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進
摘 要:動手能力是構成學生實際能力的重要部分,是素質教育開展和實施的教學目標之一。然而現(xiàn)階段在考試指揮棒的影響下,傳統(tǒng)課程教育過于重視對學生理論知識的教學,忽視了對學生實踐能力、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造成"高分低能"的教學現(xiàn)象。知識習得方面的目標應定位于完善知識結構上;而在課外應將動手能力嚴格界定在,家長可監(jiān)管范圍下的課堂實驗重復操作或有限創(chuàng)新領域。
關鍵詞:初中物理;動手能力;培養(yǎng)
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活動中,要想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激發(fā)學生動手的欲望,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物理學習的興趣,誘導學生的好奇心。在目前有關初中物理教學模式的研討中,似乎未能對學生動手能力方面進行關注?;蛘哒f,即使提到了要提升他們的綜合應用能力,但其指向也十分泛泛。實踐表明,學生在缺乏必要的物理操作能力,將嚴重弱化他們將物理知識應用于生活實踐。為此,這便構成了本文立論的著眼點。
從現(xiàn)有課程教學體系來看,初中物理主要由課堂教學和實驗教學組成。其中,課堂教學以理論知識講授為主線,并穿插的有教師的實物演示;而在實驗教學中,則根據(jù)理論教學進度進行規(guī)定項目操作。不難看出,若要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則只有從實驗教學中下工夫。實則不然,特定的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建立在一定的意識塑造基礎之上,只有增強了學生的動手意識,才能使物理實踐操作從課堂延伸至課外。最終,全方位培養(yǎng)起他們的動手能力來。
鑒于以上所述,筆者將就文章主題展開討論。
一、目前初中物理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考察目前在教學中存在的不足,有助于尋找到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的切入點。為此,以下將從兩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高估了學生的探究意識
探究意識并不是學生先天就具備的能力,其依賴于他們在長期學習中所受的問題意識訓練??v觀我國小學、初中教育,盡管在素質教育方面取得了明顯的成績,但在社會大環(huán)境的影響下學生仍然缺乏問題意識,這樣就逐漸鎖定了學生的思維習慣。從而,當初中物理教師根據(jù)探究式教學法來構建課程體系時,往往能與教師形成互動的則是少數(shù)成績較好的學生。
(二)忽略了學生的主體意識
顯而易見,在進行物理知識講授時必然存在著教學目標。這時就遇見一個難題,即如何在有限的課時內通過探究式教學來達到教學目標呢。若是換成傳統(tǒng)的“你教我聽”的模式,該問題似乎就不存在了。由此,諸多教師在教學目標管理約束下,往往采取以教師為主體的問題發(fā)問式教學,試圖通過引導來順利完成教材上的知識講解。不難看出,這種所謂的“問題導向”更像是傳統(tǒng)教學中的知識過度。由此可見,并未與探究教學模式相匹配。
這里之所以強調探究意識和主體意識,是因為在增強學生動手能力意識方面,這兩個方面的主觀意識將起到驅動作用。結果,因教育大環(huán)境使然和教學理念問題,就導致了該主觀意識難以實現(xiàn)。
二、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的目標定位
根據(jù)以上闡述可知,建立起學生參與動手能力的自我強化意識,比教師演示、督促更有意義。那么學生動手能力培養(yǎng)的目標是什么呢。這將關系到培養(yǎng)模式的具體施展。
結合筆者的工作體會,可將目標定位歸納為以下兩個方面:
(一)知識習得方面的目標定位
眾所周知,物理學科本身就是一門需要用實踐去檢驗、去論證的自然科學。盡管初中物理所呈現(xiàn)的知識都具有很強的穩(wěn)定性,但在“知行統(tǒng)一”原則下也應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不難理解,通過知行統(tǒng)一的學習路徑,將強化他們對物理知識的掌握程度。這就意味著,知識習得方面的目標應定位于完善知識結構上。
(二)生活實踐方面的目標定位
關于將物理知識運用于學生的生活實踐之中,已在廣大同行之中達成的共識。但究竟需運用到何種程度,以及通過怎樣的形式來運用則缺乏具體的行動方案。筆者認為,鑒于初中物理知識的基礎性和課外實驗的風險性,應將動手能力嚴格界定在“家長可監(jiān)管范圍下的課堂實驗重復操作或有限創(chuàng)新”領域。這里還須強調,對于廣大農(nóng)村初中學生而言,因學校教學方面缺少足夠的實驗設施。因此,動手能力是否可以放在解決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方面的簡單物理問題,則值得思考。
以上兩個方面的目標定位,便支撐起了新課程改革的目標。
三、目標定位下的培養(yǎng)模式構建
根據(jù)以上所述并在目標定位下,以下將從三個方面闡述培養(yǎng)模式的構建。
(一)理論教學方面
理論教學課時占到了初中物理教學總課時的大部分,這時就應該培養(yǎng)學會參與動手的意識。不得不承認,受到學生個體差異性的影響,動手能力的強弱難以調和。但在意識培養(yǎng)方面,則可同時激勵他們親臨大自然的愿望。為此,教師在理論知識講授時,可以穿插一些物理學家的工作背景和工作過程。從而,通過事例來促動學生的情感。
(二)實驗教學方面
實驗教學本應成為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的主要環(huán)節(jié),但因學生人數(shù)與設備數(shù)量比值不盡合理(大多數(shù)學校存在這種情況),也難以支撐起這一重任。實踐還表明,部分學生因物理基礎差也影響到實驗參與度,且整個實驗流程可能是由小組一兩個學生完成的。為此,筆者建議:可以將實驗按照技術流程分解下去,給小組每位成員都安排任務;最后,實驗結束后給出小組成績,該成績再由小組組長按成員合作效果給予分解。當然,該成績與期末測試成績掛勾。
(三)學生自主方面
學生自主方面要嚴格保障人生安全。不難知曉,力學實驗、電學實驗都可能造成人身傷害事故。因此,教師在與學生家長的溝通上,應強調實驗應在家長的監(jiān)督、管控之下。在很多農(nóng)村地區(qū)因家長外出務工,因此,教師可以不鼓勵他們在家中進行實驗操作。
綜上所述,以上便構成筆者對文章主題的討論。
四、小結
只有增強了學生的動手意識,才能使物理實踐操作從課堂延伸至課外。知識習得方面的目標應定位于完善知識結構上;而在課外應將動手能力嚴格界定在,家長可監(jiān)管范圍下的課堂實驗重復操作或有限創(chuàng)新領域。
參考文獻:
[1]張曉芳.中學物理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獨立創(chuàng)新[J].現(xiàn)代交際,2010(12).
[2]胡紅兵.問題教學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淺析[J].才智,2011(1).
(作者單位:貴州省金沙縣高坪鎮(zhèn)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