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倩 王后雄
摘要::不少學生在高中化學學習的過程中會經(jīng)歷這樣一個階段:每天努力學習,但是學習效率不高甚至下降,稱為“高原現(xiàn)象”。文章主要分析了高中化學學習過程中“高原現(xiàn)象”的原因,并提出了相應矯正策略,希望可以幫助學習者正確認識“高原現(xiàn)象”并順利克服,從而取得更大的進步。
關鍵詞:化學學習;“高原現(xiàn)象”;診斷;矯正
文章編號:1008-0546(2016)06-0007-04 中圖分類號:G632.41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06.002
有的學生在化學學習的過程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隨著化學學習的進行,有一段時間雖然學習很努力,但會出現(xiàn)學習效率低下和知識積累上的“減速”現(xiàn)象。這種在復雜技能形成的過程出現(xiàn)的練習成績暫時停滯的現(xiàn)象,我們稱為“高原現(xiàn)象”。根據(jù)學生心理的成長過程,學習者在學習各種知識和技能的過程中,一般都要經(jīng)歷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開始階段,學習者開始接觸新的知識,從基礎開始學習,由不理解到理解,由淺入深,帶著濃厚的興趣、充足的動力開展學習活動,往往進步較大,進入迅速提高階段,取得了初步的成績,獲得一定的成就感。但是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迅速提高之后,隨著知識難度和廣度的加深,或由于學習者對于基礎知識沒有打牢,就會出現(xiàn)成績暫時停滯甚至后退的現(xiàn)象,這就是學習高原期,在這個階段,不少學生會表現(xiàn)出焦慮,急躁;達到學習高原期并不代表你的能力達到頂峰,如果我們能正確認識學習中的“高原現(xiàn)象”,并采取相應的策略克服它,對提高化學學習質(zhì)量具有重要意義。
一、 “高原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原因診斷
學生在高中學習階段出現(xiàn)“高原現(xiàn)象”的原因有很多,下面是對“高原現(xiàn)象”產(chǎn)生原因的診斷分析。
1. 學生因素
(1)認知因素
認知因素即學習者的智力因素,它影響著學習者對知識理解的速度,廣度和深度。
①知識因素診斷
學習者在剛進入高中化學學習時學到的化學知識比較簡單易懂,但是隨著學習的深入,所接觸的學科知識越來越多,廣度和深度都有大幅增加。知識學習過程的實質(zhì)就是知識結(jié)構的變化過程,有量變和質(zhì)變的特點。如果學習者對之前學習的基礎知識掌握的不牢固,沒有及時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拓展和豐富,或者對所學的知識沒有形成系統(tǒng)的知識結(jié)構,那么在舊知識基礎上向新的知識飛躍的過程中就會出現(xiàn)對新知識難以搞懂和難以接受,或者在做題的時候知識提取困難,影響學習的深入進而引發(fā)“高原現(xiàn)象”。比如:學生學習了酸堿鹽之間的相互轉(zhuǎn)化關系后,總結(jié)出“酸性氧化物+堿→鹽+水”這一規(guī)律,而且對初中所涉及的反應實例無一例外,學生感到規(guī)律性強,學習輕松。而當學生在高中學習涉及到SiO2+4HFSiF4↑+2H2O,Al2O3+2NaOH2NaAlO2+H2O等知識的時候,規(guī)律的特殊性和一般性之間的矛盾就會使學生出現(xiàn)心理交鋒,增加信息加工的負擔,學生感覺學習起來更加吃力。
②方法因素診斷
對于不同的學習內(nèi)容和不同的學習階段應該采用不同的學習方法。高三學生在一輪復習的時候,是在教師的引導下,逐個單元進行復習,學生缺乏對知識聯(lián)系的思考和對知識的系統(tǒng)化梳理。到后期進行綜合練習,所需的知識前后跨度大,化學知識又具有多、雜、散的特點,如果在進入二輪復習或三輪復習,仍然用之前的學習方法,不能對掌握的知識形成一定的結(jié)構和系統(tǒng),不會根據(jù)學習的內(nèi)容和學習的不同階段及時而有效地調(diào)整自己的學習方法,分析自身的學習特點和學習需要,就會在做題的時候不能隨時提取相關知識去解決所面臨的問題,從而影響學習質(zhì)量和效率。
【例如】為測定某鎂鋁合金樣品中鋁的含量,進行了下列實驗:取一定量合金,加入100mL 0.3mol·L-1稀硫酸,合金完全溶解,產(chǎn)生的氣體在標準狀況下體積為560mL;再加入0.2mol·L-1 NaOH溶液至沉淀質(zhì)量恰好不再變化,用去350mL NaOH,求所取樣品中鋁的物質(zhì)的量?
