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煒
摘 要:“仁義禮智信”思想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是我國古代主要的倫理教化內容。而其現代價值,只要堅持辯證思想,用批判的態(tài)度對待五常思想,就能夠作為當下思政教育的理論基礎,最終應用于實踐加強學生政治教育,提高學生道德素質。
關鍵詞:仁義禮智信;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價值
一、仁義禮智信的演變歷程及內涵
(一)演變歷程
溫克勤認為關于“仁義禮智信”的記載可能源于商周時期。
春秋前中期,五常思想主要收錄于《國語》和《左傳》。如“愛親之謂仁”、“義以出禮”、“禮不行則上下昏”、“智而始”、“信以立志” 等說法。相較于前期,其五常思想已深入到其內涵考量上,為后人研究提供了豐富的史料。
孔子在歸納早期德育思想和周禮的基礎上,提出“仁”“禮”思想。孟子認為仁義禮智是德之四端,是人性善最直接的表達,并把仁義禮智結合在一起,對其內涵進行了界定,使得五常思想初具輪廓。
西漢初,董仲舒具體闡述五常,即:仁義禮智信。至此五常思想正式提出,并作為基本的社會規(guī)范被推行。
(二)仁義禮智信內涵
“仁”作為“五?!敝?,其內涵多樣。廣義之“仁”是全德之辭;狹義之“仁”是人人之間的相親相愛。其核心即為“愛人”。
孔子以義為立身處世之本,提出“義利之辨”。孟子認為仁為上,義則次之,仁義二者辯證統一。
禮作為典章制度,主要用以維護上層建筑以及人際交往中的禮節(jié)儀式;作為道德規(guī)范,主要考量統治階級的一切行為。
“智”是“知”的后起字,它不是一種客觀對象化的知識,而是指主體對人生與社會的一種洞察或體悟。
信,指誠實不欺,其誠信之德主要在于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三)仁義禮智信的現代價值
李漢秋建議在學校教學中融入五常思想。他認為:“仁是最高的道德精神,即為現代人文精神;整治見利忘義等不正之風,要大力提倡義的思想;禮是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理論核心;智則要求理性思考,不斷創(chuàng)新;信是為人處世的準則,也是社會和諧的基本準則。
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
大學生是未來社會的建設者,須具備過硬的思想政治素質。然而,受西方新自由主義思潮的消極影響,部分學生的政治信仰、價值觀念、人生態(tài)度和行為取向都發(fā)生根本變化。
存在的主要問題:
1.拜金主義盛行。以西方的個人主義和拜金主義為主流的價值觀,對大學生的思想觀念造成了沖擊,特別是拜金主義最為嚴重。大學生對金錢的攀比,追求個性消費,追求奢侈品的現象在其日常生活中屢見不鮮。
2.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大學生存在于德智方面的問題,并不是指智力方面有問題,主要是說大學生在黑白面前所表現出來的態(tài)度。一些網絡流行語如“打醬油、然并卵”等都充分表現出大學生的冷漠和消極的處事態(tài)度。
3.誠信缺乏。大學生誠信缺失,不僅表現在考試作弊,論文抄襲,也突出表現在人際關系上,缺乏誠信精神。言而無信,借錢不還的行為在校園中時有發(fā)生。這不僅損害了同學之間的人際關系,導致人情寡淡,同時也誘發(fā)了人際關系危機和沖突。
三、借鑒“仁義禮智信”思想,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仁義禮智信”思想是思政教育中尤為重要的資源,其利用直接影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要將五常思想置于時代背景下,發(fā)揚其精髓,取締其糟粕,把思想精華有機地融入到當代大學生思政教育中,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設立思想教育建設目標
古代思想道德規(guī)范目標為“修身”,而當代大學生思政教育的個人目標為“育德”,是將社會道德思想、社會規(guī)范轉化為個體人的品德,使個體成為符合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具有良好品德的人。所以無論是“修身”還是“育德”都強調道德品質的內化,二者有異曲同工之妙。
(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
1.人際關系的處理。孔子的“仁者愛人”;孟子的“老幼之愛”,都強調始終要有一顆“仁愛”之心,要懂得關心別人、愛護別人。同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也應將“仁愛”納入其中,以此來輔助大學生形成更加寬容,仁愛的道德規(guī)范,養(yǎng)成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
2.個人與社會的關系。五常思想強調國家利益、集體利益高于個人利益,無論是孟子的“憂天下”;還是荀子的“成天下之大事”,都強調個人要把國家的利益擺在首位,要心系國家、社會。新時期的大學生思政教育,同樣要樹立愛國主義情懷,培養(yǎng)大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和國家至上的道德情感。
參考文獻:
[1]葉飛,現代性視閾下的儒家德育[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11.
[2]徐克謙.“仁義禮智信”與當代社會道德文明建設[J].學習論壇,2005,4.
[3]溫克勤.仁義禮智信的形成和基本內涵[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7,6.
[4]葛晨虹.新時期弘揚仁義禮智信傳統美德的意義[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7,6.
[5]鄭麗,仁義禮智信思想與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D].浙江:杭州電子科技大學,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