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對比森田療法和接納與承諾療法的文化背景、發(fā)病機制、治療方法等相關內(nèi)容,發(fā)現(xiàn)雖然其產(chǎn)生年代、文化背景不同,但思想理論卻存在諸多相同之處,從而為進一步的探究于不同患者中的應用提供依據(jù)。
【關鍵詞】森田療法;接納與承諾療法;對比
心理療法源于歐洲,從精神學上應運而生,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曾被認為曾被認為是臨床的第一個心理治療體系。隨后,一些不同于精神分析的體系應運而成,以認知、行為治療等為代表。接納與承諾療法作為一種新潮的行為治療方法,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雖然該療法和森田療法問世的年代不同,但思想理論卻有著相同之處。本文通過調(diào)研的方式,比對分析兩種療法的應用效果。
一、發(fā)病機制
森田療法的理論來源于神經(jīng)癥的治療體驗,通過對該病癥的研究,認為神經(jīng)癥的病發(fā)和誘發(fā)性因素、精神狀態(tài)等相關。其中,對該病癥起主要作用的病因為疑病性。存在疑病性的人,由于對某種因素的高度關注,致使其越來越敏感,使病癥發(fā)展、固定至自己所認為的病癥,最終形成神經(jīng)癥。接納和承諾療法將關系框架作為理論基礎,認為人類的心理問題是語言、認知等行為之間直接或偶然關系,這兩者會導致患者失去真實的體驗,甚至形成概念化的自我,最終致使其失去正確的價值觀,無法按照所選擇的方式生活。所以,大多數(shù)的患者所面臨的主要問題為回避過去的生活經(jīng)歷,包括:自身所厭惡的情感、思想和感覺等。在情感和思想上,憑借自我控制經(jīng)歷的方法只會制造更多的問題,并不是解決問題。和以往的心理療法不同,森田療法和接納與承諾療法都不完全的關注患者癥狀,而是側(cè)重于探究疾病癥狀和患者之間的關系,認為患者對該病癥的關注或者回避是增加疼痛度的主要因素。森田理論中所提出的接納與承諾、精神交互作用中的回避理論基本一致,指出:人們試圖控制的自身想法、情緒等并不能幫助其脫離痛苦,反而會加重病情,最終致使固定病情。循證學理論上,一些論證已得到證實,遭受壓抑的想法會主動、頻繁的出現(xiàn),而試圖壓抑的痛覺也沒有好結果。
二、治療目標、原則
森田療法的治療原則為順其自然,所謂順其自然,并不是隨心所欲,而是不逃避自己無法左右的情緒,自然而然的接受,并做自己需做的事情;接納與承諾療法則將提高患者的心理性能作為治療目標,即:讓患者盡最大限度的和現(xiàn)實相聯(lián)系,在改變或堅持某種特定行為的同時,保持愉悅、靈活的心理,從而滿足最終的需求。
相對傳統(tǒng)的治療中,均將疾病癥狀的改善作為衡量療法的指標。和傳統(tǒng)治療方式不同,森田療法和接納與承諾療法均未試圖去控制或改善病癥,而是側(cè)重于改變患者和病癥之間的關系。無論是森田療法還是接納與承諾療法,均強調(diào)保持接納而不是回避自身病癥的態(tài)度。兩種療法的不同:森田療法所強調(diào)的順其自然沒有較為詳細的方案和論述,更多強調(diào)的是自身行為的改變,患者需靠自身的領悟去理解該觀點;接納與承諾療法不僅需接納自身病癥、情緒的變化,還需接納以往的不愉快經(jīng)歷。在這種情況下,接納與承諾療法提出這樣一些方法:積極的體驗當下生活、認知解離等,這些方法指導患者客觀的看待自身思想活動,讓其密切關注身處環(huán)境、心理狀態(tài)的變化情況,但不進行評價。同時,還需關注自身的真實體驗,促進認知接納。無論是森田療法的順其自然,還是接納與承諾療法中的接納,都不是疾病的最終治療目標,都將最終指向行為改變,均強調(diào)做自身需做的事情,對自己的行動負責。
三、治療方法
一般來說,森田療法主要分為門診、住院治療兩種,門診治療方式相對靈活,可讓患者每周1-3次的來門診治療,但需借助記日記的方式詳細記錄每天的具體生活。同時,門診治療過程中,咨詢師還需給予指導;住院治療分為三個時期:臥床期。此階段需隔離患者,禁止和其他人見面、講話,除排便、排尿等基礎性的生活外,其余時間均絕對臥床休養(yǎng);輕作業(yè)期。該階段可讓患者適當活動,便于促進改善機體現(xiàn)狀;重作業(yè)期。該階段可讓患者自行活動,如:手工、院內(nèi)活動等,通過對外界的適應,為回歸正常生活、工作做準備。
