《聊齋志異》全書的風格也可窺見一斑了。
妙用對聯(lián),賞析作品風格,它猶如一條珍珠連串起了文本和學生,讓學生讀出了作品獨樹一幟的風格之美。
正所謂“心花一瓣,余香長留”。把對聯(lián)引入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使我和我的學生受益匪淺。對聯(lián)擁有“課堂”這片土壤,對聯(lián)定然能夠更加生機蓬勃;課堂擁有“對聯(lián)”這朵奇葩,課堂定然能夠更加豐盈動人!
參考文獻:
[1]張器友,許厚今.千古名聯(lián)[M].安徽文藝出版社,2003.
[2]蒼舒.中國對聯(lián)藝術(shù)[M].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