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麗
摘 要:閱讀作為大學英語教學的重點,一直是檢測英語學習者綜合英語能力的重要手段,受到廣大師生的重視。但由于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局限,教學效果不明顯等問題,對大學英語教學提出了極大的挑戰(zhàn)。本文對任務型教學法進行探討,闡述任務型教學法在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優(yōu)勢,任務型教學法將語言知識與語言技能結(jié)合起來,有助于學生語言能力的全面提高。
關(guān)鍵詞:閱讀;英語;任務型教學法
大學英語閱讀作為語言學習的一種重要輸入方式,在聽、說、讀、寫、譯這五項基本技能中占有及其重要地位。閱讀課的開設(shè)不僅是為了讓學生學會詞句、語法等基礎(chǔ)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感觸到文化語境,培養(yǎng)語感,提高學生快速提取材料信息的能力。某種程度上可以說閱讀課的開設(shè)是畢業(yè)生滿足社會需要的保障。然而,就筆者在多年教學活動中獲取的信息和所做的一些調(diào)查來看,普通高校學生英語閱讀能力提高比較緩慢,其現(xiàn)有的閱讀水平很難適應當今信息日益膨脹的社會形勢。為構(gòu)建更科學、更高效的英語閱讀教學模式,筆者在此倡導一種國外普遍提倡的英語閱讀教學方法:任務型教學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一、任務型教學法的定義
任務型教學(Task-Based Learning,簡稱TBL)是20世紀80年代由勃雷泊(Prabhu, 1987)從教學的角度提出來的,其目的是使學生通過用語言完成任務的方式學習語言。在此基礎(chǔ)上,紐南(Nunan, 1989)對交際任務設(shè)計模式的研究以及英國語言學家Jane Willis對任務型學習框架的分析,進一步深化了任務型教學的內(nèi)涵。隨后,人們提出了交互假設(shè)、交際效度理論、任務型學習的方法論與社會文化觀。這些研究豐富了任務型學習的理論,使任務型教學從單一走向多元化。
在對于任務的定義上可以說是百家爭鳴,各有千秋。但綜觀各個學者對于任務的定義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任務必須涉及情景、目標、活動、結(jié)果、意義、評價六個部分的內(nèi)容。首先,任務型教學倡導真實的語言情景的創(chuàng)設(shè),在真實的語言情景下產(chǎn)生真實的交際需要;其次,任務要有一定的目標,即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解決實際的交際問題;再次,任何任務都必須以活動的形式進行,它是在同伴之間通過合作、交流、探究的方式進行學習的;第四,任何任務的最終都要形成一定的產(chǎn)品,即結(jié)果,以檢測學生們在學習中的效果;第五,任何任務都必須有意義,否則就是對語言的機械訓練;最后,對于結(jié)果的評價也不容忽視,因為它是對學生勞動的肯定,同時也是一種激勵。
二、任務型教學法在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根據(jù)任務型教學模式的特點,英國語言學家Jane Willis把任務型教學模式分為閱讀前(Pre-task)、任務環(huán)(task cycle)和語言聚焦(language focus)三個階段。
“任務前”階段(pre-task),閱讀前階段的教學目的是熟悉教材的主題,開展預測內(nèi)容活動。教師介紹本單元主題,然后學習者進行活動,目的是為完成任務進行必要的準備;經(jīng)過閱讀前階段的準備后,學生已在大腦中勾勒出課文主題的大概輪廓,并對課文內(nèi)容有所了解,然后進入到“任務環(huán)”階段(task cycle),學習者通過結(jié)對子或分組進行活動,然后以口頭或書面形式向全班匯報任務完成的結(jié)果;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投入閱讀活動,通過運用各種閱讀方式和技巧來閱讀和理解課文,獲取信息,培養(yǎng)閱讀技能。最后是“語言重點”階段(language focus),強調(diào)任務中的一些特殊的語言形式并進行練習,并就學習者在上一個階段的表現(xiàn)給予反饋。willis將此稱為ppp(presentation, practice, production)步驟的顛倒模式,與ppp(呈現(xiàn)、練習、表達)步驟相比,任務型教學法為學習者提供了更多的語言使用的機會。下面我們以《新視野大學英語1》第五單元Section A《Cliff Young,an unlikely hero》為例具體說明任務型教學法在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一)任務教學目標
① 知識目標:掌握文中出現(xiàn)的生詞和短語;學習如何按時間安排順序來寫英語段落的寫作方法。② 能力目標:培養(yǎng)速讀、略讀、查讀的能力;聽力理解能力;溝通、交流能力。③ 情感目標:通過學習《Cliff Young,an unlikely hero》,使學生懂得堅定的決心,頑強的毅力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二)任務設(shè)計
任務一:聽有關(guān)參加運動會的一段話,回答三個問題,前兩個問題是考察對于聽力材料中運動會信息的理解,最后一個問題談論參加體育運動對于學生身體健康和學習的影響。任務二:快速閱讀或略讀全文,然后討論完成關(guān)于課文理解的兩類題型:課文事件排序和有關(guān)文章內(nèi)容的完形填空,目的是考察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以及培養(yǎng)查讀、檢索信息的能力。任務三:討論文章寫作方式,按照事件的時間發(fā)展順序?qū)懽髂J?,課后完成一篇段落習作。
(三)任務型教學的過程
基本按照“任務前”、“任務環(huán)”和“語言重點”三個階段組織實施各項任務。比如在主要任務即任務二的“任務前”階段,進行詞匯學習,減少閱讀障礙,減輕快速理解的壓力;在“語言重點”階段則要求學生對課文重新回顧、逐段查找語言難點,教師加以講解并進行必要的練習。
(四)任務型教學的問題
此次課堂設(shè)計只是根據(jù)任務型教學法而作的一個初步設(shè)想, 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和缺陷:例如學生課前預習程度,課堂教學時間,學生語言水平的限制等。因此, 還需要在教學實踐中進一步完善,改進。
三、結(jié)語
總之,任務型教學強調(diào)通過一系列任務的完成達到學習語言的目標,體現(xiàn)了以教師為指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改革理念,符合新《大學英語課程要求》關(guān)于培養(yǎng)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的要求,有利于調(diào)動和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激發(fā)學習興趣、培養(yǎng)交際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在教學任務的實施過程中強調(diào)學生參與、體驗、互動、交流、合作的學習方式。任務型教學法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有利于學生“在做中學,在學中做”。將知識轉(zhuǎn)為技能,在應用中查漏補缺,做然后知不足,形成自覺自愿的有明確目標的學習任務型教學法的實施對同時也對大學英語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參考文獻:
[1]Skehan,P.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 \[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109.
[2]Nunan,D.Communicative Tasks and the Language Curriculum \[J\]. TESOL Quarterly,1991,(2):27-29.
[3]Willis,J.A.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M\].London:Longman,1996:83.
(作者單位:濰坊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