【分析】 學生在看到這個題的時候很可能硬著頭皮一步一步分析實驗的過程。寫出化學方程式,根據(jù)數(shù)量關系,推出鋁的物質(zhì)的量??墒菗Q個方法,從整體的角度出發(fā),最后得到的是Na2SO4、NaAlO2的混合溶液,根據(jù)Na,S守恒,得出n(NaOH)=2n(Na2SO4)+n(NaAlO2),其中n(Na2SO4)=n(H2SO4),n(Al)=n(NaAlO2),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①思維因素診斷
技能是一種相對穩(wěn)定的動作系統(tǒng),其中每個動作成分是按一定的結(jié)構方式聯(lián)系在一起的,它使人們有可能按照某種固定的方式去完成任務,在一定的范圍內(nèi)取得較好的工作效率。這種固定的思維模式雖然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做題的速度,但是由于已經(jīng)形成了一定的思維模式來考慮同一類的問題,當這種思維方式與客觀要求不相適應,或者思維方法的變化沒有與結(jié)構變化同步時,這種僵化的思維模式就會影響對新知識、新信息、新內(nèi)容的理解,在做題時形成障礙。表現(xiàn)為:對于碰到的問題,如果是熟悉的就會不顧其間的變化,審題馬馬虎虎而草率做題,導致沒有看清題目的變化;如果是沒有見過的,就會不知所措,不能正確審題尋找突破口。而且頭腦中原有的舊知識、舊經(jīng)驗也會對新知識的學習產(chǎn)生干擾。
【例如】pH=3的酸溶液稀釋10倍后,溶液的pH
( )
A. =4 B.≥4 C.≤4 D.不能確定
分析:本題的題干比較簡單,考察的是溶液pH的計算,隱藏的條件是“酸溶液”的理解。題目看起來很簡單,但依然有同學出錯。有的同學看到題目后,直接想,這個題目原來做過,就是一個簡單的計算題,很草率的選擇了答案A。
還有的同學考慮這個題目只說了個酸,但沒有說一元酸還是二元酸,酸的元數(shù)不同,H+個數(shù)就不同,那就沒有辦法判斷了。學生在遇到題目的時候,馬上就在記憶中搜尋是不是做過這道題目,尋找原型,這就導致了負遷移的發(fā)生。本題的正確選項是C,學生分析的時候應該考慮的角度是強弱之分,如果是強酸,pH=4,如果是弱酸,隨著溶液的稀釋,電離程度增大,pH應該小于4。
(2)情意因素
①動力因素
學習動機是指維持學生朝向某一目的的學習行為的動力傾向,它是直接推動人們進行學習的一種內(nèi)部驅(qū)動力,是一種學習的需要,這種需要是社會、家庭和學校教育對孩子學習的客觀需要在孩子頭腦中的反映,它表現(xiàn)為學習的意向、愿望、興趣等形式,對學習起著推動作用。剛進入高三的學生都干勁十足,雄心勃勃,但是隨著學習強度的加大和難度的增加,再加上在學習過程中遭受打擊,學習者會感到學習枯燥無味,從而導致動力不足從而喪失學習興趣。根據(jù)葉克斯-多得森定律: 人在各種活動中的動機都有一個最佳水平,動機水平很低,工作效率自然不高,但動機水平過高,效果也未必佳。在比較容易的課題中,工作效率隨動機水平的提高而上升, 在較難的課題中,動機的最佳水平有下降的趨勢。如果學習者不能隨練習內(nèi)容難度的變化適時調(diào)整自己的動機最佳水平,那么練習效率不會高,學習進度也不會好。
②生理因素
進入高三階段的學生,面對繁重的學習任務,經(jīng)常會長時間用腦過度,學生在學校里會抓緊每一分每一秒來學習,就算是課間也在埋頭苦學,放棄午休時間,晚上熬夜苦讀,學到很晚,再加上不參加體育鍛煉,從而導致大腦思維遲鈍,學習效率下降。不少學生除了完成老師布置的練習之外,還會自己買很多的練習題,搞題海戰(zhàn)術,把自己弄得身心疲憊。不懂時間運籌藝術,違背科學用腦規(guī)律,雖然在學習上花費了大量的時間,但是學習效率低下,收效甚微,往往會加重“高原現(xiàn)象”。
③心理因素
高三的學生面對升學的壓力,往往功利思想比較重,容易急于求成,再加上來自家長和老師的期待,容易產(chǎn)生焦慮、急躁的情緒,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能靜下心來,踏踏實實地進行復習,經(jīng)常會考慮如果高考考不好該怎么辦等問題。對于較難的題目,往往比較浮躁而不能靜下心來仔細研究,刨根問底,理解透徹。而對于較簡單的題目,往往眼高手低,不屑一顧,草草了事。
2. 教師方面
教師在面對繁重的課程任務和緊張的復習時間之間的矛盾,不少的教師選擇傳統(tǒng)的“滿堂灌”或“填鴨式”的教學方法,不考慮學生現(xiàn)有的知識基礎,只是照顧到學習成績好的學生的需求,一味的向前,很少進行教學反饋,沒有顧及到學生是否對知識已經(jīng)掌握了。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注重重點的梳理和難點的突破,只是一味地讓學生做題講題,沒有反思,也會導致學生產(chǎn)生“高原現(xiàn)象”。