接納與承諾療法的治療模式較為靈活,治療期間,醫(yī)師可從任何方面著手,如:接納、體驗當下、承諾行為等6個方面,此6個方面需作為一個整體,但操作并沒有嚴格規(guī)定先后順序。另外,同一過程也存在不同的版本,只要達到指定目標,都是可以執(zhí)行的。
森田療法重點強調(diào)順其自然,然一旦涉及到具體的病例,如:如何幫助患者克服內(nèi)心障礙,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在這種情況,咨詢師的導入工作將直接影響最終的治療效果,且疾病治療效果的好壞和患者治療依從性、對相關理論的理解能力關系密切。和森田療法類似,接納和承諾療法也很少直接說教,但森田療法更加側(cè)重于通過自身的直接練習和實驗進行體驗,如:選定某種顏色的車,咨詢師首先根據(jù)這輛車的特征進行描述,讓患者于腦海中想象,6分鐘以后叮囑患者盡量不想該車輛,并詳細記錄下車輛出現(xiàn)于腦海中的次數(shù),接下來的6分鐘,讓自己思想隨意游離,同樣記錄出現(xiàn)次數(shù)。以此類推,讓患者自行領悟在試圖不去想的前提下何時消失。一般情況下,這種現(xiàn)象會反復性出現(xiàn),且出現(xiàn)頻率會越來越高,因為部分患者均會出現(xiàn)刻意提醒現(xiàn)象,間接增加焦慮癥狀。通過這樣的練習,可讓患者體會到刻意回避或忘記事件若得不到解決,將增加機體疼痛度。
四、展望
森田療法和接納與承諾療法的治療理論有著一定的相同之處,如:兩種治療方法都認為自身心理問題的產(chǎn)生和直面或回避病癥相關,要求對待不同的情緒、經(jīng)歷等均需積極接納,活在當下,順其自然。同時,兩種治療方法也有著不同之處,如:森田療法的治療模式較為規(guī)范,大多數(shù)的治療觀念東方文化色彩濃厚,易被國內(nèi)患者所接受;強調(diào)疾病治療中自行感悟觀點,自行理解、接受相關操作。而接納與承諾療法則屬于語境行為科學,是理論基礎、應用相結合的整體,治療模式靈活、多變,要求治療人員充分掌握、理解接納與承諾療法相關理論。另外,該治療方式還要求疾病治療期間,靈活性的運用相應技術,便于幫助患者更好地理解、接納治療觀念。但目前我國面對的接納與承諾療法均為翻譯資料,因文化差異因素的存在,導致患者無法更好地實踐和理解。
綜上,森田療法和接納與承諾療法各具特色,還需進一步探究其治療方案、適用范圍。在實際的治療中,兩種方法可優(yōu)勢互補,未來需進一步深入探討不同療法對同一問題產(chǎn)生的不同效果。此外,不同療法的相互融合,不但可提高疾病治療效果,還可促使患者更加全面的理解心理健康、心理治療內(nèi)容,進而改善預后。
參考文獻:
[1]張婍,王淑娟,祝卓宏.接納與承諾療法的心理病理模型和治療模式[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12,26(5):379-381.
[2]曾詳龍,劉祥平,于是.接納與承諾療法的理論背景、實證研究與未來發(fā)展[J].心理科學進展,2011,19(7):1020-1026.
[3]張勇輝,黃芹,溫云輝.改良森田療法治療抑郁癥對照觀察[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1,19(3):267-268.
[4]王淑娟,張婍,祝卓宏,等.關系框架理論:接納與承諾治療的理論基礎(述評)[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12,26(11):877-880.
[5]李玉霞,蘇朝霞.森田療法和接納與承諾療法的對比分析[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5,33(1):156-158.
作者簡介:
李晶晶(1986~),女,籍貫:江蘇省南京市,工作單位:江漢大學文理學院,助教,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