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梅
摘 要: 在高中生物課堂上,如何讓自己的教學效益做到最大化,一直是教師在教學中注重的事。對于生物課堂的高效理解應該是多個層面的,有效的教學是生物課堂在新課程改革的基礎和歸宿。生物課堂中教師用有效的教學策略,是啟發(fā)學生思維,從而增強教學效果。當然,不管哪種教法,最終以發(fā)揮學生主體性為最終追求。
關鍵詞: 高中生物 課堂教學 有效性
生物課堂教學的形式是讓學生獲得更多知識信息,鍛煉其多種能力,并樹立一定的思想價值觀。然而,生物課堂教學時間不是無限的,我們要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取得最多知識,教師要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運用最優(yōu)的教學方法。加之近年來,我們對課堂教學效率的問題,已成為當前教師的不懈追求。其實,在實際生物課堂教學中,一些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是不能完全退出課堂的,應該在采用新的教學手段的同時,繼承一些傳統(tǒng)的好的教學方法,并抓住教學的基本,提升實現教學的有效性。在這里,我們結合教學實踐與高中生物考試的情況,對如何提高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效率加以思考。
一、充分用好教材里的插圖,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每一個章節(jié)內容的開始處,基本上都有一幅或一些優(yōu)美的插圖,或是名人名言之類的內容,這是為激發(fā)學生對該部分知識的學習興趣。如“細胞的基本結構”一節(jié)內容引用的是瞿中和編寫的《細胞生物學》中的一句名言“我確信哪怕最簡單的一個細胞,也比迄今為止設計出的任何智能電腦更精巧”;在《細胞的能量供應和利用》中,在蚱蜢綠葉的畫面上,采用一段生動活潑的文字描述“新葉伸向和煦的陽光,蚱蜢覬覦綠葉的芬芳。他們?yōu)樯娑@取能量,能量在細胞里流轉激蕩”;在《細胞的生命歷程》中,在花草生機盎然的圖片上配上文字“鮮花吐蕊,綠葉蔥蘢,抑或花瓣凋落,枯葉飄零,展示著個體的生命歷程”。我們在實際教學中,只要用好這些插圖,便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二、發(fā)揮多媒體誘發(fā)學生對生物學習的興趣
隨著現代教學設施設備的不斷更新,多媒體技術正式進入各學科的課堂,這著實給課堂增添了興趣性。生物要利用多媒體的直觀性、生動性改變傳統(tǒng)落后的教學形式,激發(fā)學生對生物學習的興趣,并愉快地獲得知識。多媒體在教學中的運用,為新時期的生物課堂提供了現代化的教學平臺,并注入了新的血液。教師除了運用傳統(tǒng)的講授、提問、實驗演示外,也可在課堂上用一些多媒體制作生物結構和生物現象的演示動畫,以提高學生興趣,增強課堂趣味性,更可貴的是可以表現微觀的客觀事物和各種生物現象,這都是傳統(tǒng)教學手段不能媲美的。多媒體可以給學生提供大量和豐富的感性材料,很好地改變傳統(tǒng)教學手段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從而達到教學的最優(yōu)化。如在教學《細胞的分裂》一節(jié)時,“有絲分裂”、“減數分裂”的過程是教師無論如何也講不清楚,如果用電腦模擬其分裂的過程,使學生直觀地感受其分裂過程,則比任何講解都強。
三、課堂上讓學生做好動手做實驗
生物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現在生物的發(fā)展是靠實驗證實生物觀點的存在的。然而,從現在的教育情況分析,多數課堂上對實驗部分的知識都是從理論上完成,并沒有將實驗落到實處。于是生物實驗在實踐教學中沒有引起足夠重視。隨著高考試題中實驗試題的出現,不得不讓學生把理論與實際結合起來,更好地理解實驗部分的知識,加之學生在實驗中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在實際教學中,受應該教育的影響,教師還是重視知識的傳授而忽視能力培養(yǎng),重視理論的講解而忽視實驗的價值所在,從而學生對實驗部分的知識掌握不好,在高考中就出現失誤。從近年的一些中學生在與其他國家學生的活動可以看出中國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驗能力都是很差的。如在國際中學生奧林匹克大賽,我國學生雖然取得非常的成績,但實驗成績差于理論成績,與其他國家中學生有明顯差距。前些年,國家教委在《學生實驗動手能力的調查》中指出,許多學生理化生實驗能力不強,且某些學生的實驗設備非常好,學生的升學率高,但學生動手能力是不強的,可見實驗教學仍是一個相當薄弱的環(huán)節(jié)。在提倡素質教育的當今,加強實驗教學,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已是當務之急。例如,教師在教學“微生物的培養(yǎng)”一節(jié)的知識時,可能通過學生做大腸桿菌的實驗讓學生培養(yǎng)微生物,然后在顯微鏡下觀看。這樣學生不僅可以對微生物知識有更好的理解,而且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對生物的學習興趣和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
四、繪畫教學法的有效運用
在生物教材中往往大量呈現各種生物圖解,在試題中圖形題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題型,如何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辨析生物圖解,提高辨圖的解題能力,是每位教師在教學中必須突破的瓶頸。如在教學高中生物《細胞的分裂》一節(jié)時,我們利用光合作用和有絲分裂的過程,進行繪圖,這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是有一定效果的,且讓知識直觀些,并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其實這種教學方法,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繪圖教學法,大概思路是: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材料—了解相關知識—繪制圖形。在教學中,師生一起繪制出來的生物圖形,很好地降低了知識難度。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我嘗試在信息技術的幫助下,讓學生根據知識要點自主地構建圖形,先由概念文段演變?yōu)閳D形,再把圖形由淺變深,由深結合多個知識點而變廣,這樣經過一步步的拓展,使學生通過圖形建構把所學知識點聯系和貫通起來,構建出屬于自己的知識網絡系統(tǒng),加深學生對生物圖解的理解,提高學生辨圖和解答圖形題的能力。
五、課堂教學和生活聯系激發(fā)學生好奇心
近年來,高考生物試題考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是今天考題的一個特點,從而看出學生只是理論的書本知識是不夠的,因為考查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是今天考查的熱點。所以要學好生物這門學科,教師在課堂上就要讓課本知識與生活聯系起來,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及對生物知識的運用能力。其實在平時學習中,我們可聯系生活實際,提出一些相關生物學研究課題,以求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接近真正的科學探究,從中體會科學家是如何困惑于問題、如何假設問題的答案、如何考慮從什么途徑解決問題,以此漸漸地形成探究的態(tài)度和思維的品質,習得探究的方法與技能。
參考文獻:
[1]趙燕燕.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有效性初探[J].學周刊,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