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大靜
【摘要】非正式學習是指在非正式學習時間和場所接受新知的學習方式,它是通過非教學性質的社會交往來傳遞和滲透知識,是由學習者自我發(fā)起、自我調控、自我負責的學習。在小學英語學習中,發(fā)揮非正式學習的效應,通過教師的有效引領與幫扶,使學生在學習體驗中培養(yǎng)英語學習的態(tài)度與能力,收獲英語學習的價值,從而使英語學習更加有效。
【關鍵詞】非正式學習 小學英語 引領 幫扶 交流
上世紀五十年代,國外學者首次提出了“非正式學習”的概念。所謂非正式學習,是指在非正式學習時間和場所接受新知的學習方式,它是通過非教學性質的社會交往來傳遞和滲透知識,由學習者自我發(fā)起、自我調控、自我負責的學習??茖W實驗證明,通過非正式學習,人們花費20%的精力卻獲取了80%的知識,非正式學習的“長尾效應”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相對于具有高度指導性與程序化的系統(tǒng)的正式學習,非正式學習作為一種隱含式的學習形式,可以是在明確的目標指引下進行的,也可以是在偶然情境中觸發(fā)的,它有利于隱性知識的獲取與傳播,已然成為正式學習的有力補充。小學生在學習英語時,雖然可以通過正式學習獲取較為系統(tǒng)的、具有指導性的知識,但很難照顧到每個學生的不同需求,容易忽視學生的個性發(fā)展。而非正式學習可以為學生提供自由、輕松、愉悅的語言環(huán)境,引領學生挖掘課堂之外的豐富資源,從而獲取更多的學習體驗。
一、非正式學習的引領
非正式學習是一種自發(fā)的行為,它往往建立在學生興趣愛好的基礎上,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沒有嚴格的組織要求和學習任務,學習過程主要依靠學習者的主觀意志進行自我調控,學習結果的優(yōu)劣也無法預測。但是,這并不能說明非正式學習是無法干預的,相反,教師對學生的非正式學習應該進行有效的指導和幫助。
以英文歌曲的學習為例。眾所周知,英文歌曲對英語學習有極大的幫助,它賦予英語學習以娛樂的色彩,用樂曲的形式將西方國家的文化、知識、情感和思維方式融為一體。學習英文歌曲能夠促進學生對英語知識的學習,同時能夠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即在感受優(yōu)美旋律時,使人產(chǎn)生美的感覺,提高學生對語言的理解力,促使學生從中學習到英語語音、語調和語法知識。學生在聽歌曲學英語的過程中是沒有壓力的,他們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歌曲,在自由、輕松的氛圍下感受旋律和語言的靈動,從而引發(fā)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動機。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英文歌曲都適合學生,這就需要教師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方面綜合考慮,向學生推薦適合他們的英文歌曲,并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去選擇內容健康、積極向上的歌曲。
其他內容選擇的標準亦是如此。教師可推薦學生觀看《冰雪奇緣》《獅子王》等有代表性的英文影視作品,既符合學生的品味,又有教育意義。此外,我們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學生從網(wǎng)絡上接觸到的英語學習資源非常豐富,可以從中獲取生活化的語言信息,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習得、運用英語知識的能力。然而,面對充滿未知的網(wǎng)絡信息,小學生的辨別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還比較弱,很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所以,教師有責任為學生篩選內容健康且有助于英語學習的網(wǎng)絡信息,并教給學生辨別網(wǎng)絡信息的簡單方法。
二、 非正式學習的幫扶
絕大多數(shù)非正式學習的發(fā)起是無目的的,因此缺少計劃性,學習也很難做到條理化。如果教師能夠有意識地介入,可以幫助學生把模糊的目標清晰化,把簡單的過程規(guī)范化,把放任的方式科學化,使非正式學習更高效。
美國斯坦福大學榮譽校長約翰·斯通曾說過:大學生在大學期間50%以上的知識和技能是從伙伴或同學那里學到的,而不是從學?;蚪淌谀抢飳W到的??梢娀锇槭綄W習已然成為高效的非正式學習的有效途徑。小學生的英語非正式學習往往通過做中學、玩中學、唱中學、游中學等形式進行。教師應該鼓勵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組成各種非正式學習的小組,小組活動時針對某一話題充分交流學習,從而進行研究性學習。
