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燕
摘要:初中物理教學中關注教育過程中學生的態(tài)度、情緒、情感以及信念的產(chǎn)生與變化,探討促進學生的健康發(fā)展的情感教育。
關鍵詞:初中物理;課堂;情感教育
情感是物理教學中必不可少的非智力因素。情感教育是完整的教育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在教育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健康的社會性情感品質(zhì),發(fā)展他們的自我情感調(diào)控能力,促使他們對學習、生活和周圍的一切事物都產(chǎn)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形成獨立健全的個性與人格特征。
一、情感是學生學好物理知識的重要因素
有人曾調(diào)查了參加第一到第四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決賽的學生對九門學科的學習興趣情況,其中居于前四位的是物理、數(shù)學、化學、外語,參加全國物理決賽的學生對物理感興趣的人數(shù)最多,這一結果反映出興趣(情感)在學習中的重要作用。還有人對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進行了較廣泛的調(diào)查分析,統(tǒng)計結果表明:學生的物理成績與對本學科的興趣(積極的學科情感)呈高度正相關,興趣是學習動機中最活躍的部分,它使人積極主動、心情愉快、全神貫注地學習,不以學習為負擔,W以學習為享受,所以人們在濃厚的興趣下所獲得的一切常會掌握得迅速而牢固。
二、消極學科情感的成因
1.教師的消極情感的影響。
在中學物理教學過程中,物理教師對自己的工作是樂意還是厭倦,這體現(xiàn)了物理教師對教學工作的情感。由于教師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教師的情感對學生具有強烈的感染作用。心理學的研究認為:當人們通過面部表情以及聲音的變化等把情感傳達到接受對象時,主體的情感便對客體產(chǎn)生感染作用,對客體產(chǎn)生影響,產(chǎn)生與主體相類似的感覺。而在當前的物理課堂教學中為數(shù)不少的老師或因缺乏足夠的專業(yè)思想和教學熱情,或因片面認為物理教師講授的是科學知識,只要用符合邏輯和科學的語言去說明事理就可以了,致使在課堂教學中表情麻木冷漠,講授平淡無奇,以致造成課堂氣氛壓抑、沉悶,學生則易不專心聽講,不愿回答老師的問題,對老師布置的任務馬虎敷衍,久而久之則形成對物理學科的消極情感。
2.缺乏成功的情感體驗。
心理學家曾對“人們普遍喜歡鞭炮味,而不喜歡醫(yī)院里的藥味”這一現(xiàn)象作過細致的研究,結果是:鞭炮多出現(xiàn)在喜慶日子里,給人們帶來的是愉悅的情感體驗,而醫(yī)院則往往帶給人們不愉快的體驗,這充分說明不同的情感體驗會對人們產(chǎn)生重要的影響。心理學的研究還認為:人有一種自我實現(xiàn)、承認、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成功和失敗在學生心理上會引起不同的情感體驗,對學生學習產(chǎn)生不同的影響。物理是一間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其概念嚴謹、推理周密,這就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抽象能力和理解能力,而學生的已有知識和能力還比較欠缺,這樣物理學對學生的知識和能力的要求與他們的已有知識和能力之間存在一定差距,一些學生在不能將老師所講知識掌握、作業(yè)頻繁出錯、提問回答不對、測驗得不到好成績時,又常會被老師一味地責備為不努力、不認學,從而使他們感到自己比別人差,產(chǎn)生自卑感,特別是物理學習中接連出現(xiàn)失敗時,便會嚴重挫傷學生學習物理的情感,加之部分老師受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影響,望生成龍心切,教學中一味提高教學要求,更增加了學生的失敗的情感體驗,其后果是使學生對物理學產(chǎn)生害怕、厭惡等不正常情感。
3.師生關系的影響。
教師和學生構成了中學物理教學。兩個重要的方面,學生的學科情感常取決于對任課老師的喜好,古人云: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如果教師課堂上對全班每個學生都抱著積極、熱情、信任的態(tài)度,并在教學中讓學生感受到這種態(tài)度,當學生從教師那里感受到真誠的關懷和摯愛、積極的期待和希望時,他就會有一種受到信賴、鼓舞與激勵的內(nèi)心情感體驗,從而從內(nèi)心升騰起對老師的信賴和愛戴。
三、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學科情感
1.熱愛本職工作,提高自身修養(yǎng)。
言為心聲,情動于意而形于色,如果沒有對本職工作的熱愛,哪會有講課時津津樂道的熱情和笑容可擲的神情呢?又哪會獲得學生的尊敬與愛戴呢?教師應敬業(yè)為先,滿腔熱情地投人到物理教學工作中去,不斷自我完善,以飽滿的、積極向上的熱情帶領學生去探索物理世界的奧秘,這樣就會對學生學習情感產(chǎn)生巨大的影響。正如贊可夫所說:如果教師本身就燃燒著對知識的渴望,學生就會迷戀于知識的獲取。
2.建立良好的師生情感。
教師要熱愛自己的學生,關心他們的學習和成長,當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困難和挫折時,教師要耐心地幫助他們分析原因,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而不應過多地苛求、指責,讓每位學生都感受到老師的愛和期望。師生的情感交流是雙向的,但由于中學生心理發(fā)育尚不健全,因而教師處在主導的地位上,教師必須考慮到學生的年齡、性別的不同,群體和個體的差異,主動采用相應的感情交流途徑與方法,要正確理解“師道尊嚴”的內(nèi)涵,清除盲目的“唯我獨尊”的心理,主動積極地營造融洽的師生關系。
課堂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教育要充分把握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而創(chuàng)造的本質(zhì)是“創(chuàng)新”,只要對學生個人來說是新的,前所未有的就行,不必過于苛求。通過實踐,在課堂教學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課堂教學氣氛寬松、思維活躍,學生的主體性和師生的平等性得到了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得到培養(yǎng),知識面寬,思考問題周密,學習主動性強。學生不僅在學科的學習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績,還搞了一些科技活動、動手制作簡單的實驗器材等。“創(chuàng)新”應從基礎教育抓起,并落實到各個學科的教學上,要不斷總結推廣,惟其如此,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之花,才能在課堂教學這塊沃土上結出豐碩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