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順文
摘要 新課標要求語文教學要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出發(fā),改進語文教學,“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因此,本文從語感培養(yǎng)的意義、語感培養(yǎng)的策略、語感培養(yǎng)的方式三個方面闡述語感培養(yǎng)的重要性。
關鍵詞 小學語文 語感培養(yǎng) 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5-0056-02
如果說語言是把人類、社會、歷史、文化聯(lián)系起來的紐帶,那么語感就是把人和語言聯(lián)系起來的紐帶?!墩Z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因此,我們在語文教學中就必須致力于語感培養(yǎng),千方百計提高學生的語感素質。既然培養(yǎng)學生語感如此重要,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呢?下面我就平日的教學,談一些粗淺的看法。
一、語感培養(yǎng)的策略
1.誦讀吟詠,積累語感。誦讀吟詠是訓練語感的重要方法。誦讀吟詠是語言積累的最重要途徑,從古至今,瑯瑯的讀書聲都是語文課的一大特色,是眼、手、口、腦等多種感官協(xié)調活動的過程,是直覺體悟語言的一個基本方式。吟詠、朗讀可以感悟文章的真諦,在不經(jīng)意之間對語言那抑揚頓挫的語音、錯落有致的節(jié)奏與奇特嚴謹?shù)慕Y構擁有深切的體驗,進入一個美妙的境界。讀,要一遍有一遍的目的,一遍有一遍的效果。讀的形式要多樣,讀的指導和訓練要有層次,充分體現(xiàn)朗讀、誦讀由生到熟、由不理解到理解的訓練過程。要善于用指導朗讀和小學生有感情朗讀的方法,培養(yǎng)語感,加強文學的情感的熏陶,加強美的熏陶,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2.積累語匯,夯實基礎。語感,是借助各種言語實踐活動形成的一種內化的語言能力。語言能力的形成,是以大量的存儲為基礎的。因此,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我們要關注言語材料的積累。小學生在逐漸養(yǎng)成主動識字習慣的過程中,隨著知識的積累、體驗和總結出來的規(guī)律的增多,獨立識字的能力也就自然形成并得以發(fā)展。在小學識字教學中,在注重識字數(shù)量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小學生主動識字的興趣,關注小學生在識字過程中的體會和認識,以及識字方法的嘗試和探索。小學生能否借助已有的知識、生活經(jīng)驗,將識字任務與現(xiàn)實生活中的實物、實事聯(lián)想起來,能否借助語感的經(jīng)驗性來獨立識字是關鍵。
3.品析語言,架建橋梁。語感,是由語言文字引起的心理活動和認識過程。語感的獲得不能停留在單純的言語直覺、經(jīng)驗的低層次上,還必須進行適當?shù)恼Z感分析,即品析語言。因此,引導小學生品析的功夫少不得。訓練語感,必須了解字詞的意義和情味。要鼓勵小學生咬文嚼字,考究某個字或詞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的“微言大義”,仔細琢磨精彩句子、段落的妙處及其蘊含的藝術魅力。在閱讀教學中,應加強詞句方面的訓練,從課文范例中尋找精彩的字、詞、句、段,引導小學生比較歸納,品味揣摩,激發(fā)情感,聯(lián)想想象,讓小學生體會到語感的藝術魅力。
二、語感培養(yǎng)的方式
1.朗讀中培養(yǎng)語感?!皶x百遍,其義自見”。語文學習是離不開讀的。讀,注入目,聞于耳,記于心。反復讀,學生能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能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能理清作者的思路及文章脈絡。首先,可安排學生分角色朗讀。朗讀時要注意語氣、語調和語速。經(jīng)過這樣反復練習,學生就能體會角色的語言,體會角色的表情神態(tài),從而又加深對作者所進行的語言、行動、表情、神態(tài)描寫的理解,更深入地體會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寫作意圖。其次,雖然現(xiàn)在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已廣泛使用,但我認為教師的范讀不可少。教師的范讀體現(xiàn)出朗讀的技巧。范讀時教師的表情、語氣語調、體態(tài)都能作為一種信息直接傳遞給學生。教師的范讀,學生聽得見,看得著,可以模仿,可以學習。教師朗讀得好,可以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另外,要多讀。一篇文章讀一兩遍,只能掃除字詞中的障礙,多讀幾遍,才能深入理解作者的思路及寫作的特色。一般的課文,要求學生最少讀五遍。好的課文,我要求學生多讀,甚至全文背。學生在學習中,僅讀課文是不夠的,還應多讀適合少兒年齡特征和心理特征的書,像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等。這對強烈敏銳的語感形成是大有益處的。
2.想象中豐富語感。語言是思維的載體,想象是思維重要的表現(xiàn)形式,所以語感與想象是緊密聯(lián)系的,充分利用教材的語言材料進行想象,引起情感的共鳴。聯(lián)想和想象是依據(jù)言語對象的描述,由此想到彼,或構想出某種事物的形象,可以使人對言語的感受進入一個全新的境界——鮮活的形象、生動的景物、豐富的情感、深刻的哲理。兒童對于課文中的信息,在記憶貯存中找到與它相似的信息組塊以后,進行匹配與識別,從而理解了這部分內容,這種匹配與識別就是憑借語感進行的。在讀書時,讓學生聯(lián)系過去相似的生活經(jīng)驗,通過想象與聯(lián)想,將課文中的文字符號轉化為生動、可感的畫面。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計劃地把難度適宜的課文放手讓學生自讀、多讀、自悟,在頭腦中再現(xiàn)語言文字表述的圖像、情景,從而達到對課文直覺感悟的目的。對于一些難度較大的課文,學生感到較新奇、陌生的內容,可利用形象刺激。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利用現(xiàn)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手段進行實物形象、動作形象和言語形象的刺激,引導學生聯(lián)想和想象,利用直覺形象思維的幫助去感悟課文內容。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的直覺思維和頓悟思維。
(責任編輯 全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