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俊雄
【摘 要】初中化學是一門培養(yǎng)學生實驗探究能力的基礎性學科,學生實驗能力的提高不僅與自身的實驗參與度有關,而且也離不開教師的悉心指導和科學訓練。本文根據筆者自身的教學經驗提出幾點教學建議,希望對廣大初中化學教師的教學工作有所幫助。
【關鍵詞】初中化學 實驗能力 科學訓練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7.069
初中化學是培養(yǎng)學生了解化學基本原理、過程、訓練的基礎階段,初中化學教學的任務就是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化學知識和技能,教師可以從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方式、實驗能力、自學能力等方面著手,采用科學的訓練方法,在學生的化學學習過程給予恰當的引導。筆者在化學實驗教學過程中發(fā)現,初涉化學實驗的學生一方面感到新鮮、好奇,另一方面還表現出對化學實驗的畏懼心理,直接導致學生接受化學知識緩慢且浮于表面化,難以對化學實驗形成深層次的感悟。針對這種現象筆者提出以下教學建議,以期能夠幫助學生度過這段化學懵懂期。
一、掌握基本的實驗技能,明白觀察的重要性
掌握基本的化學實驗技能是學習化學和進行化學探究活動的基礎和保證,只有掌握化學實驗的基本技能才能安全、準確地進行化學實驗。在進行化學實驗之前教師應對化學實驗常規(guī)操作集中介紹,并統(tǒng)一實驗操作步驟,結合實驗具體要求,通過嚴格的訓練達到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素養(yǎng),提高學生動手能力的目的。初次涉及化學實驗,學生通常都會對實驗中出現的光聲現象興趣盎然,但是時間久了學生往往會出現“審美疲勞”,因此,能否持續(xù)保持學生的專注度是化學實驗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依據筆者自身的化學教學經驗,通過強調觀察實驗現象的重要性能夠有效保持學生的專注度。如鎂條在空氣中的燃燒實驗,通過教師的實際演示強調實驗注意事項及怎樣觀察實驗現象,讓學生親身進行動手練習,體驗實驗樂趣并近距離觀察實驗現象,讓學生學會從顏色變化、物質生成及發(fā)光發(fā)熱等方面探討觀察到的現象,為開展探究性實驗活動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創(chuàng)設安全、和諧的實驗探究環(huán)境
化學實驗往往會用到某些危險化學藥品及器具,如濃硫酸、硝酸銀等,由于要近距離接觸化學實驗,這在很大程度上威脅到學生的人身安全,因此保證安全、和諧的實驗探究環(huán)境至關重要。那么,如何創(chuàng)造一個安全舒適的實驗環(huán)境呢?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電器設備或電源線路必須按規(guī)定安裝和操作,杜絕超負荷用電,禁止學生擅自改動電器設備或隨意拆修電器設備,禁止亂接電線。2.禁止學生未經批準在實驗室中使用明火。實驗室中的消防設備要醒目,易于開啟和提取,并配備專門的人員管理和檢查,同時,加強學生的防火意識,要求學生學會采用正確的方法撲滅在實驗過程中意外出現的火災并及時報警。3.禁止學生及其他人員在實驗室亂扔臟物,要保持實驗室的環(huán)境清潔,同時實驗室中的實驗器材、設備、材料、工具等要擺放整齊。4.對于實驗所需的危險化學藥品要按照要求分類保存,并且置于學生不易接觸到的地方。5.實驗中用到的各種化學試劑等,應按要求稀釋達標后集中處理。
三、鼓勵學生大膽假設,大膽實驗
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發(fā)現,很多學生在接觸化學實驗時會表現得木訥,沒有創(chuàng)新精神,而且會畏首畏尾,不愿接觸化學試劑,這在無形中給化學實驗教學增加了難度。針對這種現象,教師應在保證實驗安全的前提下,鼓勵學生大膽進行假設,大膽實驗。對于學生在化學實驗過程中因疏忽出現的錯誤操作或者認識,教師應及時發(fā)現并給予糾正及引導。如用燒杯罩著高低不同的兩根蠟燭,讓學生自己假設哪支蠟燭先熄滅,很多學生認為二氧化碳比空氣重,一定是低的蠟燭先熄滅,而實驗結果卻恰恰相反。讓學生積極感受這些有趣的實驗的同時,大膽假設猜想,針對假設的成立與否進行詳細的探索,這樣能夠使學生更加積極地學習化學知識,激發(fā)學習熱情和求知欲,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習慣,提高自身的創(chuàng)新精神及實踐動手能力。
四、巧設化學實驗,增強實驗的趣味性
化學趣味實驗能夠通過特殊的直觀現象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瘜W趣味實驗不但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在學生得到直觀的視覺、聽覺、觸覺的同時用相關化學知識解釋實驗中的奧秘,通過這種方式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讓他們學習化學的熱情延續(xù)下去。但是,筆者認為,趣味化學實驗的設計應與教師所教授的化學知識相契合,不能一味的追求眼觀刺激,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將實驗現象和實驗原理聯系起來,加深對相關化學知識的理解。
筆者曾設計過這樣的趣味化學實驗:點燃一只蠟燭,把它固定在桌面上,把一張白色硬紙卡片放在火苗上稍微烤一下后,迅速拿開會發(fā)現蠟燭火苗留在硬紙卡上三個不同的同心圓。為什么會這樣呢?通過學生現場的分析與交流得出結論:由于焰心一般缺少氧氣,所以那里的物質基本上沒有燃燒,硬紙卡上便不會留下什么痕跡,內焰由燃燒著的碳素構成,因此在卡片上便留下黑色的碳垢,在最外層,可燃氣體充分燃燒,溫度最高,所以卡片被燒成了灰。通過該趣味實驗,學生對火焰結構及各自的特性有了深刻的理解,實驗中的特殊現象激起學生對化學實驗的興趣,為學生化學實驗能力的培養(yǎng)奠定了基礎。
五、充分利用多媒體,豐富教學手段
使用多媒體教學,教師不僅可以利用課件向學生講授化學課程的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而且可以利用實物展示臺和課件中的鏈接展示與教學內容有關的信息,不僅豐富了教學手段,還開拓了學生的視野。尤其對于某些有毒有害等不容易現場展示的化學實驗,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資源,彌補不能進行現場展示的缺憾。如實驗室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制氧氣,由于二氧化錳中混有碳粉、紙屑等可燃物或有機物,氯酸鉀中混有可燃物,氯酸鉀結塊時受到猛烈撞擊等原因,導致實驗可能發(fā)生爆炸,因此該實驗不適宜進行現場展示,這時候多媒體資源的優(yōu)勢就盡顯無疑。教師可以播放一些實驗視頻來講解實驗的操作流程,利用動畫視頻模擬實驗中的錯誤操作產生的后果及微觀層面的詳解,受益于多媒體豐富的內容,學生不僅會取得不亞于現場展示的收獲,而且也能夠極大地緩解教師的壓力。
對于初中生化學實驗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高,其關鍵在于提高學生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努力思考,敢于面對問題,使學生在化學實驗過程中不僅能學到相應的化學知識,而且能夠掌握科學的實驗探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