不可否認,學生在學習方法和學習技能的掌握方面存在不足,所以教師應對非正式學習的過程進行提前預測,并提供一定的幫助。學生生活在一個無處不在的互聯(lián)網(wǎng)世界里,個性化學習、情境化學習、數(shù)字化學習隨處可見,教師可為他們提供一些英語學習的線索,鏈接一些英語學習的資源站點,便于學生對英語的學習進行多方位拓展。如在學習了Chinese New Year后,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從各自關注的角度在網(wǎng)絡上自發(fā)搜集與節(jié)日相關的資料。有的學生搜集了有關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資料,有的搜集了西方國家重要節(jié)日的資料,有的將中西方節(jié)日慶祝的異同點進行了比較研究,還有的專門搜集了人們在節(jié)日慶祝時的飲食習慣……最后教師組織各小組將學習的成果以不同形式表現(xiàn)出來,諸如英語小報、視頻集錦、英文故事等等。
非正式學習離不開實踐的需要,在實踐中,學生可以獲得英語交際的知識與技能,它符合語言學習本身的規(guī)律。而且,在非正式學習活動中,學生愿意并樂于承擔富有挑戰(zhàn)性的工作,即使進展艱難仍能夠繼續(xù)堅持。教師應為學生創(chuàng)設更多的非正式學習情景,搭建非正式學習活動的平臺,為學生提供交流、分享的場所與機會。如組織英語義賣活動,要求在活動中只能用英語進行交流。學生為了活動的順利進行,會在活動前多渠道搜集與活動相關的資料,大到英文海報的設計、義賣品的選擇,小到學習義賣時所要用到的語言知識。這樣的非正式學習極大地調動了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與課堂教學中的正式學習一脈相承,相得益彰。教師的幫扶只是起到“助”的作用,切不可將教師的介入變?yōu)榻y(tǒng)一的要求,成為學生學習上的控制。若是如此,便失去了非正式學習的意味。
三、 非正式學習的交流
非正式學習在某種程度上鼓勵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因此交流與分享的形式也應該不拘一格。教師應該根據(jù)教學的實際情況,在綜合考慮課堂教學的學習進度或學習內容等因素的前提下,引入學生非正式學習成果的交流。交流的時間可長可短,選擇的方式靈活機動。如可在課前花五分鐘的時間安排Daily English Show活動,學生個人或小組集體分享課外學習的成果。教師也可以選擇某一時間以英語游戲、英語表演等形式進行成果的交流。
美國學者埃德加·戴爾于1946年提出了“學習金字塔”理論,他以語言學習為例,在學生初次學習兩個星期后再次調查,發(fā)現(xiàn)通過閱讀或聆聽只能夠記住學習內容的10%~20%,而通過親身體驗、動手實踐并講給別人聽能夠記住90%。在譯林版小學《英語》六上Unit 6 Keep our city clean的Story time板塊中Miss Li向學生呈現(xiàn)了令人堪憂的城市環(huán)境狀況:垃圾遍地、濃煙彌漫、河流污濁,這引起了學生對城市生活環(huán)境的擔憂,然后學生就如何保持整潔的城市面貌展開了討論,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議。在教學設計時,為了使學生的學習與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教學前,可將城市當前環(huán)境現(xiàn)狀的問題提出來,鼓勵學生對城市的環(huán)境問題展開調查并提出自己的觀點。學生通過采訪、實地了解、參與社區(qū)討論、網(wǎng)絡信息搜索等方式進行研究性學習,然后將研究成果做成課件,在上課時和班上的同學交流。這實際上也是教師對學生非正式學習成果的有效利用,使其作用于英語課堂教學,會為課堂教學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
當然,非正式學習的成果交流還是要突出學生自我設計的原則,展示的內容及形式要尊重學生的主觀意愿。在此基礎上,教師適當提供一些活動參考的意見和優(yōu)化學習的建議,使非正式學習更具有效性。
綜上所述,在潤物細無聲中獲取的知識往往是最容易被接受的,記憶也是最為深刻的。但我們也不能忽視非正式學習具有許多的不穩(wěn)定性及不可控性,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嘗試取其精華,借鑒非正式學習的有效方式,將其與正式學習進行整合,使二者相互補充,相互促進,在增加學生英語知識儲備,提高英語學習能力的同時,不斷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作者單位:江蘇省徐州市蘇山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