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娜
【摘 要】小學階段是學生智力發(fā)展的重要階段,也是形成良好個性的關鍵時期。我國小學義務教育目標不僅是教授小學生學習基礎知識,還應該重視全面發(fā)展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以及良好個性的養(yǎng)成。教育實踐證明小學生的學習成績與他的心理發(fā)展水平有很大關系,一個具有良好心理素質的小學生比心理測試表現(xiàn)不成熟的學生擁有更穩(wěn)定、更優(yōu)秀的學習成績。本文針對小學生心理素質和學習成績的相關性進行研究,探討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與學習成績的關系,希望通過對小學生進行心理指導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心理發(fā)展水平;學習成績;興趣;心理需求
0 引言
學習是一個復雜的心理過程,學習效果的好壞不僅取決于一個人的智力發(fā)展水平,更與人的心理狀況息息相關。眾所周知,積極的學習心態(tài)能有效促進學習效率的提高,消極的學習心態(tài)卻往往成為學習的內(nèi)在障礙。因此,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活動進而對學生的不良心態(tài)進行有效干預是每一位小學教師必須掌握教學技能,引導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心態(tài),能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課堂的教學效率,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
1 小學生心理教育現(xiàn)狀
隨著社會經(jīng)濟不斷發(fā)展,社會上的崗位競爭日益激烈,很多家長開始從小學階段就注重對孩子進行多方面培養(yǎng),竭盡全力的送孩子去各種培訓班、舞蹈班、補習班等課外輔導班,希望孩子能夠應在起跑線上。由于我國實行應試教育,只用分數(shù)的高低來衡量學生的好壞,這種以分數(shù)為核心的教育思想致使家長和學校只重視對學生知識的傳授以及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從而徹底忽視了學生心理水平的發(fā)展。尤其是現(xiàn)在我國實行計劃生育,很多小學生都是獨生子女,父母為了將子女培養(yǎng)成材,將全部心血都放在了子女的教育問題上,然而一味的將孩子送去上各種輔導班忽視了孩子心理上存在的問題根本就達不到我們理想的教育目標,甚至還會起到相反的作用,孩子的學習成績不僅沒有提高,反而叛逆心理卻越來越強大,最后導致家長和學校很是無奈。家長和學校不重視學生的個人意愿,不能客觀實際地給孩子制訂學習目標,導致小學生們面臨著很大的心理壓力,但又不知該如何進行排解,最終會使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突出,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已成為社會的一大問題。
2 學習心態(tài)對成績的影響
2.1 心理需求是獲得好成績的前提條件
人為什么會學習呢?其根本原因在于人類對未知事物強烈的好奇心,好奇心的存在使人們產(chǎn)生了對知識的求知欲,求知欲望滿足的過程就是人們不斷學習的過程。小學生的學習同樣如此,學生學習成績的好壞與其內(nèi)心存在著的學習愿望和需要有關,成績好的學生內(nèi)心的學習需求比較強烈,而成績不好的學生則對知識沒有求知欲。馬斯洛曾將人類的需求分為五個不同層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對小學生學習來說,學習的過程就是滿足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的過程,而且這個過程對于促進學生學習的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學教師首先要將學習的目的和意義對學生從心理上進行引導,明確讓他們了解學習的必要性,使他們把今天的學習與實現(xiàn)理想、祖國未來緊密聯(lián)系起來。這樣,學生只有了解了學習的目的才能從心理上產(chǎn)生強烈的學習愿望和需要,由被動學習變?yōu)橹鲃訉W習,從而做到刻苦學習,那么他們的學習成績自然也就會提高很多。
2.2 興趣是搞好學習的原動力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學習效率的高低,與學生對學習知識的興趣程度有關。如果老師只是一味的將學生當作知識的存儲器,不能正確引導學生對學習產(chǎn)生興趣,即使學生死記硬背的將知識接收而不會靈活運用,學生的成績也不會有多大提升。學習的過程,不是讓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不是教師教什么學生就學什么,而是在知識的教授過程中引起學生積極心理反應的過程。學習興趣是推動學生進行學習來進行自我實現(xiàn)的內(nèi)部動力,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升學生學習成績的重要保證。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良好的學習心態(tài)對小學生提高學習效率和成績的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心理愿望和需要是學習的前提,興趣是學習的原動力,堅強的意志是學習成績的重要保障。因此,教師只有不斷引導學生克服學習過程中的困難與挫折,促使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心態(tài),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取得良好的學習成績。
3 結束語
素質教育主要目的是為國家培養(yǎng)具有高素質綜合能力的人才,而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培養(yǎng)全面人才的必然要素,故而,我國小學素質教育要想實現(xiàn)理想的教育目標就必須重視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一名小學教育工作者,應當采取有效措施對小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行及時干預,以促使學生在小學階段就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進而形成健康健全人格。只有擁有良好的學習心態(tài),學生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社會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最有用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張柏寧.淺析筆跡心理與人格的相關性研究[J].才智,2015(21).
[2]劉衍玲.小學生心理素質與學業(yè)成績關系的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12.
[3]王芳.中國兒童素質的影響因素研究[D].南開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