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靜
摘要:作文,是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是衡量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尺度,是現(xiàn)代社會進行交際的重要手段,但現(xiàn)在的學生又特別怕寫作文。其實,我們老師們在閱讀教學中重視讀寫結(jié)合,巧妙滲透作文教學,就會化難為易,培養(yǎng)起學生寫作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作文;興趣;積累;技巧
中圖分類號:AG6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5-9214(2016)10-0027-01
作文,是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是衡量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尺度,是現(xiàn)代社會進行交際的重要手段。那么,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呢?結(jié)合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我認為可以將寫作與閱讀教學巧妙結(jié)合,在閱讀教學中巧妙滲透寫作訓練,就會將枯燥的作文教學搞得有聲有色,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在閱讀教學中指導學生積累詞句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边@句話很好地闡釋了閱讀和寫作的關系。在平時的作文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在寫作的時候雖然頭腦里面很有想法,但是卻在語言表達上面有所欠缺,不能找到合適貼切的詞語來準確表達自己的思想,導致文章缺乏文采。這些都是由于學生沒有厚積所導致的,只有做到厚積薄發(fā),才能寫出更加具有文采的作文。小學階段是學生寫作的初級階段,更加應該注重學生厚積,但是大部分小學生由于其年齡特點,對看書沒有濃厚的興趣。因此,我們老師在平時的閱讀教學時就應該加強詞、句的理解和積累,培養(yǎng)學生遣詞造句的能力。這樣長此以往,學生所積累學習到的知識越多,才能達到一個豐富的詞匯積累,寫作的時候文章也就自然更加有文采了。
詞句的積累在語文教學中十分重要,只有積累了大量的詞語,才能充分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因此,我在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過程中,注意讓學生積累詞語,深切體會祖國語言文字的無窮魅力。在豐富多彩的語言活動中,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語言、積累詞語的興趣。
二、在閱讀教學中教會學生寫作技巧
小學生習作要求做到有條有理,有詳有略,有情有意。而小學語文教材中的選文體裁豐富,包括寫人、記事、寫景、狀物,每一篇課文都可以是我們進行寫作教學的范文。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我注意指導學生感悟作者的表達方法,領會作者的寫作技巧,并適時地進行小練筆。如:
1.詳略結(jié)合。《北京的春節(jié)》一文,老舍先生以時間為經(jīng)線,以人們的活動為緯線,介紹了老北京過春節(jié)的很多習俗,活動也很豐富。而作者在眾多活動中就詳寫了臘八、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的習俗,其余的略寫。這樣既讓讀者感受到老北京人過春節(jié)的隆重、熱鬧,又不覺得啰嗦。在教學中,我以表格的形式讓孩子梳理出作者抓住了哪些時間的哪些活動來寫,詳略一目了然,也很直觀地感受到略結(jié)合的妙處。然后讓同學們列舉在寫哪些文章中可以運用這種方法,比如寫運動會,聯(lián)歡會這些活動時就一定要注意詳略結(jié)合。
2.動靜結(jié)合。四年級上冊有一篇巴金先生的文章——《鳥的天堂》,作者寫了兩次經(jīng)過“鳥的天堂”時所看到的不同景象;第一次作者抓住了榕樹靜止不動的特點,寫了大榕樹的靜態(tài)美;第二次通過描寫樹上眾鳥紛飛的壯觀景象,寫出了“鳥的天堂”動態(tài)的美。教學中,讓同學們把第一次去和第二次去看到的景象對比起來一讀,就能感受到動靜結(jié)合的描寫方法的妙處。然后進行小練筆,讓孩子寫平靜的湖面和微波粼粼的湖面,同學們對動靜結(jié)合的寫法就有了更深的認識。
3.語言準確、生動。如《一夜的工作》描寫總理辦公室陳設簡單那一句?!澳鞘且婚g高大的宮殿似的房子,室內(nèi)陳設極其簡單,一張不大的寫字臺,兩把小轉(zhuǎn)椅,一盞臺燈,如此而已。”這句話中量詞的應用,對比的寫法,讓我們體會到了總理生活的儉樸。教學這一段時,我先讓同學們讀,談體會,并找出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到的。然后讓一同學即興表演專注學習的樣子,同學們馬上動筆寫,感受用詞準確,描寫生動。
三、在閱讀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
模仿是小學生的重要心理特征之一,學生的寫作訓練不可沒有依傍和模仿,就像兒童模仿大人學說話一樣。茅盾說:“‘摹仿是創(chuàng)造的第一步,‘摹仿又是學習的最低形式。”模仿是創(chuàng)造的基礎,創(chuàng)造是模仿的目的。通過模仿使學生具有成就感,進而促進他們?nèi)ラ喿x,從而更有動力去寫作。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當學生對一些重點語句、精彩描寫進行品味,興趣正濃的時候,教師及時提出讓他們仿寫,此時學生的情感體驗正處于高峰階段,仿寫也就變得輕松容易了。
比如在教《成吉思汗和鷹》一課時,課文中這一段很好地表現(xiàn)了昌吉思汗懊悔不已的心情:
成吉思汗愣住了。他忘記了口渴,回頭呆呆地看著躺在巖石下的那只可憐的、死去的鷹。
“那鷹救了我的命!”他大聲喊道,“可我怎么回報它的呢?我把它殺了呀!”他懊悔不已,沿著石壁爬下來,小心翼翼地拾起死鷹,放進自己的獵袋。
教學中我讓同學們先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動作、神態(tài)、語言的描寫將心理活動形象化的。緊接著,我就讓孩子們仿照課文的寫法寫一段話,突出“緊張”、“恐懼” 或者“ 驚慌”的心理活動。有了前面的示范同學們就很樂意動筆了,而且也寫得輕松。
四、在閱讀教學中教會學生寫作的源泉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敝杂袖镐盖迦且驗橛胁唤叩纳钏?。如果閱讀好比“源頭活水”,那么寫作就好比是“如許清泉”。所以,在閱讀教學中,不僅要學習課文中的表達方法,還要引導學生多觀察生活,開掘?qū)懽鞯脑慈?,積累材料,寫出更多更好的文章來。但小學生作為寫作的初學者,對于如何攝取生活、采集材料可以說是一竅不通,往往寫作素材單一雷同、寫作技巧的欠缺,導致思維的活躍甚至僵化、思維膚淺貧乏,有時因為找不到寫作的素材而厭惡或者干脆拒絕寫作。
于是,在教課文時,我們要引導學生去體會作者是怎樣選擇典型材料的,怎樣來表現(xiàn)中心的。如《忘不了的笑聲》是通過同學們的笑來寫同學的特點,《老師領進門》是通過老師教詩編個故事來幫助我們理解這件事來表現(xiàn)老師對他的影響,表達對老師的感激之情?!俄斖肷倌辍吠ㄟ^寫少年在失敗后沉著冷靜最后終于表演成功來告訴我們“失敗乃成功之母”。通過學習使學生懂得在生活中做有心人,善于觀察,才能積累素材,寫出好文章來。從而使學生認識到,很平凡的事情也可以成為很好的題材,寫作的素材無所不在,只要我們用心觀察。
在閱讀教學中滲透寫作教學,讓學生充分理解教材,把課文內(nèi)容化為他們的自我認識。反過來,這些寫作好了,又能促使學生對教材的理解更趨深入,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應滲透寫作教學,二者相得益彰。
(作者單位:四川省達州市通川區(qū)第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