二、高中化學學習“高原現(xiàn)象”的矯正策略
1. 學生方面
(1)夯實基礎知識,構建知識體系
要重視基礎知識的掌握,既要注意知識的梳理,加強知識的聯(lián)系,構建一定的知識網(wǎng)絡,使知識系統(tǒng)化,又要對一般性質(zhì)和特殊性質(zhì)進行重點把握??梢圆捎酶拍顖D策略,“概念圖”是諾瓦克博士根據(jù)奧蘇貝爾的有意義學習理論提出的一種教學策略。它要求學生可以構造一個清晰的知識網(wǎng)絡,如果學生對于所學的知識理解得不深刻,不全面,或者不成體系,是不能順利地繪制出概念圖的。在復習的時候讓學生編制學習提綱,濃縮學習內(nèi)容,篩選突出重點,尋找知識鏈,使知識結(jié)構化,由點及線再到面,從而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把同學之間繪制的概念圖相互比較,或和老師繪制的概念圖進行比較,找出自身對知識掌握的缺陷。
(2)精選練習題目,注重反思總結(jié)
不能盲目地搞題海戰(zhàn)術,可以多做一些形似質(zhì)異,形異質(zhì)同的練習,在對比中練習、區(qū)分,從而使知識得到領悟、內(nèi)化和提高。對于做過的題,不能就此放到一邊,而要對于錯題重點整理,找出出錯的原因并重點標記,并通過各地區(qū)的模擬考試題來查缺補漏。要把握好課堂,提高課堂效率,不要自己搞一套。上課的時候要認真聽課,聽老師怎樣分析,從什么地方著手開始分析,用什么方法解決的,怎樣把學過的知識變成試題的答案回答出來,怎樣完整地回答問題。還要把握好教材和“考試說明”。應該說教材是根本,課標和考試說明是綱要,習題訓練是演練、提升和反饋,要把這三者有機地結(jié)合在一起。培根說過:“跛足而不迷路者,能趕過雖健步如飛但誤入歧途的人?!?/p>
(3)針對薄弱環(huán)節(jié),進行強化練習
根據(jù)多元智力理論,學生對不同學科的興趣程度,領悟能力是不盡相同的,對于同一學科的不同章節(jié),不同內(nèi)容,其掌握程度也不是相同的。比如有的學生對于元素流程圖的題目找不到突破口,可能是因為對于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質(zhì)掌握的不全面或不成體系,就要多做這一類的題目,總結(jié)突破的方法。或者有的同學一看到計算題就產(chǎn)生畏懼心理,不能獨立思考,對于要用到的知識提取困難。首先就要克服自己的畏懼心理,迎難而上,多做題總結(jié)歸納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思路。
(4)端正學習動機,合理安排生活
端正學習動機,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在復習的過程中要有“瓦倫達心態(tài)”,瓦倫達是世界著名的繩索平衡家,他說過“我在走鋼索時從不想到目的地,只想著走鋼索這件事,誠心誠意走好鋼索,不管得失?!痹诟呷龔土暤臅r候,不要老想著我一定要考多少分,調(diào)整自己的心態(tài),合理安排好自己的學習和生活,不搞疲勞戰(zhàn)術,保證充足的睡眠,適當放松,既不放縱,也不折磨,不求每一分鐘都學習,但求每一分鐘都有效果。安排好各科的復習時間,可以進行文理科的搭配學習,長時間學習之后可以選擇聽一下放松的音樂或去教室外面呼吸一下新鮮空氣,并參加適當?shù)捏w育鍛煉。
2. 教師方面
(1)充分利用反饋,彌補學生缺漏
教師要充分利用反饋了解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情況,學生只有掌握了低臺階的知識,才能向更高的臺階邁進,要不然學生欠缺的知識就像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大,就會影響以后知識的接受。老師要在認真學習大綱,鉆研教材的基礎上,結(jié)合本班的實際情況,在教材的認知結(jié)構和學生的認知結(jié)構上花力氣,下功夫,復習時既有共同的基本要求,又有“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的個別輔導。不能只照顧學習成績好的學生的學習進度,讓學生盲目地跟著老師的進度,不顧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
(2)精講典型例題,總結(jié)做題規(guī)律
