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燕
摘要: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過程中,對文章進行框架構建,加強對中心句段的解讀,鼓勵學生展開聯(lián)想與想象,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感悟能力,使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得到順利進行。以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感悟能力的對策為題,展開了探討與分析,希望能給大家?guī)韱l(fā)。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感悟能力 提升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教師通過各種手段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升其對文章的欣賞能力和感悟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根據(jù)新課標的要求,閱讀教學中對學生的感悟能力的培養(yǎng)成為整個教學過程的側重點,需要小學教師予以重視,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感悟能力。
一、進行框架構建,提升學生感悟能力
閱讀教學是與解讀課文密切相關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對文章的結構進行梳理,讓學生體會到文章的結構與寫作框架,抓住文章的主題,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整篇文章,加深學生對文本的感悟。教師首先需要讓學生學會對文章進行分段,并總結出分段后每段的段意,幫助學生在整體上把握文本,同時也能將文章的主題進行提煉。這一過程也是學生明確文章結構的過程。而學生在整體把握文章的結構以及主題之后,才能不斷調整自己對文章理解的偏差,真正的做到理解文章,從而不斷的提升自己對文章的感悟程度。
例如,《跨越海峽的生命橋》一課,作者的擬題十分具有吸引力,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其閱讀興趣。文章的開頭首先進行了環(huán)境描寫,并交代了時間地點,一下子讓整篇文章的可信度得到了提升。全文的描寫分兩條線,一條描寫杭州某醫(yī)院的場景,生命垂危的錢暢躺在病床上,靜靜地等待著來自臺灣的救命骨髓;一條描寫臺灣花蓮慈濟醫(yī)院的場景,李博士在發(fā)生余震的威脅下,冒著生命危險抽取臺灣青年的骨髓。這樣將整個用愛心救助挽救錢暢的愛心故事緊鑼密鼓的展現(xiàn)在學生眼前,給學生不同的閱讀感受,讓學生在作者的引導下感受到來自海峽彼岸的關懷與愛意。在閱讀這篇文章時,需要學生能夠將這兩條線、兩個場景區(qū)分開來,從而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這篇課文所表述的內容。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文本框架進行構建,使學生認識到兩岸同胞是血脈相連的,在日常生活中要學會為他人著想。這樣學生在感悟課文時有了文本框架作為引導,能夠更深刻的去感悟課文,從而提升其感悟能力。
二、加強解讀中心句段,提升學生感悟能力
在日常的學習中,小學生的時間也是有限的,這也要求其學會抓住文本的中心句段,對文本進行準確、深刻的理解。文章的中心句段是一篇文章的主線,只有找準這條主線才能在閱讀過程中更好的理解文意與作者的觀點。而找準文章的中心句段首先要找到表達文章主旨的關鍵字詞,在關鍵詞的基礎上發(fā)現(xiàn)文本的中心部分。解讀中心句段,是對一篇文章中心句段的延伸與拓展,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領悟能力。
例如,《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一課。這篇課文的中心句段十分明顯,就是如題目所說的“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學生緊緊抓住這一點才能在閱讀課文時體會到周恩來當時想要扭轉中國孱弱的局面,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強大昌盛而努力學習的愛國情懷。使得學生能夠在閱讀文章的伊始就明白本文主要講述了什么內容,領悟到本文的中心思想,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真正與作者達到共鳴。其他的文章在閱讀過程中也是如此,需要通過尋找關鍵字詞來確定中心句段,從而更好地理解文章領悟文章。這樣就通過加強解讀中心句段的方式,提升了學生的感悟能力。
三、鼓勵聯(lián)想與想象,提升學生感悟能力
提升學生的感悟能力,不僅體現(xiàn)在對學生理解文章內容和思想情感上的提高,還需要加強學生的聯(lián)想與分析能力。其實,在前兩步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能夠發(fā)現(xiàn),學生在對文章的框架進行構建以及尋找中心句段時離不開聯(lián)想與想象。從這一角度不難發(fā)現(xiàn),提升學生的感悟能力需要對其聯(lián)想與想象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首先要對文章進行整體框架的把握,之后尋找文章的關鍵字詞,在文章現(xiàn)有的基礎上經(jīng)提煉出來的重點內容進行解析,并通過聯(lián)想對接下來的課文內容進行推測,從而幫助學生更好的發(fā)現(xiàn)自己與作者在思維方式上的不同,并能夠完成對文章更深層次的理解與把握。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這一順序可以根據(jù)文章的難易程度進行適當?shù)恼{整,有的步驟可以省略。
例如,在閱讀《給詩加“腰”》一課時,教師可以首先引導學生利用已知知識講解一下“腰”一般指什么,而詩的“腰”指的又是什么。這樣讓學生根據(jù)自己已有知識,對文章的內容通過想象與聯(lián)想進行推測,從而發(fā)現(xiàn)學生的奇思妙想。在學生聯(lián)想之后,進行文章的閱讀,讓學生在認真思考之后,再接觸到文章的真實內容,加深學生對文章的印象。這樣能夠讓學生帶著一種好奇的心對全文進行閱讀,并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含義,通過聯(lián)想與想象詩的感悟能力得到質的飛躍。
四、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的整個教學過程中處于一個十分重要的位置,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的一個重要手段。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對文章的框架結構進行梳理,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文章的中心句段,并鼓勵學生進行合理的想象與聯(lián)想,從而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升其感悟能力,讓小學閱讀教學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為學生今后的語文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毛艷秋.關于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感悟能力的對策[J].科學中國人,2015,(21):250.
[2]馬英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D].延安大學,2014.
[3]嚴琳.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4.
[4]劉世芹.語文教學中學生感悟能力培養(yǎng)的思考與實踐[D].山東師范大學,2003.
[5]吳慧芳.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感悟能力培養(yǎng)的有效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4,(2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