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琪
【摘要】生活中處處有語文,也處處用到語文,語文教學生活化,能讓學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走進文本,走進生活,融入社會,并在真實的實踐中去感悟,去發(fā)現(xiàn),去操作,去創(chuàng)造,這樣不僅可以克服傳統(tǒng)語文教學中只重語言智能的弊端,而且優(yōu)化了教學過程,使以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為核心的素質(zhì)教育真正落到實處。語文教學只有扎根于生活這一片沃土,才能發(fā)芽、開花、結果。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生活化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一、創(chuàng)建生活化教學情境
教學情境對于學生的學習十分重要,輕松地教學情境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生活化教學情境是初中語文教學中常用到的一種教學形式,生活化教學情境是指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要求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學習思考,將生活環(huán)境作為學習情境,使學生養(yǎng)成擅于學習思考的習慣,不僅只在課堂中學習知識,在課堂之外也學習知識,思考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例如,在學習“傷仲永”這篇文章時,由于文章帶有一些古文性質(zhì),學生難以理解,教師可以將文章的大概內(nèi)容與生活中的一些例子聯(lián)系到一起,比如城市學生對農(nóng)村環(huán)境的陌生,需要學習適應一段時間方可正常生活,這些例子與文章中心思想相符,體現(xiàn)了后天學習的重要性,從而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良好的生活化的情境。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要求學生演一個情景劇,以“傷仲永”這篇文章為參照,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將知識與生活相融合,實現(xiàn)良好的語文教學效果。
二、融入生活化教學內(nèi)容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可融入生活化教學內(nèi)容,將教學內(nèi)容與生活相融合,不僅能確保教學的趣味性,還能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刻,實際上,語文知識比較繁雜枯燥,脫離實際,知識較為陳舊,學生缺乏學習語文的興趣,學生理解困難,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差,解決此種問題需要教師使語文知識生活化、趣味化,利用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降低語文學習的難度,引起學生的共鳴。
例如,在學習朱自清的“背影”時,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體會作者的情感,父親送孩子去車站,為孩子買橘子的畫面處處可見,大多數(shù)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會有此種經(jīng)歷,父親送自己去車站,為自己買食物,很容易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使學生真切的體會那種離別的傷感,父親那無私的愛,從而降低了學生語文學習的難度,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使學生產(chǎn)生語文學習的欲望,對學生的長遠學習非常有利。
三、挖掘生活化的活動資源
(一)日常生活“語文化”
日常生活“語文化”,就是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情不自禁地學習或運用語文?!吧钐幪幗哉Z文”,報紙雜志要看,廣播電視要聽,中外名著要讀,名勝古跡要賞,山川河流要游。從打電話到接待客人,從寫留言條到寫申請書,從看電視廣告到看電器說明書,無一不是語文聽說讀寫能力的運用。教師引導學生勤寫生活隨筆,努力把語文學習自然而然地由課堂擴展到生活天地。生活有多廣闊,語文就有多廣闊。
家庭生活是日常生活重要的部分,家庭是小社會,在這其中學生品嘗了成長過程中的苦樂酸甜,也體味到了親情的可貴。然而,許多學生認為每天都和父母接觸,實在沒有什么讓人激動的事情。在這時,教師要采取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去細心觀察、用心感受家庭中讓學生動情的東西。如讓學生回家參加家務勞動,學習勞動技能,和父母一起體會勞動的甘苦;父母節(jié)日或生日的時候,給父母送上自己親自做的禮物等等。體驗親情,積累寫作素材。還可以讓學生和父母每周談一次心,把成長的困惑告訴家長,把成長的成果和家長一起分享。學生在與父母的交流中,享受到了親情,也為學生的學習奠定了情感的基礎。
(二)班級生活“語文化”
首先學校是學生生活的重要舞臺,這座舞臺上發(fā)生的許多故事都可以引入到學生的學習中來。例如學校里開展的各項活動,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發(fā)生的感人的故事以及學校建筑、環(huán)境等都可以成為語文教學的重要資源。教者可結合語文教學組織學生參觀校園、舉行游戲、比賽、主題教育活動等,讓學生進行演講、講故事、課本劇表演以及寫作,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
(三)社會生活“語文化”
語文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關,它源于社會生活,應用于社會生活,一旦離開了社會生活,也就喪失了其生命力。蘇霍姆林斯基特別重視學生的社會實踐,他一周兩次把學生帶到野外去,到“詞的源泉”去施行,他把這稱為“藍天下快樂的學?!?。面向社會的生活實踐,是學生學好語文、增加積累、培養(yǎng)審美情趣的有效途徑。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調(diào)查、參觀訪問等方式讓學生關注本地的自然風光、文物古跡、風俗民情和國內(nèi)外的重要事件等,在活生生的生活世界中,提高學生對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深入感悟,使他們不斷領悟人生的意義。
總之,生活中處處有語文,也處處用到語文,語文教學生活化,能讓學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走進文本,走進生活,融入社會,并在真實的實踐中去感悟,去發(fā)現(xiàn),去操作,去創(chuàng)造,這樣不僅可以克服傳統(tǒng)語文教學中只重語言智能的弊端,而且優(yōu)化了教學過程,使以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為核心的素質(zhì)教育真正落到實處。語文教學只有扎根于生活這一片沃土,才能發(fā)芽、開花、結果。
參考文獻
[1]王召春.實施課堂教學生活化 走出初中語文教學困境[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09(21).
[2]王力強.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生活化探索[J].中國校外教育,2016(1).
[3]周勇暉.初中語文課堂生活化教學方法與策略之我見[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3(2).
[4]徐玉華.讓生活化的教學理念融入到語文課堂教學中[J].學周刊,2015(26).
(編輯:龍賢東)