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鳳琴
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指人們在創(chuàng)造活動中,根據一定的目的、任務,運用已有的知覺材料,經過較為復雜的思維活動,創(chuàng)造一個新的形象的過程。因此,我們必須充分利用數學這塊教育陣地,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教育,使學生從小受到創(chuàng)造的熏陶,為將來從事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成為創(chuàng)造型的人才奠定良好的素質基礎。
一、加強基礎知識教學,保證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流暢性
在數學教學中,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第一步是理解數學的價值、概念的含義以及數學思維的過程。把數學的本質理解透,才有可能進行創(chuàng)造性思維,否則根本談不上創(chuàng)造。小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由感性到理性、由理性到實踐、由低級到高級的認識過程。教學活動只有立足教材,講透概念,豐富知識,鞏固基礎,逐步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才能使其思路開闊、靈活,富有創(chuàng)造性。20世紀的數學巨人希爾伯之所以有很大的成就,這與他的老師??怂箻O其重視數學思想方法的教育是分不開的。
二、通過實踐操作,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獨創(chuàng)性和跳躍性
小學生思維的特點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如,教學“圓柱體的面積公式”時,當學生通過把圓柱體側面剪開,得出圓柱體的側面積等于“底面周長乘以高”以后,我并不滿足,繼續(xù)啟發(fā)學生,還有沒有別的方法?一句話激起了學生思維的浪花,他們把剪開的圓柱體側面重新粘好,左看看,右看看,開動腦筋,積極思考。這時有個學生高興地跳了起來:“老師,我想出了一個新的辦法?!敝灰娝褕A柱體紙盒一壓,壓得扁扁的,使圓柱體側面成了2個長是圓柱體周長一半,寬是圓柱體高的長方形,多么奇妙的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主動學習,自由探索,引導他們互相探討,自我反思,自主構建,讓他們在探索中走向創(chuàng)造。
三、加強發(fā)散思維的教學,培養(yǎng)其思維的變通性、靈活性和多變性
發(fā)散思維是指善于從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從同一個條件下得出不同的結論。如,我教學“利息”這一內容時,我出示一道題:“張叔叔在‘五一有獎銷售時,中獎得了一萬元。他想把這一萬元存到銀行中,兩年后他兒子上大學時使用,請你幫他選擇一種最佳的存款方式?!碧岢鰡栴}后,我讓學生分組先自學利息計算方法,然后討論存款方式,經過交流得到三種存款方式:
第一種:一萬元存兩年。利息為:2.43%×2×10000=486(元),扣除20%的利息稅,實得利息為486×(1-20%)=388.8(元),本息共為10388.8元。
第二種:一年一年存。第一年得利息為2.25×10000×(1-20%)=180(元)。本息共為10180元。把10180再存一年,所得利息為2.25×10180×(1-20%)=183.24(元)。本息共為10363.24元。
第三種想法很有意思。有部分學生認為,上大學用錢一般在八月底到九月初。張叔叔存兩年整,到期五月底,可再存三個月定期,到期正好是八月份,既不耽誤用錢,又可多存三個月??傻玫嚼椋捍鎯赡旰笏美⒈窘馂?0388.8元,存三個月所得利息為0.495%×10388.8×(1-20%)=41.12(元),本息共為10388.8+41.12=10429.92元。
經過比較,大家一致認為第三種存款方法最佳,然后我讓學生討論選擇存款方式時應注意的問題。整堂課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求知,課堂氣氛活躍,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充分展開思維,從而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變通性、靈活性、多樣性。
四、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獨特性、廣闊性和深刻性
創(chuàng)造的起點是從問題開始的。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睋碛袆?chuàng)新能力的人必然具備敢于質疑的品質。在“兩步計算的應用題的練習課”上,我讓學生解答這樣一道題:一輛汽車要運45噸貨物。每次運5噸,運了5趟,還剩多少噸沒有運?大部分學生的一般解法是:45-5×5=20(噸)??墒且粋€成績較差的學生板演時卻列成“45÷5”。全班頓時嘩然,做錯題的學生站在黑板面前手足無措。我示意大家安靜,然后對那個學生說:“你沒有錯,只是沒有做完。”所有的學生都愣住了,仔細地聽我往下說,在我的啟發(fā)下,這個學生終于解出來了45÷5=9(次),還需9-5=4(次),才能運完。所以還剩5×4=20(噸),我表揚了他的創(chuàng)新解法,接著又引導他把兩種方法進行比較,使他懂得解題時應選擇簡便方法。這位學生很高興地回到了座位上。由此可見,即使學生的講解不完善時,教師也不能輕易否定,而要想方設法把他們的錯誤思想引入正道上來,因為這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一個良好機會。
教育要堅持“三個面向”,要培養(yǎng)學生做“四有”新人,使他們具有實事求是、獨立思考、勇于創(chuàng)新的科學精神,成為個性鮮明,各具特色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就必須積極開展創(chuàng)造教育。創(chuàng)造的教育之根本在于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數學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大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為迎接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培養(yǎng)大批創(chuàng)造性人才而努力。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