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飛
【摘 要】互聯網時代,高中學生對的手機依賴,嚴重影響了他們的身心健康。本文以現有的研究資料為基礎,歸納分析“手機依賴癥”的特征、危害、原因分析及應對策略,以期對解決高中生“手機依賴癥”問題進行深一步的探討和研究的提供借鑒。
【關鍵詞】高中學生 網癮 手機依賴癥
1 研究背景
21 世紀初,互聯網以其平等、開放、協作、分享等特征,和便捷性、交互性、豐富廣域性等優(yōu)勢,備受高中生的青睞。它在開闊高中生的知識視野,拓展高中生的求知手段和交往時空方面,給高中生的學習生活帶來極大便利,但是,也給高中生的健康成長帶來不容忽視的負面影響。
然而,隨著中國高中生使用手機的普及,尤其是對手機使用過度成癮的問題逐步成蔓延趨勢,也引起教育界的廣泛重視。從2005 年以來學界對網癮的探討到 2015年以來社會各界對手機依賴癥”的關注,無不反映了互聯網對高中生的負面影響已經引起了整個社會的高度。
2 問題的提出
“手機依賴癥”一詞的提出最早出現在2003 年。手機依賴癥是一種新的心理疾病,在無法使用手機或忘記攜帶手機時,常會出現情緒的極端變化,如煩躁不安、言語粗俗、情緒低落抑郁寡歡等,這種現象實際上已經是成癮的表現,并將其稱之“手機依賴癥”(Mobile Phone Dependence,MPD)。對于手機的運用是否可以看作是依賴,區(qū)別在于是把手機當成一種工具,還是出于主觀上不能離開手機。2013年,漫畫版“手機依賴癥”躥紅,在網絡上引發(fā)熱議?!霸缟闲褋硐让謾C,晚上睡了才放下,走路、做飯、洗澡、上廁所都得帶著手機,手機不在身邊就心煩意亂……”。
“手機依賴癥”密切相關的另一個詞語是“手機鴉片”。2005 年,“手機”和“鴉片”兩個本無聯系的詞語連接起來,“手機鴉片”一詞誕生。隨著智能手機普及應用,“手機鴉片”又被社會熱烈談論,“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就是我在你身邊,而你卻在玩手機”;“國人百年前躺著吸鴉片,如今躺著玩手機,姿態(tài)驚人相似”。上述調侃反映了智能手機對人的生活的滲透程度之深。當然對高中生的影響不容忽視,尤其對高中生的人格形成﹑學業(yè)表現、人際關系都會造成重要的影響,主要有以下三點:
第一,在心理方面,網絡的虛擬性和隱蔽性有可能會誘發(fā)高中生的雙重人格,網絡操縱時間失控又會導致“互聯網成癮綜合征”,使高中生產生孤獨、敏感、憂郁等心理疾病。
第二,在思想方面,由于手機上網監(jiān)管難度較大,不法分子抓住這一點,在網上傳播低
俗有害信息。而相當一部分高中生由于好奇心強,但思想覺悟、自我保護意識比較低,并
且長期與這些有害信息接觸,這就導致他們的思想受到嚴重的侵蝕,甚至產生了變質。
第三,在行為方面,網絡散漫的聊天方式,無節(jié)制的玩樂形式會使高中生形成不良的思維習慣,難以集中注意力。另外,網絡交流的隱蔽、無約束性,極容易誘發(fā)高中生做出一些違背常規(guī)的舉動,潛伏一定的社會隱憂。
3 手機依賴癥的成因
導致高中生網癮和手機依賴癥的因素,現有研究成果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第一,高中生網癮和手機依賴癥是一種心理疾病。《網絡成癮臨床診斷標準》把網絡成癮正式納入精神疾病診斷范疇。有研究“從社會問題醫(yī)學化、行為成癮以及醫(yī)學模式等方面論述了網癮是一種心理疾病,而不是社會病、思想病或素質病”;“網癮是個人的行為現象,應該從有機理學自我決定理論的角度探討網癮行為的個人內心根源因素”。
