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榮奎
摘 要:“以審判為中心”的現代訴訟制度下,職務犯罪偵查人員出庭說明情況利與弊并存。在司法實務的角度對利與弊及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全面分析研究,積極適應現代訴訟制度要求,為推進司法體制改革發(fā)揮檢察機關獨有的作用。
關鍵詞:以審判為中心;偵查人員出庭;利弊
一、職務犯罪偵查人員出庭作證之利
1.對查明事實,證實指控犯罪有利
偵查人員出庭后應當對證明案件事實的證據從提供、收集、審查以及形式上是否符合法律規(guī)定的要求進行說明。以證明證據收集從程序、實體上是符合法律規(guī)定的,無法律禁止的違法取證行為,不存在“非法證據”,從而證明證據的合法有效性,提高法官內心對證據合法性的確認,對查明犯罪事實,證實、指控犯罪提供支持,利于案件判處。司法實踐中,針對被告人翻供和其辯護人的質疑,偵查人員出庭應當有理有據的當庭拆封符合法律規(guī)定的“訊問過程全程同步錄音、錄像”進行播放,用訊問筆錄記載的起止時間和符合法律要求相關證據證明其訊問的合法性。其它類證據同樣有不同的說明方法,這里不再贅述。只要嚴格依法全面收集證據,就會始終立于不敗之地。
2.減少訴訟延宕,節(jié)約司法資源
偵查人員出庭說明情況是以審判為中心訴訟制度的具體體現。庭審中,對現有證據不能證明證據收集合法性的,法庭按法定程序通知偵查人員出庭說明情況,以證實證據收集的合法有效性,及時消除當事人特別是被告人及其辯護人質疑,提高法庭采信證據信心。防止浪費法庭的時間,使案件及時有效的得到判處,從而減少案件久審不決,節(jié)約司法資源,提高司法公信力。
3.補強指控犯罪能力,緩解公訴人壓力
公訴案件審理中,公訴人代表國家承擔著指控犯罪、證實犯罪、揭露犯罪的重要職責。如果被告人或者辯護人對證據收集的合法性存在異議,建議法庭以非法證據進行排除。此時,公訴人在法庭上證明證據合法性的壓力會加大,弄不好會使案件形成顛覆性錯誤。偵查人員及時出庭說明情況,不僅會及時有效化解控辯雙方爭議的焦點,增強法庭采信爭議證據的信心,也會緩解公訴人在非法證據證明責任上的壓力,有利于進一步查明案件事實,準確適用法律,讓案件得到準確公正判處。
4.實訓偵查人員,增強其工作責任心
通過出庭,偵查人員在接受法庭詢問并說明情況時會發(fā)現自己收集的證據存在的瑕疵或不足。如言詞證據的收集是否由兩名偵查人員進行,是否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問話是否切中要害,記錄是否全面準確,存在不存在以非法證據需要法庭排除的問題等。收集的物證、書證、電子資料、音像資料等是否嚴格按照法律規(guī)定的程序進行。偵查中容易犯的錯誤在庭審中往往會暴露無遺,對提高偵查人員偵查水平大有裨益。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要求偵查人員出庭說明情況,目的是促使辦案人員樹立辦案必須經得起法律檢驗的理念。通過參加庭審,偵查人員在辦理具體個案時會從實體公正、程序公正上進一步樹立起責任意識,嚴格按照法律規(guī)定把案件辦理成經得起歷史檢驗的案件,防止冤家錯案的發(fā)生。
二、職務犯罪偵查人員出庭作證之弊
1.證明力不強,庭審效果差
按照法律規(guī)定,偵查人員作為證據形成的參與者、制作者出庭說明情況的目的是證明其收集證據的合法性。證明其在收集證據時沒有刑訊逼供、誘供等以非法方法取證的行為,證明被告人供述和證人證言是自己的真實意思表示,請求法庭采信作為定案的證據。但司法實踐中,偵查人員出庭說明的情況往往會得到被告人或者辯護人的質疑,往往各執(zhí)一詞,“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使法庭對證據的采信難以確定,如果再無其他證據相互印證,對案件處理會帶來不確定因素。因此,偵查人員特別是職務犯罪偵查人員對行賄受賄等特殊犯罪出庭說明情況,證明力不強,庭審效果差。需要出庭的偵查人員出庭前務必做好充分準備和應對。
2.觀念落后,影響工作積極性
偵查人員不愿和拒絕出庭在司法實踐中較為常見。究其原因,主要是執(zhí)法觀念的落后。在依法治國的大背景下,偵查人員的職務行為同樣需要接受監(jiān)督和制約,法庭質詢只是對個案證據索取的合法性進行進一步核查,也是對偵查行為合法性的監(jiān)督,與對被告人的訊問有本質的區(qū)別。偵查人員沒有特權,也不會高人一等,出庭說明情況是法律規(guī)定的義務,應當不折不扣的執(zhí)行。
三、職務犯罪偵查人員出庭作證需要解決的問題
1.不當說明責任待界定
偵查人員出庭是以證人身份出席法庭接受詢問,說明情況的,但顯然與普通證人出庭作證是不相同的。其出庭不是個人行為,而是職務行為。出庭人員在法庭上的一切言論代表的是偵查機關對證據采集合法性的解釋和說明,因為證據的收集和固定本身就是偵查機關的職務行為,證據的出示和運用又是公訴部門的基本職責。偵查人員出庭對證據說明情況是對公訴職責的補強和延伸。偵查人員出庭存在不當說明,導致言詞證據或其他證據不被法庭采信,發(fā)生案件判處不當甚至錯誤,出庭偵查人員應負什么責任,法律尚無明確規(guī)定。有學者認為應當免責。但免責不足以懲戒和警示出庭偵查人員提高其工作責任心和業(yè)務能力,不可取。追究責任又會打擊其出庭積極性,阻礙法律規(guī)定的實施。因此,需要認真研究解決。
2.不出庭制裁措施要規(guī)定
偵查人員不出庭、遲延出庭現象較為常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刑事訴訟法》第57條2款只規(guī)定了偵查人員經法院通知應當出庭的義務,沒有規(guī)定偵查人員不出庭或者遲延出庭應當承擔的責任和應受到的處罰措施,致使偵查人員不出庭或者遲延出庭無法受到相應追究。偵查人員拒絕出庭法院和偵查機關也沒有辦法進行制約和處理。因而,法律規(guī)定相應制裁措施是非常必要的和亟待解決的問題,制定時可參照《刑事訴訟法》第188條規(guī)定執(zhí)行。
3.職業(yè)風險需保護
偵查人員特別是職務犯罪偵查人員出庭受到的壓力和打擊報復是顯而易見的。其職業(yè)風險如果不依法進行保護,是沒有人愿意承受巨大壓力甚至冒著身家性命的風險去出庭說明情況的,對偵查人員進行職業(yè)風險保護亟需以立法的刑事予以確定。在執(zhí)行《刑事訴訟法》第62條、第63條、第187條和第188條規(guī)定的對證人、鑒定人出庭作證規(guī)定外,也可參照《死刑案件證據規(guī)定》第16條“證人出庭作證,必要時人民法院可以采取限制公開證人信息、限制詢問、遮蔽容貌、改變聲音等保護性措施”予以特別保護。減少偵查人員出庭說明情況的風險,確保其依法真實的說明證據采集的合法與非法性,為案件得到準確判處提供可靠依據。
(作者單位:北京市密云區(qū)人民檢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