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智杰
摘要:我們的美術課不是要把每一個學生都培養(yǎng)成畫家、藝術家,但是我們可以盡可能的讓每一個四十五分鐘都能起到幫助學生陶冶情操,提高審美意識,培養(yǎng)審美素質的作用。
關鍵詞:美術教學;方法;審美素質
美術課作為中學基礎教育、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情操,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所以不能簡單的停留在教學生畫幾幅畫,了解幾幅世界名作或者幾位著名畫家的階段上。在素質教育的新時期,我們應該為我們的美術教育賦予新的內涵和使命,那就是盡可能的讓每一個四十五分鐘都能起到幫助學生陶冶情操,提高審美意識,培養(yǎng)審美素質的作用。
大量的教材內容,眾多的名詞術語,如果我們只是按照書本所寫的那樣“灌輸”,只是把審美教育局限在幾幅插圖和幾段解說的文字上,學生也只得被動的“全盤接受”。這種傳統的“傳道、授業(yè)、解惑”型的教學方式,雖然能讓學生學到不少“審美知識”,但卻阻礙了教學的主動性、積極性的發(fā)揮,更束縛了學生創(chuàng)造性才能的發(fā)展。審美教學,不應該以“灌輸”為主要手法,而是以“引導”的方法指導學生學習如何發(fā)現美,感受美,創(chuàng)造美。在傳統的美術教育中,我們是通過具體的技法,構成了美的實體;現在的美術教育更多的要求我們將美學知識構成的美的精神,及它代表的人文精神傳遞給學生。
那么,如何在美術教育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素質呢?
一、提高美術教師的教學水平
1、愛因斯坦認為,能培養(yǎng)獨創(chuàng)性和喚起對知識愉悅的,是教師的最高本領。一堂美術課是讓學生們收獲頗豐還是昏昏欲睡,都取決于美術教師的素質。我們要把美的概念,美的思維,美的意識帶給學生,首先自己要對“美”這個概念有全面深刻的了解。同時,要想通過美術知識,美術欣賞的講解,讓學生逐步的進入感興趣、喜歡聽并想主動學習的階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就需要我們美術教師不斷地提高自己本身的教學水平和素質,對教材內容的把握不能簡單的局限于大綱的要求,更要主動的將相關的其他知識及時代特點結合在一起,提高教學的知識性、趣味性,延展性,讓學生在學習美術知識的基礎上,逐漸的形成認識美,感受美,發(fā)現美的意識,進而達到想象美、創(chuàng)造美的階段,讓審美意識成為伴隨學生終生的意識觀念;
2、終身學習是美術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保障。把教師比喻成蠟燭,能體現教師無私奉獻的精神,但有人認為蠟燭總有燃盡的時候,不如讓老師成為長明燈,這里的長明燈是要求老師不斷的進步。新課標下的美術教材要求美術教師要有廣博的文化知識,對于課程中涉及的各個學科的知識都要有所了解。這就要求美術教師要充分利用好課余時間,積極的參加各種專業(yè)技能和更新教學理念的培訓,從培訓中發(fā)現自己存在的問題,不斷地將新的教學理念和具體的課堂教學相結合,總結經驗,用老師的內在素質去感染學生,讓學生從喜歡上美術老師過度到喜歡每一節(jié)美術課,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
二、從學生角度出發(fā),分析學生的個體差異,采用多種教學方法靈活的運用到教學中
1、我們的學生都是十四十五歲的孩子,他們求知欲望強,活動性大,思維活躍,但是持久性和專注度差,所以我們還要多站在學生的立場上看待我們的教學,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了解學生們是如何看待美術課,他們習慣以怎樣的方式來接受知識。這就要求我們的美術教學要改變以往老師在上面枯燥的說,學生在下面被動的接受這樣的情況,我們要找到一個課堂教育、學生興趣、審美素質這三者間的交叉點和切入點,通過引言、故事、討論、匯總,延伸、總結等幾個步驟,通過將我們要講授的各種知識合理有趣的引入和搭配,盡可能的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斷地提高學生的欣賞和評述能力,鼓勵他們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說出自己的創(chuàng)想和思路,讓學生在主動的思考中既掌握了知識,又不覺得枯燥,這樣的美術課如果能長期的進行下去,必然會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審美素質。
2、“藝術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我認為大自然的美更能感染和豐富枯燥的課堂。在美術教學中我比較重視美術課的三維教學目標中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我們的美術教學所培養(yǎng)的學生不是以美術大師為標準的,而是通過美術課讓學生去了解生活中的美,感受生活的美,用美的眼睛去欣賞生活。學生的個體差異決定了他們的審美需求的不同,但是身邊自然界中的美就像音樂中的旋律一樣,在不知不覺中會感染每一個人。比如講到色彩對人情感的影響這一課時,我會讓學生用相機去拍攝家鄉(xiāng)的能感動自己的色彩照片,上課時展示給同學,分組討論后講解照片上的色彩帶給他們的感受,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其中,去發(fā)現身邊的色彩,體會身邊的美。經常組織學生去觀看美術作品展覽,引導學生欣賞不同風格的美術作品,讓學生體會畫家創(chuàng)作的來源和情感的表現,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
三、教學無定法,在教學過程中要博采眾長
1、搞教育不能坐井觀天,也不能閉門造車,我們要利用互聯網等手段多多學習先進教育地區(qū)美術課的教學方法,取長補短,選取適合我們教學情況的方法,結合我們的實際情況,不斷總結出新的、好的、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模式運用到我們的教學實踐中。這樣才能讓學生在美術課上坐得住,聽得進,記得牢。從而逐步達到審美教育的效果。多媒體的應用在課堂中能很好的輔助教學,它能從聲音,圖形等全方位的展現作品的藝術美。尤其是講到欣賞課時,多媒體的應用會使枯燥的圖片動起來,加入聲音的效果學生的注意力大大的提高,對美的認識也從多角度得到了深刻的體會。
2、美術教師在教學中要勇于探索采取多種教學方法。 注重教學過程的創(chuàng)造性,教師要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創(chuàng)設愉悅的教學氛圍,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探索。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情感,豐富學生體驗,激起學生聯想,從而使學生的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互為補充,相互促進,帶動學生素質全面發(fā)展。比如我講到手繪線條圖像的表達這一課時,采用游戲的形式引入,讓學生說一個事物,另外的學生根據描述用簡單的線條畫出所說事物。不同學生對同一事物的表現形式不一樣,根據學生的表現,引入手繪線條的多種表現方法,這就能使學生一目了然,接受起來很快,是枯燥的線條有了活力,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提高。
總之,我們要充分利用好手中的教學資源,苦練內功,虛心學習,通過我們的每一堂美術課提高學生對美的感受能力、鑒賞能力和藝術創(chuàng)造能力,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并通過審美教育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切實起到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審美標準,不斷提高審美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