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珠 董瑞
摘 要:介紹了全壽命周期管理在國內外的發(fā)展狀況,在地市電網系統(tǒng)中的應用和存在的問題,強調了資產全壽命周期過程管理中地市電網各專業(yè)數據的搜集和積累的重要性,以便實現資產的全過程、精益化管理。
關鍵詞:全壽命;周期;應用
1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的基本概念
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是以資產作為研究對象,從系統(tǒng)的整體目標出發(fā),統(tǒng)籌考慮資產的規(guī)劃、設計、采購、建設、運行、檢修、技改、報廢等管理行為和技術要求,實現資產全壽命周期內安全、效能、成本的綜合最優(yōu)。
2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在電力行業(yè)中應用探索
2.1在國外的應用。美國將全壽命周期成本管理的方法首先應用于核電站,在此應用基礎上將該項技術推向了發(fā)電機、勵磁機、低壓輸配電系統(tǒng)、儀用空氣系統(tǒng)。加拿大和歐洲一些國家將全壽命周期成本管理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結合起來,偏向于電力系統(tǒng)中的綠色能源,在計算成本中考慮了環(huán)境的影響。英國NG公司、法國EDFEnergy公司、新加坡電力公司等多家國際知名電力公司也引入全壽命周期管理理念,并在此領域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2.2在國內的應用概況。在國內,從2003年起華東電網有限公司、華東電力試驗研究員有限公司和上海市公司開展了以LCC為主線的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工作,在多個實踐項目中實施和驗證。國網公司2005年開始組織國網北京經濟技術研究院和中南大學,開始了現有制度體系下如何進行全壽命周期管理的研究。2008年以來,重慶、山東、天津電力公司等單位逐步開展了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工作。
河南省電力公司結合110kV金谷園變電站整站改造,在國內首次實現了數字化變電站的創(chuàng)新性功能的應用,;河北省電力公司出臺了《投資效益考核辦法》,推行初設階段可再次進行評估優(yōu)化調整系統(tǒng)方案的工作。江蘇公司開展了“雙維模型分析法”研究,在全口徑、全過程和全價值三個方面推進精益化管理;浙江公司建立了技術專家評價、運行質量評價、高級專家評價的多層次供應商評估體系。
3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在地市電網的應用實踐
根據公司電網資產的特點和資產管理的需求程度,公司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首先從電網一次主設備和相應二次設備入手開展試點和推廣工作,然后再擴展到配網和農網電氣設備,隨著體系的不斷完善,機制的不斷成熟,管理范圍將繼續(xù)擴展到通信設備以及計量裝置等附屬設備,最終實現公司所有電網資產的全面、全方位、全過程、精益化的統(tǒng)一管理。
3.1國家電網公司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框架體系。以全系統(tǒng)、全過程、全費用為原則,以系統(tǒng)工程理論為方法,以分層分級管理為模式,以管理階段和管理要素為體系,以指標體系為核心,以工作流程為載體,以評估考核為手段,以實現閉環(huán)管理為目標構建的。其數據來源于PMS、ERP、可靠性、規(guī)劃等系統(tǒng)。
3.2在公司系統(tǒng)推行資產全壽命的分部實施措施。首先制訂了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框架體系,明確總體目標和管理層次,建立由各階段管理策略、工作流程、評估考核和保障機制組成的管理體系;其次建立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評估指標體系,建立分析評價模型,以流程管理改變基于職能的資產“分段”管理模式,形成精益化的閉環(huán)管理機制;統(tǒng)一固定資產與電網生產設備分類標準和體系,統(tǒng)一財務資產管理與生產設備管理,統(tǒng)一資產帳、卡、物記錄,完善基礎數據管理體系;完善公司成本預算和核算制度,健全精益化的資產全壽命周期成本財務管控體系;建立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績效評估和持續(xù)改進的工作機制,初步形成符合公司發(fā)展戰(zhàn)略的資產全壽命成本管理業(yè)績考核體系;結合公司信息化SG186工程建設,實現帳、卡、物的聯動,優(yōu)化資產管理信息工作流程,基本建成滿足公司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工作需要的信息化管理系統(tǒng)。
3.3遠期目標。形成符合公司發(fā)展戰(zhàn)略、可以靈活調整、配置的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戰(zhàn)略和企業(yè)文化;完善并健全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戰(zhàn)略相適應的管理流程和工作機制;建立完善的資產成本管理體系,實現對公司資產的精益化控制
4資產全壽命管理中的困難和挑戰(zhàn)
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在店里系統(tǒng)應用處于起步階段,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也遇到了許多困難和挑戰(zhàn)。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4.1人員對資產全壽命管理認識有限。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是一項創(chuàng)新工作,要充分認識到這項工作的重要性,從“全系統(tǒng)、全壽命、全成本、全過程、全方位”認識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轉變傳統(tǒng)觀念和工作方式,盡快完成從理念到理論、從理論到體系、從體系到實踐的認識轉變,扎實有效地推進這項工作。
4.2基礎管理仍然比較薄弱。主要表現在:一是標準化程度不高,標準化體系尚不健全,無法實現標準的動態(tài)化管理和統(tǒng)一協調;二是信息化水平不高,無法實現資產帳、卡、物統(tǒng)一和聯動,無法實現現場數據的直接采集、統(tǒng)計和分析;三是基礎數據和信息管理亟待加強,缺乏長時間的基礎數據和管理信息積累;四是財務管理精益化程度不高,缺乏基于全資產、全壽命的成本預算和核算機制;五是資產風險評估不夠完善,難以為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提供常態(tài)的、科學的決策依據等等。
4.3職能管理方式難以適應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的需要?;诼毮艿馁Y產“分段”管理,使各部門有不同的工作目標、范圍和側重點,造成資產管理目標不完全統(tǒng)一,難以適應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的需要。一是各階段管理信息無法共享,反饋評估機制不健全,閉環(huán)反饋機制未形成,部門只注重局部利益;二是工作銜接不夠有效,業(yè)務流程設計不夠精細,制度、標準之間存在差異或沖突,導致工作效率降低和管理成本增加;三是資產管理欠缺“全過程”評估,更注重某個時間點或某段時期的成效。
5結語
全壽命周期管理已在國內外多個行業(yè)得到了推廣和應用,在電力行業(yè)也已經得到了一定的應用。但是由于在使用周期成本管理理念時需要使用較多的設備及系統(tǒng)數據,需要各個專業(yè)的協同配合,因此必須注重地市電網專業(yè)數據的搜集和積累,以推進全壽命周期管理理念在基層電力行業(yè)中的應用。
作者簡介:
張國珠,女,山西運城人,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電力安全及質量監(jiān)督管理工作。
董瑞,男,山西萬榮人,工程師,主要從事電力生產維護工作。
(作者單位:國網運城供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