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月祥 劉金榮
摘要:課堂評價語是教師教學機智、口語技巧、教育智慧的全面展示,更是教師文化底蘊、人格魅力、愛生情懷的真實體現,雖產生于即興,卻根植于教師個人的良好素養(yǎng)之中。本文就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評價的作用、應遵循的原則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課堂教學評價;作用;原則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6)05-031-2
評價是指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成果做出評點和評估的教學語言形式。關于教學語言,以往研究者們較多地關注提問、講授等形式,而對評價語言卻注意不多。其實,評價同樣是教學語言的基本形式之一,在教學過程中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一、課堂評價的作用
1.反饋信息。
客觀、正確的教學評語是學生及時獲得對知識信息反饋的重要手段。通過這種途徑,學生可以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分析學習中的差距,檢驗學習中的得失,從而調節(jié)學習過程,改進學習方法,優(yōu)化解題思路。同時贊同的評定是學生產生心理上的滿足、強化其學習的積極性、促成其主動學習的一種有效手段。
例如,在學習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與系數的關系的時候,教師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實數a、b滿足a2-3a=1,b2-3b=1,且a≠b,求代數式a+b的值。
一般同學有慣性思維,一直在想求出a,b的值,然后再求它們的和。而有一位同學反應很快,把a,b看成方程x2-3x-1=0的兩個根,運用韋達定理,將復雜問題一下子解決了。不少同學非常羨慕,這時教師作如下評語:“你能改變原來的思維方式,善于靈活運用知識,尋求捷徑,很快有了答案,說明你對概念有很好的掌握。長期以往,你的思維一定會更加活躍,將來你仍有希望取得類似的成功,或更大的成功!”短短的一段評語不僅是對學生平時努力的肯定,使其產生興奮,同時也反映出教師此刻喜悅的心情,其效益也會像師生的一次長談,甚至影響到學生的一生。
2.激勵啟示。
教師的評語可指明學生學習中的成功與失敗。在數學教學中,表現為解題方法的繁與簡、速度的快與慢、思路的敏捷與廣闊程度、作業(yè)書寫的好與壞,以及要改進的途徑等,它會使學生明確努力的方向。
例如,在一次數學公開課上,某同學完成了對某題目的板演。執(zhí)教老師問:“同學們看,該同學做的對不對?”“對!”學生幾乎是齊聲回答?!罢l還有什么補充的嗎?”這時一個同學站了起來:“我認為該同學雖然把題做對了,但他的態(tài)度不認真,字跡潦草不說,還不用直尺畫數軸,結果把數軸畫得像弧線……”老師頻頻點頭,并投去贊同的目光,“這個同學說得很對,因為我們無論做什么,都應該有認真的態(tài)度,踏實的作風……”
3.調節(jié)教學。
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所給予的評價,不僅是一種語言的描述,更重要的是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認真地分析和評估,既可以使學生深刻認識、記住學習內容,掌握學習方法,又可以使教師及時發(fā)現教學中的問題,比較客觀地把握這些問題,及時改進教法,因材施教,使教學過程始終完善和諧地進行。
例如,在學習“矩形”一節(jié)的內容時,有這樣一個問題:
已知點P是矩形ABCD內的一點,求證:PA2+PC2=PB2+PD2。對這道題目進行演變時,有位同學提出:“如果點P離開矩形平面“邀游太空”,上述結論仍然不變!”全班同學嘩然。這時教師對學生說:“這位同學善于想象,且題目演變合理,將來你能成為一位數學詩人。但證明要畫一個立體圖形,有興趣的可以課后做一做,以后你還會繼續(xù)研究的?!?/p>
通過教師的一席話,學生得到了滿足,他們的注意力立刻被拉了回來。
4.引導自評。
布魯姆認為,學生在學習某一特定課題前的準備機制,比教師的教授更重要,而學生對學習的自我評價則是他們學會獨立學習的重要標志。學生依據經常獲得的外部評價經驗,逐漸培養(yǎng)自我評價能力。而教師的評價往往也作為自我評價的依據,所以教師給予學生的評語對學生加深自我了解,促進努力,將有十分深遠的意義。
高中生一般已具備一定的自我評價的能力,并開始注意評價自我。下面是幾位同學學習數學的感受:
