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勤
摘要:學困生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農(nóng)村初中英語學困生,作為農(nóng)村初中英語教師,我們應該積極去面對。幫助每一個學生成功是教育工作者的根本目的,也是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愿望。
關鍵詞:農(nóng)村初中;英語;學困生;應對策略
一、農(nóng)村初中英語學困生產(chǎn)生的原因
1、缺乏學習英語的愛好,學習意志薄弱。農(nóng)村初中英語學困生對學習英語知識普遍缺乏愛好,求知欲低,意志薄弱,對于詞匯的記憶更是難上加難。有些學困生,一碰到較長閱讀題目就產(chǎn)生畏難情緒,缺乏克服困難,戰(zhàn)勝自我的堅韌意志和信心,使他們對英語學習產(chǎn)生畏懼心理,喪失突破障礙的毅力與勇氣。有些學困生自控能力弱,平時貪玩。經(jīng)不起誘惑,不能控制自己把學習堅持下去,隨著學習英語興趣的消失和學習成績?nèi)找嫦陆担瑢W困生對學校、師長及同學的情感也逐漸淡漠。繼而發(fā)展到對抗情緒。
2、知識遷移過程中造成的斷鏈與破網(wǎng)。學生基礎知識對現(xiàn)有學業(yè)成績影響最為顯著,相比小學學英語而言,初中英語教材結構的邏輯性,系統(tǒng)性更強。表現(xiàn)在教材知識的銜接上,前面所學的知識往往是后邊學習的基礎。因此,如果學生對前面所學的內(nèi)容達不到規(guī)定的要求,不能及時掌握知識。就造成了連續(xù)學習過程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學困生在學習英語過程中基礎知識掌握不好,更沒有查漏補缺,及時銜接,導致新舊知識的斷鏈,形成學生在“空中樓閣”的基礎上學英語,長此以往,知識形不成完整的網(wǎng)絡,造成基礎知識的破網(wǎng),跟不上集體學習的進程。
3、學習方法,策略運用不當。學習方法、策略是影響學業(yè)成績的又一因素。農(nóng)村初中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差,往往是課上聽課,課后完成作業(yè)了事。沒有形成課前預習,課后復習,努力尋求最優(yōu)解答,解題后進行總結,歸納,推廣等科學的學習方法。不注重英語的理解,偏重于課本上機械的記憶,對于所學的知識不會比較,不善于歸納,沒有形成完整的學習操作系統(tǒng),他們尚未從小學手把手教的機械識記,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中解脫出來,無法適應初中英語的學習,最終嚴重影響了知識攝入的數(shù)量與質(zhì)量,逐步形成了學困生學業(yè)發(fā)展滯后的狀況。
二、農(nóng)村初中英語學困生的應對策略
1、克服畏難情緒,樹立信心。英語學困生絕大多數(shù)是英語學習的門外漢,學起來一頭霧水,對英語諱莫如深,寸步難行。覺得自己沒有學英語的細胞。教師首先要幫助學生消除自卑和恐懼心理,使學生樹立信心。無論在課堂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還是課后與學生的思想工作中教師都要始終把握一切時機,鼓勵學生,讓學生明白一點:英語并不難,只要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并付諸于努力,就一定能駕馭它。批改完聽寫的單詞后,針對不同學生的進步情況。我都會在后面批上充滿激情、包含鼓勵的話語,比如“你真棒,寫對了一半,加油??!”“100分保持下去,勝利屬于你”,“我真為你的進步高興”,批改作文時有的學生只寫對一兩句話但卻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老師應該大張旗鼓地表揚。
2、緊抓基礎,循序漸進。語音、詞匯、閱讀都從最基本的知識與方法人手,逐漸加深。語音知識和拼讀規(guī)則是讀、記單詞的前提,而掌握一定的詞匯和語法又是閱讀的基礎。比如,講解國際音標中音素的分類,元音字母及字母組合在音節(jié)中的發(fā)音規(guī)律,讓學生習慣于用讀音規(guī)則記單詞,先讀音后拼寫。詞匯量的擴大,一方面依賴于課本課文資料,另一方面注意平時閱讀時詞匯的積累。學習課文時不僅掌握詞匯表中的單詞,所有在課文中出現(xiàn)的較難的高級的,不熟悉的單詞一率當做生詞處理,反復記憶、反復檢測。做課本外閱讀時,碰到的生詞,要積累到一個詞匯本上,編好日期,寫上音標和中文釋義,定期復習,自我檢測。精心選擇閱讀材料,讓學生充分體會到閱讀的樂趣,讀后有一種學習英語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3、加強英語學習方法的指導。最優(yōu)化教學理論的代表――巴班斯基指出,教師培養(yǎng)學困生學習技能的關鍵:一是幫助學困生掌握最基本的學習方式,二是注意加強和指導學困生學習技能訓練,在教學中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強化其掌握、運用、鞏固應掌握的學習方法,并及時檢查和反饋,逐步提高學困生學習的有效性。課堂上,老師要求他們跟緊老師,集中注意力,指導他們加強有意記憶,努力把剛學過的知識記到腦子里,融入原有的知識塊中去。在教學過程中老師盡量做到語言風趣、幽默,吸引學生,達到讓學生專心聽講的目的。課外,要求他們自覺完成作業(yè),認真預習好明天學習的內(nèi)容。指導他們強化復習,回憶、鞏固學過的知識。只要我們循循善誘,持之以恒,不斷引導,強化訓練,讓學困生從“他律轉化到自律”,最后一定能使他們養(yǎng)成自覺學習的習慣的。
4、幫助學生處理好小學、初中知識的銜接。作為老師應對本班的學困生分門別類,認真分析:是學生的智力差異,還是時間的投入不足,是學習方法不正確,亦或是雙基的薄弱。至于學習方法一定要對不同的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分析與指導。很多學生沿用小學階段的學習方法,導致初中英語的學習盲目,無所適從。小學學生對詞匯多是機械記憶。對課文強化背誦;而初中詞匯的學習憑音節(jié)、看結構,對課文的學習更側重篇章結構的理解,而解題則緊繞語境。
總之,農(nóng)村初中英語學困生同樣具有進取心,榮譽感,他們也渴望進步,渴望成功。作為一名外語教師,應該對每一位學生都要“不放棄,不拋棄”,用一顆熱情的心去喚醒學生,努力挖掘他們的潛能,指引他們走出學習的誤區(qū),不斷體驗到成功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