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生
【摘要】朗讀教學對學生學習語文起到重要的作用,朗讀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本文對初中語文朗讀教學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初中語文;朗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它指出了朗讀對學習語文的重要作用。新課改后也強調(diào),初中生的語文教學應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能力,而朗讀就是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的一個有效措施。所以,要明確語文課堂朗讀的必要性,注重改變其現(xiàn)有的不足,使初中生的語文學習變得生動有趣。
一、朗讀在初中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
(一)朗讀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是良好的學習習慣
朗讀中要求學生眼口并用,調(diào)動學生感官的同時帶給學生美的感受,同時,更以其多樣的形式,豐富的內(nèi)容,帶給學生新鮮的課堂體驗。尤其是初中生,由于其心理發(fā)展的特點,對許多新事物存在好奇心但又存在注意力無法集中的缺點。所以,在朗讀的過程中,很大程度上幫助學生集中了注意力,激發(fā)了他們對語文的學習興趣。例如,初中教師在教授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時,若可以采用合理的背景音樂伴奏,帶領學生對文章進行反復朗讀,那么在朗讀的過程中文章里濃濃的父愛以及孩子對父親的心疼自然而然就深入學生的內(nèi)心。長此以往,學生就更愿意參與到語文的學習中,因為在朗讀中,他們有直接的畫面感和情感沖擊,會激發(fā)他們對語文的向往和探索心理,有助于幫助初中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語文的習慣。
(二)朗讀鍛煉了學生的膽量,是培養(yǎng)學生信心的手段
處于初中階段的學生,無論是何種方式的學習,都渴望受到他人的肯定。無疑,初中生在語文課堂中是積極主動的,但青春期也使得他們存在一定的羞怯心理。此時,朗讀的作用就不言而喻了。他們必須克服內(nèi)心的恐懼,勇于站到人前,并大聲朗讀,這對他們的膽量是一種極佳的鍛煉,而朗讀收獲的掌聲進而又樹立了他們自我的信心,以后無論遭遇何種情況,定能以此道待之,這對他們的成長是十分有益的。有這樣的一個實例,某初中生因成績差感到自卑,但其語文老師發(fā)現(xiàn)該生朗讀課文十分富有情感、動人,抓住這一特點,老師鼓勵他在課上為同學們進行朗讀示范,并多次表揚他,該生受到鼓舞,更用心朗讀,這極大地鍛煉了他的膽量,也使他有了自信,各科成績竟有了起色??梢?,朗讀無形中帶給學生勇氣,是增強初中生膽量、信心的有效手段。
二、朗讀在初中語文教學中仍存在許多問題
(一)對朗讀的重視仍有欠缺
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在初中語文的課堂里,許多教師并沒有依照新課改的要求去強化朗讀在課堂中的作用。比如,許多教師將朗讀僅安排在課前幾分鐘,時間太短。其次,他們采用較傳統(tǒng)語文教學方法,如更多的語文老師是自己讀,學生只需要聽,而后他們的任務僅是概括段落大意以及中心思想,從頭到尾都比較枯燥,學生沒有很強的參與實踐感,自然感受不到其中的意境和情感,這顯然是不科學的。更可怕的是,許多教師將朗讀僵化為一個必要程序,所采用的形式一成不變,久而久之,只會讓學生生出厭惡無趣的心理。如此,朗讀反而成了初中生學習語文的阻力。
(二)朗讀的實施過程存在不合理
許多教學案例表明,許多教師將朗讀帶入初中語文課堂時,所采用的形式是不科學合理的。具體說來,大部分教師不區(qū)分各種課文存在表達思想、文章體裁等的不一致,統(tǒng)一采用的或是全班齊讀,或是小組輪讀,或是單個抽讀的形式,反而掩蓋了朗讀的情趣。除此之外,也要關注的是,許多初中語文教師并不重視自身的練習,無論是朗讀的技巧、情感的傳達,甚至是最基本的普通話標準也達不到。試想,若老師都無法率先做出表率,又如何能指望學生受到熏陶愛上朗讀,愛上語文呢?實際教學中,許多教師更關注的是應試,強調(diào)的是硬性灌輸學科知識,卻忽略了帶領學生通過朗讀感受語文之美,這是語文教育的缺失。
三、如何提高語文教學中的朗讀水平
(一)呼吁教師和學生在語文課堂中重視朗讀
教師和學生是語文教學的主體,所以要想朗讀教學有質(zhì)的提高,就要徹底改變二者固有的觀念,讓他們真正重視并用心朗讀。也就是說,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作為課堂把控者,首先應本著以人為本的素質(zhì)教育精神,首先要把朗讀重視起來,如可以在課上有針對性地安排更長時間的朗讀。其次,初中生作為語文課堂的主體,要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參與到課堂文章的朗讀中,明確朗讀對自己的學習是十分有益的。科學實驗指出,同校相鄰的兩個班,兩個語文老師各自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其中一個十分重視朗讀,時常在課前組織學生一起誦讀當堂課所要學習的文章,旨在振奮學生精神,提高他們上課的注意力。而另一個班的老師卻不是十分重視,對朗讀總是不了了之。結果,前一個班的語文成績明顯優(yōu)于后一個班。這也更加證明,師生都重視朗讀,才會更利于語文教學的進行。
(二)優(yōu)化朗讀在語文課堂中的應用
針對初中語文朗讀教學實施過程中存在的不足,我們需要提出具體的優(yōu)化措施。比如,針對教師普通話問題,教育部門應提高對語文教師普通話水平的要求,為上崗的初中語文教師提供定期的普通話培訓活動,促進教師間的交流和學習。其次,應加強教師對朗讀的應用水平,尤其是針對不同題材、風格的文章,教師一定要有區(qū)分意識,采取多樣化的形式,組織學生進行閱讀。舉例來說,教師在教授魯迅先生的《祥林嫂》時,可以嘗試分組、分角色朗讀,讓組內(nèi)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各自分析人物情感并通過朗讀表現(xiàn)出來,最后相互點評,學生不僅可以實踐起來,也能在朗讀過程中體現(xiàn)出自己的理解,教師也就可以根據(jù)各自的表現(xiàn)給出點評,從而可以更好地引導學生走進文章,走進作者。
(三)注重語文課堂中朗讀的創(chuàng)新
教育在發(fā)展,學生在成長。所以,初中語文課堂中的朗讀為了保持獨有的生機與活力,也需要與時俱進。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注重語文課堂中朗讀的創(chuàng)新。從選材、形式各方面進行創(chuàng)新,如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為學生的朗讀選取多國語言的朗讀版本,讓學生感受語言與文字交融的魅力。又或者,教師可以為學生的朗讀引進更多形式的配樂,增強意境。只有在不斷地創(chuàng)新和改革中,朗讀才能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永葆生機。
總的來說,朗讀帶動了初中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幫助他們培養(yǎng)人生自信心,我們一定要重視其現(xiàn)階段的不足,進行更科學合理的改進,才能確保朗讀作為一種強有力的手段出現(xiàn)在初中生學習語文的道路上,成為他們有力的助推劑。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