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亞梅 陳仁偉
摘 要:該文主要談論體育教學在實踐中的正當教學,它與其他課程教學相比,體育課程教學有著比較鮮明的特殊性,教學的正當問題也顯得更為重要。因此,提高有效的教學,必須處理好有效教學與正當教學的關系,在追求體育有效教學的同時,也要讓體育教學盡量符合人文精神和人文關懷這個前提和基礎。
關鍵詞:體育教學 正當性 實踐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01(c)-0109-02
課堂教學不僅應當是有效的,而且應該是道德的或正義的,這是肯尼斯·斯特賴克所提出的有關有效教學的正當性問題。有時候在追求效率、效益、效能的基礎上,會忽略對體育教學正當性重視,往往看重的是成績、榮譽。人們不會反過來問問“有效的教學是否就一定是正當?shù)慕虒W?”在教學中,教師往往重視那些成績比較好的學生,對那些成績差的學生或身體有一定缺陷的學生是不關注的。從整體上看,這樣的教學可能會提高效率,但它是正當?shù)膯??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了讓學生達到預期的結果,以損害學生的身心健康方式,有效的獲取了成績,這樣的教學是否就一定是正當?shù)模?/p>
1 正當教學的內涵
正當教學主要是指教學者的教學行為和教學實踐應符合人類最基本道德的一種屬性。從內容上來看,包括5個方面:(1)正當?shù)慕虒W應當是符合法律要求的,不合法何談正當。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尊重每位學生受教育的權利。(2)正當?shù)慕虒W應該是平等的。教師要做到一視同仁,平等待人。(3)正當?shù)慕虒W要以學生為中心,要尊重學生,在教學中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4)正當?shù)慕虒W應該是符合道德的要求。如誠實守信,公平正義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促進學生的道德理念,培養(yǎng)學生成為有德之人。(5)正當?shù)慕虒W應該發(fā)揮教師的帶頭作用,做到寬嚴有度、松緊有法,才能保障教師的正當性。
2 體育教學中正當教學的主要原因
2.1 一味地提高有效的教學,而忽略了對正當性的重視
教學正當性是教學有效性的前提,教學有效性是教學正當性的核心,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有些教師一味地按照學校過舊的制度去要求學生,被迫學生去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最后的結果會造成學生破罐子破摔,甚至會傷害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等現(xiàn)象。比如就《青少年健康體質標準》來說,有關教育部門重視學生的體質是否達到國家所要求的標準,各校必須準確的統(tǒng)計相關的數(shù)據(jù),而多數(shù)學校為了應付,隨意偽造,尤其是農村學校。忽略了有效的正當性。
2.2 一味地只按預設的結果來教學
教師在安排課時,預期學生在這堂課中所要達到什么目標,早以心中有數(shù)。比如教師在課前備課和準備等這一系列的工作在教學中是不可替代的,但這指是一小部分,它展現(xiàn)出了一種“生成性”,而它的生成性在于預設只是一種構思和可能,在體育教學實踐過程中是無法預設的,有可能會出現(xiàn),有可能不會出現(xiàn)。因為課堂是活的,而不是定性成那樣就是那樣的。教學的有效性過于注重預設性,而忽略了在教學過程中發(fā)生的意想不到的情景,一味地陷入了機械式的教學觀念。
2.3 一味地體現(xiàn)出以教師為主要角色
教學活動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雙邊活動。常常提倡“以學生為中心;學生是主體,”等話題。從目前教學來看,當運用到實踐中去,兩者之間的關系還是含糊不清,沒有體現(xiàn)出學生的主體性。教師在講解時,剝奪了學生的發(fā)言權利,使學生漸漸形成了沒有發(fā)言的意識,像這樣的教學能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嗎?在體育教學實踐中,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有語言直接交流的同時,也要有肢體的直接交流,這樣特殊的交流會導致教學過程中的隨機應變和不可預測性,因此要注重教學的正當性。
3 體育正當教學應采取的措施
3.1 保證每一位學生有參與體育活動的權利
體育課程在中小學是一門必修課程,每一位學生都具有上體育課的權利。體育教師的職責不是禁止學生上體育課,而是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活動。在體育實踐過程中,有些學生不遵守課堂規(guī)則在課堂上調皮搗蛋或者有些學生身體比較殘缺,教師為了提高教學的有效性,禁止他們參與體育活動。我們應做到:有自己的智慧和良好的教法去吸引學生,對于那些不愿意參與體育活動的學生,教師要積極地做思想工作,多去跟學生溝通;對于那些上體育課有困難的學生,教師要把他們領進操場,讓他們觀察體育帶給人的快樂。
3.2 體育教學的正當性要做到區(qū)別對待
“區(qū)別對待”教學原則在體育教學中尤為重要,因為在同一年級,同一層次的學生在智力方面可能差別不太大,而在身體素質和運動技術方面,他們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因此會造成學習運動技術快慢的問題。體育教學為了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對那些學習較快的學生相當重視,而忽略了學習較慢的學生或身體有缺陷的學生,這樣的教學是不正當?shù)?。要根?jù)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運動技術的能力、興趣愛好,合理地分組,教師在有效性教學中要確保教學的正當性。
3.3 確保以學生為中心的主體地位
在體育教學實踐過程中,學生也有自己的觀點和主見,教師不要把學生當成是實現(xiàn)某種外在目的的手段。如一些體育老師片面地認為體育課以學生為中心,而自己覺得講解、示范、傳授越少越好,把大量的時間留著學生練習,教師卻成了閑人,學生迷迷糊糊地就上完了一堂體育課。我們應該讓學生不是消極,被動地接受教育,而是讓他們主動、刻苦、有創(chuàng)造性的去學習。不是說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就沒有意義了,而要把兩者結合起來,把握好課的尺度,才能使教學達到有效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周興國.論有效教學的正當性[J].教育研究,2008(11):69-73.
[2] 張璐.再議有效教學[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2(3):48-50.
[3] 程紅,張?zhí)鞂?教學的有效性及其提高策略[J].中國教育學刊,1998(5):37-40.
[4] 華長慧.教學創(chuàng)新:構建師生互為主體的平臺[J].教育研究,2003(9):75-79.
[5] 陳廣文.論教學的生成性[J].高等教育研究,2008(1):79-84.
[6] 高慎英,劉良華.有效教學論[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年版,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