第二,綜合原因分析?!熬W絡成癮的原因大致可歸納為網癮者的內在原因、家庭環(huán)境因素和青少年自身的因素及網絡誘惑”;現有的“網絡管理制度不健全、社會活動中難以實現自我價值、過于便捷的上網途徑﹑心理素質欠缺等影響因素”是網癮產生的土壤。
第三,素質教育推行不力網癮的就在于家庭教育的不健康、應試教育的不科學和社會文化的不良影響。
第四,人際交往出現問題。很多高中生比較相對沉迷于自己的那個小圈子,缺少人與人之間更多的交流溝通。
第五,部分學校學風出現問題嚴進寬出的招生政策,不良的學習風氣松弛的治學風氣以及不正的學術風氣都在侵蝕著學生的思想認識,影響著他們的學習觀念。
4 解決對策探析
面對手機網絡的各種有害信息的侵擾及其負面影響。要堅持以人為本、以導為主的原則,根據高中生成長的身心特點,引導高中生正確認識和理解手機網絡并合理地利用,以促進其身心健康成長。在探尋防治策略的時候,一方面,我們不能簡單地把它們歸罪于科技綁架,另一方面,讓互聯網和手機某種程度上回歸他們的工具本質,同時針對不同的狀況,辯證地采取以下策略加以施治:
第一,心理治療有研究者從心理分析等方面入手,探索心理干預治療網癮的途徑:實施心理認知護理對網絡成癮患者有較好的效果,可以有效地戒除網癮,糾正患者的認知偏差,重塑和完善患者的人格;團體心理干預不僅對網絡成癮青少年成癮總體情況和社交安慰方面有顯著改善,而且對家庭功能的角、總的功能及領悟社會支持方面的情況均有顯著改善作用;內觀認知療法能夠改善網癮患者的負性情感,提高他們領悟社會支持和容納他人的能力,對其心理康復有積極的作用。
第二,綜合治理機制“擺脫網癮的關鍵在于綜合治理,特別是加強健康網絡建設,加強健康上網教育,加強規(guī)章制度建設等加強健康上網教育家庭和諧與交流以及心理矯治和優(yōu)化社會網絡開展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培養(yǎng)良好的興趣愛好;加強大學生信息素質教辯證地看待網絡,防止網絡崇拜。
第三,構建援助體系擺脫網癮要從治本入手,建立心理學習就業(yè)援助體系及運用現代“脫癮”法,形成多層次、多形式的學生網癮特殊群體援助體系”。
第四,體育干預治療和圖書館綜合治療有實證分析指出,體育干預對網癮癥狀的改善有積極作用;體育運動對于促進大學生網絡成癮者戒除網癮獲得健康心理具有積極作用加強體育教育,采用體育的方法和手段進行干預,在玩的涵義上,用積極的觀念和形式去影響青少年,將有助于青少年網絡成癮問題的解決學校圖書館應憑借自身優(yōu)勢,采用閱讀療法音樂療法同伴支持法及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對學生網絡成癮者進行教育救治。
第五,加強學校優(yōu)良學風建設。學校要更加重視立德樹人,環(huán)境育人?!凹訌婎I導,整體規(guī)劃,把學風作為學校創(chuàng)品牌樹信譽、謀發(fā)展的基礎建設來抓。
5 結語
學生網癮及手機依賴癥說到底是人類與科技的關系,在理解兩者關系的問題上,科技倫理已有相當多的研究成果當科技倫理與利益結合在一起的時候,原來單一的互聯網技術就不得不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不得不權衡更多的利益考量;當學生在妥善處理網絡雙刃劍雙重效應的時候,大學生的“自律”與社會規(guī)范的“他律”同樣重要,不可缺一。只有動員全社會的力量齊抓共管,形成教育監(jiān)控合力,才能營造健康向上的網絡環(huán)境,規(guī)范高中生的網絡行為,有效減少高中生對手機的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