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宏謙
摘要:初中美術教育旨在培養(yǎng)對繪畫的濃厚興趣和對美的欣賞能力,以及學生的興趣愛好和氣質的形成,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賦予了新的內涵,靈活把握和運用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毅力、耐力、集體觀念,以及認識現(xiàn)實世界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美術教育;初中;素質;興趣
中圖分類號:G633.9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6)02-0006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迅猛發(fā)展,人們在物質生活得到一定滿足之后,隨著精神生活需要的提高,熱愛美、追求美已經成為全社會的普遍現(xiàn)象。俗話說: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繪畫是人類感情的需要、是心靈的寄托。在我國基礎教育中提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教育方針,美育得到應有的重視。而如今的家庭結構多是一個孩子,經濟比較富裕,新一代的年輕父母,非常重視學生的早期教育,為了培養(yǎng)孩子,做父母的都愿意拿出一部分收入來培養(yǎng)孩子,而大多數(shù)的孩子剛剛開始拿筆,就喜歡涂涂畫畫,許多家長自然地就選擇了學習繪畫。如何教學生畫畫,迄今為止應該需要不斷探索的一個領域,也是每個教師和家長感到難以著手的課題。因為教學生畫畫不同于成人,需要適合學生的心理規(guī)律,需要適合學生智育發(fā)展的需要,按照學生年齡特征和意愿畫畫,才能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否則很達到預期效果。美術教育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對周圍現(xiàn)實和美術作品中美的感受能力、欣賞力、表現(xiàn)力,還能發(fā)展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同時,通過手部活動及手眼協(xié)調動作,對學生大腦兩半球的均衡發(fā)展也有特殊的作用。
學生學習美術,假期是一個重要的時期,是調整身心、自我發(fā)展、增長知識、形成能力的最好時期,因此,科學安排假期生活,合理布置作業(yè)尤為重要。但長期以來,學生的假期作業(yè)偏重書本,單調枯燥,難以調動學生的興趣和主動求知欲望,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一位教育家曾這樣說過,作業(yè)應是教師精心準備送給孩子的一個禮物。那么,怎樣設計這個“禮物”才能讓孩子們喜歡呢?從教多年來,筆者不斷對此進行探索和嘗試,把美術作業(yè)更多地與學生的生活結合起來,使假期作業(yè)快樂化、生活化、開放化、綜合化、實踐化,從而促進學生美術素養(yǎng)和整體素質的提升。
筆者在寒暑假美術作業(yè)設計上努力體現(xiàn)新課標理念,“在生活中學美術、用美術,在學習和運用的過程中提高應用能力”,把美術的畫法技法更多地和學生的生活結合起來,為學生的成長提供一個更廣闊的空間。每項作業(yè)都有指導,給學生提出具體明確的要求,開學之后,對布置的每項作業(yè)都認真進行總結、交流、評比、展示,這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下面是一些具體的做法:
一、讀一本美術名著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經典名著是人類思想藝術的精華,給人以知識、智慧和力量。寒暑假時間長,是進行課外閱讀的最佳時機,如充分利用,將對孩子開闊視野、陶冶情操、豐富知識、積累素材大有裨益。為了避免粗放經營,漫無邊際,筆者總是結合學生實際,從《中學美術教學大綱》規(guī)定的中學生必讀書目中去選。要求讀后能復述梗概,注意其中重要的人物形象和富有表現(xiàn)力的畫法技法,并在讀書筆記本上做一些摘抄,寫一點感悟。這些作品的閱讀,不僅對學生的美術學習有幫助,就是對他們的人生都會產生積極的影響。開學之后,以“我讀書,我快樂,我成長”為話題,展開讀書交流活動,同學們踴躍發(fā)言,激情演說,都沉浸在讀書的幸福和喜悅之中。
二、觀看一部優(yōu)秀的影視劇
看影視劇,提示學生要會看善思。能復述劇情,品味人物的精彩對白,感受人物形象,把握作品主題。使學生更好地了解社會,學到許多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電視中插播的廣告也別具匠心,讓學生留意賞析。
“美術學習是無處不在的”,廣告語生動形象,是學習美術的重要資源。筆者指導學生勤積累,把大家記錄的精彩的廣告印制出來,讓大家賞析品評,從而提高了藝術的表現(xiàn)手法的鑒賞能力,對中高考也很有利。
三、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情
如游一處名勝,參加一次生產勞動,學一門生活本領等,并根據(jù)活動內容,寫一篇文章。
有位同學游泰山之后,寫了篇短文,并畫了11張習作。他并沒有像一般的游記文章敘述登山過程,描繪奇山秀水,而是重點寫人生感悟:生命是一種過程,是用來綻放的,而不是用來度過的。應熱愛生命,享受生命,留意人生路上的風景,讓生命綻放光彩。問及這樣寫的原因,他說自己原來只顧跟著人們往前走,向上爬,沒有駐足觀賞和聆聽導游的解說。雖然登上了泰山極頂,到達了終點,然而人們談起路上的宗廟、牌坊、碑文以及歷代文人墨客的詩文題字、傳說軼事,他卻知之甚少,因此有了如是感慨。文章雖短,卻真實,有獨特的感悟。
實踐證明,學生有了某種生活經歷,對藝術的表現(xiàn)手法領悟得更深、也樂意練習,這種做法很受學生歡迎。
四、參加一個民俗活動
鼓勵同學們在寒假里參加一次民俗文化活動。春節(jié)民俗是文化遺產的精華,其中門神、財神、窗花最有代表性。筆者每年都把學生收集的民間藝術品裝訂成冊,在同學們中傳閱。開學后,舉行一次“走進民俗,走進傳統(tǒng)文化”的主題班會,讓同學們表演有關民俗或傳統(tǒng)文化的節(jié)目,組織“民俗文化”知識競賽。這些活動的開展,使學生走進社會,增長見識,鍛煉自己。
當然,學生還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選擇作業(yè)方式,給他們留出一定的自主設計作業(yè)的空間,讓其施展才華,自主創(chuàng)新。
生活是學生學習美術的沃土。每次假期來臨,筆者總是精心設計作業(yè),讓學生在假日里快樂學習、主動體驗、積極動腦動手動口,促進了學生美術素養(yǎng)及綜合能力的提升。
社會在發(fā)展,教育在改革,學校教育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社會對人的素質要求也越來越高,人們更應重視藝術教育,學生畫畫當中所表現(xiàn)的一系列活動都包含著對孩子的毅力、耐力、集體觀念,認識現(xiàn)實世界,創(chuàng)造美好未來等方面的培養(yǎng),廣大家長都應該讓孩子從小接受美術啟蒙教育,得到美的熏陶,為提高人們的審美水平和普及美術知識打下基礎。
中國的文化需要培養(yǎng)下一代,愿我們早期的美術教育為社會培養(yǎng)出德才兼?zhèn)涞男乱淮瞬艁怼?/p>
(作者單位:江西省遂川縣雩田中學 34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