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惠蘭
摘 要:近年來國家卻將童話編入教材,將“淺顯易懂的童話、寓言、故事”作為指定的閱讀文類。本文將從童話對教材、教師、學生三個方面的作用試以簡要分析童話在小學語文的地位及意義。
關鍵詞:童話 ;小學語文;意義
童話是世界文學中一顆閃亮的明珠,是所有人類共同擁有的寶藏,隨著時間的不斷流逝,童話越加散發(fā)著耀眼而又溫暖的光芒,童話中充滿了童真童趣,以詼諧幽默符合兒童思維方式的帶有幻想色彩的方式講述奇幻故事。說起童話你第一時間可能想到的是小孩子的睡前故事,童話對于大數(shù)人而言早已是玩過了的舊玩具,他的價值僅僅存在于哄哄那些拖著“奶瓶子”的小娃娃罷了。但是中國基礎教育改革后,對語文教學提出了新的具體要求,閱讀要求定義為“具有獨立的閱讀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辈⒅该鳌皽\顯易懂的童話、寓言、故事”為指定閱讀文類。童話既然只是一種睡前哄孩子的玩意,那么又為什么會受到如此高的重視,甚至將許多篇目的童話列入了小學語文教材呢?本文將從童話對教材、教師、學生三個方面的作用試以簡要分析童話在小學語文的地位及意義。
一、教學內(nèi)容方面——童話是小學語文教學內(nèi)容的重要組成部分
童話是指符合兒童思想方式并富有幻想性的奇妙故事,童話一般傳承于上古時代的神話或傳說,經(jīng)過人們后期的想象編制而成,也有很多是起源于民間并流傳于民間的故事,還有一些是特別的人撰寫的童話,像中國非常有名的鄭淵潔,童話的來源渠道非常廣泛,但具有很多相同的特點。童話一般都是運用一些充滿童真童趣的視角,采用詼諧幽默的語言,賦于幻想性,帶有奇妙色彩,在故事的結(jié)尾處大多能總結(jié)一些淺顯易懂的道理,耐人尋味,發(fā)人深省。
(一)童話豐富了小學語文課程的教學內(nèi)容
小學語文教材是為了實現(xiàn)小學階段語文教育的整體教學目標,依照一定的內(nèi)在結(jié)構將知識組合起來的知識體系,童話本身就是依照孩子的視角而產(chǎn)生的一種文學樣式,童話的設計符合兒童的年齡特點,符合兒童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童話的就是為了兒童服務的。由童話的內(nèi)在屬性決定了,童話更加的貼近兒童的心理,更容易滿足兒童的需要,更受孩子的喜愛,所以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增添童話可以快速的吸引孩子的眼球,使學生的注意力完全的集中到書本上的內(nèi)容上來,讓孩子快速的融入課堂。
(二)童話是小學語文的主要課外讀本
小學生的感知能力比較低,基礎的人生觀、價值觀尚未形成,而語文的課外閱讀作為小學語文課中的補充部分,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課外的閱讀,學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來提高感知能力,增長見識,開闊視野。實踐證明,凡事閱讀能力、寫作能力、理解能力比較強的學生都是善于閱讀的學生。因為童話比較生動,故事性強,深受兒童的喜愛,更能激起學生的興趣和閱讀欲望,在小學階段童話是重要的課外讀物,三分之二的故事都是童話。
二、學生方面——童話促使小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童話是小學生的良師益友,在小學生的成長階段起到引導作用。童話是小學生最形象生動的教科書。在閱讀童話的過程中,學生的思想道德會受到童話的洗禮,在學生潔白的情感世界中形成一些對世界模糊的感知。素質(zhì)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根據(jù)新課標三個維度的要求,小學語文的教學目標就是促進小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而將童話放入語文課本對孩子健全人格的建立是非常有好處的,十分的符合新課標的內(nèi)在要求。
(一)童話促使小學生自我感情的自我提升
兒童階段對外界的感知度很模糊,但是通過童話小學生可以對社會對人生有一個最初步的感知,初步的認識社會是進一步適應社會基礎,小學生在童話的閱讀過程中可以模糊的感知許多人生的道理,例如語文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的《小柳樹和小棗樹》一課,開始的時候小柳樹因為自己枝繁葉茂而嘲笑小棗樹丑陋彎曲,但是到了秋天的時候小棗樹碩果累累,小棗樹卻光溜溜的什么也沒有,在小柳樹想著小棗樹要嘲笑他的時候,小棗樹卻說 “你雖然不會結(jié)棗子,但是春夏之際人們卻可以在你的樹蔭下乘涼,那多么好??!”小棗樹的寬宏大量,讓孩子知道了“做人要寬宏大量,善于發(fā)現(xiàn)別人的優(yōu)點”的道理,小學生通過童話的閱讀,了解了很人生中的道理,這些道理促使小學生自我情感的提升。
(二)童話發(fā)展了學生的想象能力
童話的世界大多都是天馬行空的,在童話的世界里,有狡猾的狐貍,有溫柔多情的花貓,有貪婪可惡的餓狼,有勤勞勇敢的小豬,不僅這些小動物都具有自己的思想,連一些花花草草都有自己的都成一片的天空,在童話的世界里一切皆有可能,一支筆也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在你不知道的深夜筆可以和橡皮產(chǎn)生激烈的摩擦,在小學語文中添加童話故事,可以發(fā)展小學生的想象力。想象是對已有的經(jīng)驗在頭腦中留下的表象進行再加工的過程,它是創(chuàng)造力產(chǎn)生的基礎。在低年級教學中,童話的存在鼓勵了小學生積極的想象,引導他們由模仿到創(chuàng)造。童話盡量多地為兒童提供想象的情境和表達幻想的機會,并保護和擴展他們想象的空間,對于他們想象力的發(fā)展都是至關重要的。
三、教師方面——童話豐富了教師的教學方法
教師在成長的過程中,漸漸的忘卻了自己小時候的樣子,一些教師長期的在社會中摸爬滾打,早已丟卻了孩子般最純真的心,但是這些教師也有小的時候,在教材中添加童話,迫使教師不得不潛下心來仔細的閱讀,童話在一定程度上展現(xiàn)了兒童的內(nèi)心世界,通過對童話的研究,一方面教師可以更加徹底的了解現(xiàn)在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另一方面可以通過這些自己小時候常常閱讀的童話,回到自己的童年,通過對自己過去的回想更加了解現(xiàn)在孩子的心理。總而言之,童話的存在,讓教師更加的了解自己所教的學生,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只有全面了解學生的特點,才能對癥下藥,教出優(yōu)秀的人才。
四、結(jié)語
兒童在閱讀童話的過程中往往會被那些活靈活現(xiàn)的人物形象所打動,被那些蜿蜒曲折的故事情節(jié)所吸引,被那些天馬行空的想象所引領,在那些如夢似幻的童話王國里,小學生可以盡情的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宣泄自己的情感,在學習中獲得玩耍般的快樂體驗,兒童對于兒童的身心發(fā)展有有利的一面,但是現(xiàn)在許多的童話受語文工具關的影響,功利色彩太重,只注重對孩子只是、能力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建立,這樣功利化的教育,對于孩子正確的感知現(xiàn)實社會,建立健全價值觀念是非常不利的。
兒童是祖國未來的希望,是早上七八點鐘的太陽,是祖國未來的脊梁,為了更好的培育多元化人才,我們要將童話和小學語文完美的結(jié)合起來,篩選適合小學生學習的童話,通過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實現(xiàn)童話在小學語文中存在的意義。
(作者單位:南安市洪瀨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