教師要利用典型例題,對題目進行拓展性的分析,剖析引路,不能就題講題,注意練后反思,方法歸類,規(guī)律總結(jié),要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融會貫通。在讓學生做練習題的時候,要控制時間,讓學生感受高考環(huán)境,老師要及時批閱、反饋。專題復習的時候要突出學科主干知識,精心選擇專題,提高針對性。專題復習宜粗宜寬,不求過細過深,試圖窮盡一切教學內(nèi)容的后期復習方法必須拋棄。要以點帶面,以主干知識為核心,由此擴展,逐漸加深。還要控制好量,給學生提供思考和消化的時間,加強糾錯訓練,對于學生的典型錯誤,要歸類講評。
(3)改進教學方法,提高復習效率
傳統(tǒng)的課堂老師滔滔不絕的講知識點,學生在下面昏昏欲睡。教師要進行教法的創(chuàng)新,甘當學習中的配角,為學生服務,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梢圆捎谩白跃幓ピu共享”習題模式來突破化學復習中的瓶頸。“自編互評共享”模式即讓學生置于出題者、答題者和評價者的角色,先讓個人或以小組的形式對考試大綱進行研讀,編題。隨后同學之間互做互講,互評習題,最后在學生編的題目中選擇優(yōu)秀的由全班共同分享。在這個過程中,要求學生必須充分研讀考綱,分析問題提出的角度和知識點對學生能力的要求。通過這種方法可以加深學生對考綱的把握和對知識點的理解,充分調(diào)動學生復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4)提高自身素質(zhì),增加課堂趣味
老師在上課的時候要注重情感性,加強語言的藝術性和感染力。心理學認為,學生的學習效果不僅與學習者的智力水平、學習方法有關,還與心理狀態(tài)有關。設想一下,學生整天都在教室埋頭學習,上課的老師如果個性陰沉,臉部表情平淡,學生自然對這門課沒有興趣。老師在上課的時候要注重自身的修養(yǎng),當學生回答問題時,如果回答不出來或回答錯誤老師也不要批評學生,要體諒他;當回答正確時,老師要露出欣喜的表情,給學生以鼓勵。講課的時候可以使用一些詼諧幽默的語言,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在上課的過程中,可以穿插一些化學史或與生活有關的化學事件來增加學生對于化學學習的興趣。
(5)關心幫助學生,提供耐心指導
當學生出現(xiàn)“高原現(xiàn)象”時,學生本身就會出現(xiàn)焦慮、煩躁的情緒,如果教師在這個時候還一味地指責學生,會讓學生產(chǎn)生沮喪的心理,嚴重的有可能就此放棄學習。教師的責任就是把學生從不懂到教懂,從不會到教會,因此教師在這個時候應該鼓勵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關心幫助學生,對于學生出現(xiàn)的錯誤教師要認真講解,幫助學生認識到自己出錯的原因并找出針對性的方法,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教育家夏丏尊先生說:“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愛,老師沒有了情愛,就成了無池之水,任你四方形也罷,圓形也罷,總逃不過一個空虛。”我們教師教育對象是情感脆弱的孩子,出現(xiàn)“高原現(xiàn)象”的孩子心理尤為敏感,老師和家長要給予重視和關心。
當學習中出現(xiàn)“高原現(xiàn)象”的時候并不是說你的能力已經(jīng)達到頂峰,在這個時候更不能放棄學習,自暴自棄,只有正確認識學習中的“高原現(xiàn)象”并根據(jù)自身的實際情況,找到適合自身特點的突破方法,才能在克服“高原現(xiàn)象”之后,再次看到明顯的進步,體會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愉快。
參考文獻
[1] 王后雄.化學教學診斷學[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198-201
[2] 王世存.化學學習負遷移診斷及矯正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3
[3] 劉春華,丁革兵.以學生“自編互評共享”習題模式突破高三化學復習瓶頸的研究[J].化學教育,2011,(11):41-44
[4] 孫洪欣.對高中生物理學習中高原現(xiàn)象的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