“我平時很喜歡學習數學,愿意欣賞它的美,甚至在語文、英語課上也偷偷地做題,因為問題解決后有一種難以言傳的喜悅,一個定理的發(fā)現、一個猜想的證明,是多么地令人激動和陶醉??!老師越激勵,我就越有勁,所以我經常想獲得這種刺激和榮耀?!庇械膶W生結合教師給他的評語,時常這樣評價自己:“我學數學比較呆板,一見題目就想套公式用定理,老老實實地硬算,所以題目做得很繁,作業(yè)、考試老覺得時間不夠用,吃盡了苦頭。在老師的指導下我開始講究方法,重視思維訓練,慢慢地改變了原來的習慣,并取得了一定的收獲?!边€有的同學認為“基本概念清晰,但運算怕繁,做幾何題時總找不到思路”,更有同學感到自己對數學的意識不夠強,“腦子中沒有數學細胞,數學是我心中的恐懼所在,多次為沒有好的分數而難過”等等??傊?,差不多所有同學對自己學習數學均有一個基本合理的評價。這對學生充實、完善、提升自我是大有好處的。
二、課堂評價的原則
1.思想性原則。
數學思想與數學知識相比,很多知識的有效性是短暫的,但思想的有效性卻是長期的,能使人終生受益。所以,評價性語言應具有數學思想性,在課堂上評價學生時要盡量從數學思想的角度去評價,這是我們數學教學所必需的。而使學生達到潛移默化、自覺地運用數學思想解決實際問題,也是我們數學教師的根本任務。因此當學生自覺不自覺地運用了某種數學思想時,我們應及時指出,這有利于學生理解數學的重要性。
2.機智性原則。
在數學教學中,評價性語言的機智性原則突出地表現在課堂教學中,由于學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多方面的差異性、復雜性,學生的信息反饋也呈現出多樣性和隨機性。其中某些穩(wěn)定的因素(如數學內容和學生原有知識水平等)是可以預知的,有些則是難以預料的。因此,教師必須從學生的反饋信息出發(fā),及時地運用和發(fā)揮評價性語言的功能和作用,進行有效調控,使課堂教學始終處于最佳狀態(tài)。
課堂評價性語言的機智性,首先表現在教師要善于猜測和判斷學生的思維動向,把握和捕捉啟發(fā)的時機,創(chuàng)設憤悱情景,以求啟而得法、啟而能發(fā);其次表現在對學生的種種反應(答問情況、學習情緒、思維表情、課堂紀律等),甚至意外情況(意想不到的疑問、教師講解的疏漏、學生中異乎尋常的舉動等),必須機敏而及時地進行調節(jié),化平淡為新奇,化消極為積極,促成教學的和諧進行。
3.藝術性原則。
形象化的評價語言是聽覺和視覺相互結合的語言藝術。它要求教師必須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刻的感受、理解、想象、體驗,通過恰當的比喻、通俗的語言展現評價性語言,以加深理解和記憶,以形象的評價性語言促進學生抽象思維的發(fā)展,以獲得教學的藝術效果。
“情感是一切藝術之母”。評價語言的情感性是藝術的內隱特征?!扒椤本褪墙處熞米约簾霟岬慕虒W情感去激勵和評價學生,使他們生成積極的學習情感,使學生的學習情緒不斷地受到鼓舞,使輸出的評價性語言穿上情感的外衣,染上情感的色彩。
4.獨特性原則。
首先,評價性語言應具有獨特性,做到有的放矢。所謂獨特性是指評價的語言必須符合各個學生的個性特征,與學生的性格、氣質相符合。教學要因材而異,評價也是一樣的,也要看對象,同一種評價對不同性格、不同氣質的學生具有不同的作用,有著不同的效果。比如性格內向的學生不愿意接受否定的評價,只喜歡教師作肯定的、鼓勵性的評價。當這類學生取得一點成功時,我們要給予正面的評價,以激勵其數學的學習興趣,使其能繼續(xù)去努力地學習數學。
5.激勵性原則。
評價性語言應具有激勵性。就是對學生的評價,要使其在正確認識自己的優(yōu)勢與不足的基礎上,從正反兩方面受到激勵,增強其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參與性。心理學認為,每個人都有被肯定、被贊揚、被稱頌的欲望,更何況成長中的學生哪有不喜歡老師對其關心和鼓勵呢?所以教師要學會贊美學生,要不惜運用贊美之詞,贊美學生的每一個優(yōu)點與進步,哪怕是不起眼的優(yōu)點與進步。在教育學生時,要從關心學生的角度出發(fā),進行善意批評,要否定中有肯定,寓批評于表揚之中。因而,平時在與學生接觸的過程中,教師要親和地拍拍學生的頭,表示頷首和鼓勵。在批閱學生作業(yè)或試卷時,每發(fā)現學生的點滴進步,應在上面批上“很好”、“你能行”、“你會學好的”等激勵性語言。讓其從內心深處受到激勵和震撼,并情不自禁地去努力學習數學。
6.時代性原則。
評價性語言應具有強烈的時代氣息,方能精彩四溢。所謂時代氣息,就是我們評價學生的語言要緊跟時代步伐,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當今的社會是發(fā)展的社會,新鮮事物層出不窮,因此,我們要結合社會的各種發(fā)展理念,以時髦的詞語和前衛(wèi)的語言加以評價。
總之,數學教學中評價性語言的使用為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激情,打開了一扇嶄新的方便之門。數學教學中評價性語言的運用將會因學生的進步而顯得格外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